分享

【为政第二】第五至八章(问孝四章)上

 晴扬 2023-11-14 发布于上海

王翠 嵩山草堂图立轴局部
从第五章到第八章,“孝”的这个功夫其实也是有一个小的环节,一步一步深入下去的。第五至第八章当作一个小的整体,我们来看一下。

①.首先这里全部都是在问孝。
“问孝”不是问孝的定义,不是问孝是什么?不是说孝的概念是什么?外延是什么?内涵是什么?不是这种东西。

就是我怎么做到孝?老师我很想做到孝,怎么做到孝?

“问孝”有一个前提,就是问的这个人实际上已经发心要孝了。孔门的这些东西都不是出自什么纯粹的知识兴趣啊。

就是说:“老师你刚刚不是说孝悌是仁的根本吗?孝是这么的重要,那告诉我怎么做到孝,我怎么做到孝。

这个问孝者不是不想孝,而是不知道怎么做,无从措手啊。

②.因为什么呢?
因为大家好像会觉得这个“孝”啊,和学而篇中有子讲的“和”、“信”、“恭”一样。“孝”比这些更好体会。

一般来说人都是有父母的,都对父母有依恋之情。是吧?好像觉得我这样去爱我的父母,我出于对我父母都要好,然后这样做,那样做都是为了父母好。

这做得对不对呢?很可能是不对,这就是愚孝。“孝”是要学的,孝虽然有天性的根基,但不是说每个人都生而知之,他就知道怎么孝。

肯定要学的,而且这个学不是一般抽象性的学道理,就是从你现在,你了解的这个意见,从你这个人现在的状况出发开始学。

第五章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①.这一章挺好玩的,好玩在什么地方呢?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后面就没话了。就是说孟懿子什么反应都没有。后面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也是什么反应都没有。子游、子夏问孝,统统什么反应都没有。

所有第五至八章结束,到了第九章。孔子马上就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我和颜回说,每一天到晚什么反应都没有,他像很蠢的那样。

这种情况,就是什么反应都没有,真的就是很蠢。他不问为什么,就是他表现出的就是我明白懂了。否则的话明确表达我不懂,再追问下去。这也就是不懂装懂。

所以这一章的后面,孔子对子路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有一个人有反应——樊迟。为什么有反应呢?这个人非常老实,孔子是有意在告诉他。否则孔子说句闲话干嘛,他就是要让樊迟来问他是什么意思。

②.“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也就是说“孝”,你不知道“礼”,就像学而篇的第十一章那样,你不知道“礼”就称不上“孝”。我们今天讲的孝顺,“顺”好像是“无违”。无违“礼”孝亲顺礼。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个不是无条件的顺从自己的父母,有时候父母的话不对,你不能动。做了是不孝,不做才是孝。

据钱穆先生说,这个地方是对孟懿子有批评的。他实际上是孔子的学生,他父亲孟僖子的遗命让他向孔子学“礼”。但是在后来孔子执政时,他违抗孔子的政令,所以后人就不把他列到孔子的弟子里面去了。也就是说孔子的回答就是针对你这个人的。

他问了樊迟,樊迟也有些不知道这个问题。我们下面去慢慢地看樊迟这个形象,以后你们读论语就可以串起来,每一个弟子的形象是怎么丰满起来的。

这是樊迟第一次出现,后面孔子有骂樊迟的话骂得非常厉害。

【子路第十三 第四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樊迟小人也,不知道学“礼”,一天到晚学种地种菜。

我们一般讲的“孝”在今天就是一定要对父母好。实际上有的时候就是愚孝,这恰恰是做得不孝。

特别是现在(我又要乱说话了)发现一些女士嫁人之后,她对自己的父母非常好,这是“孝”啊。但明显的对自己的父母好,不对自己公公婆婆好,这在古代就是不孝非常明确的。

因为你嫁人之后那个孝的对象首先是你的公婆,(当然今天的话就是另说了)今天你再怎么样,你也不能明显的,对自己娘家好,婆家不好。

所以说孝不是你以为对谁好就行了,这不是以为、意见的问题。你也得学的,按礼法。你这个时候你这个人应该怎么做?你这个时候的年纪应该怎么做?嫁人之前和嫁人之后你怎么做?

③.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就是说比如母亲去世了,应该怎么穿孝服?和父亲去世了,穿孝服有什么不一样?

父亲和母亲离婚了,应该哭到哪一天。《礼记》上都有记载。礼记·檀弓上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

孔子的孩子孔鲤,他的母亲被孔子出了门。然后母亲去世后孔鲤哭的时间太长了,过了期还在哭,孔子就说了句这太过分了,他就停了。

这个就是过度了,这个期限已经很长了,应该有一年了。因为“礼”都是顺着人情的。就是你不够,他是要让你哀婉之情,焕发起来、兴起来。你太过了他要抑制你。

也就是说你如果不合礼了,那就是不孝。你要做到孝,首先得知道这个礼是怎么回事。

我们是礼崩乐坏一直到今天啊,但是他有一个道理,有一个基本的分寸,你把这个事做得基本妥当,也就可以。总之第一阶段孝首要的东西,最初步的东西是要知礼。

而且在他活着的时候,早上到父母卧室门口问个安,晚上去帮她安置好。这是最起码的,做到这个也可以算孝了。

以前不像现在跟父母住在一个房间下面,这都是贵族都是有公室的。他是一个小院子,他们贵族之间的距离比我们今天要远得多。

比如他的父亲可能有几十个儿子,他这个感觉肯定是和我们今天,特别是独生子女完全不一样。所以他一定要把这个事情说清楚。

如嫡长子怎么做?庶子怎么做?最小的儿子怎么做?这个要学得非常透彻才行。

祭之以礼,我们后面慢慢就会讲,比如用什么东西祭?什么时候祭?这个都是有讲究的。

如今我们这个基本的东西还是在的,比如清明节,虽然不是法定假日,但都是高速公路上最繁忙的时候,这是最基本保存下来的祭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