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字,不认识,但是在猜意思的时候挺有趣的,它是由一个山字和两个豕字组成的,或者说是由一个山字和一个豩字组成的豳字,它会是什么意思,又会是读什么呢?它的意思会是猪被困在山中吗?我们先来看一下豕,豩和豳有没有关系? 豕 shǐ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猪形,长吻,大腹,四蹄,有尾。本义:猪。 豩 bīn 两头猪。猪乱群。 今天分享由山和豩组成的豳字,本篇是关于“豳”字的学习笔记。 
豳 bīn 基本解释:
古地名,在今中国陕西省旬邑县西南。
同“邠”。古都邑名。在今陕西彬县。 如:豳州(州名。西魏时设置,隋废,唐仍为州,开元间改称邠州。即现陕西省邠县); 豳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有诗七篇,其中多描写农家生活,辛勤力作的情景,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
豳字的篆文字形是这样的: ,形声,从山。从豩。 字源演变如下图: 
《康熙字典》里对“豳”字的解释为: 豳,《唐韵》补巾切《广韵》府巾切《集韵》《韵会》悲巾切《正韵》 民切, 音彬。《说文》周太王国,在右扶风美阳。本作邠,从邑分声。亦作豳,美阳亭卽豳也。民俗以夜市,有豳山。《诗·大雅》笃公刘,于豳斯馆。《诗谱》豳者,后稷曾孙公刘自邰出徙戎狄之地,今属扶风栒邑,在雍州岐山,北至太王避狄人处。岐阳,今凤翔府扶风县岐阳镇,乃太王之都,文王治岐之地,汉为美阳县。而公刘所居,乃今邠州,属陕西京兆府路,北魏置南豳州,西魏去南字为豳州,唐明皇以字类幽,开元中改为邠。 又姓。出《姓苑》。 又《集韵》逋闲切。与斒同。斒,烂色不纯也。 又通作㻞。《前汉·司马相如传》珉玉旁唐,玢豳文磷。《史记》作璸㻞。《注》㻞音班。文理貌。 又通作斑。《史记·司马相如传》被豳文。《注》著斑衣也。《前汉书》作斑。《师古曰》貙豹之皮也。省作豳。或作㟗。 如图: 
我们仔细看看《康熙字典》具体怎么说: 豳,《唐韵》补巾切《广韵》府巾切《集韵》《韵会》悲巾切《正韵》 民切, 音彬。 这句意思是说,豳根据《唐韵》中补巾切《广韵》府巾切《集韵》《韵会》悲巾切《正韵》 民切, 音彬。即豳读作bīn。 《说文》周太王国,在右扶风美阳。本作邠,从邑分声。 这句话是说,根据《说文解字》中说,豳是指周朝的一个国家,它的位置在右扶风美阳,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栒邑县西南。它的本字是邠,从邑分声,也就是说,它的字形是由邑字和分字组成的,分字表示它的声音。 亦作豳,美阳亭卽豳也。民俗以夜市,有豳山。 这句话是说,豳这个字还可以写成豳,和美阳亭相通,美阳亭是一个地名,也是豳的别称。这个地方有一个民间的习俗,就是在晚上开设一个市场,叫做豳山。 《诗·大雅》笃公刘,于豳斯馆。 这句话是说,根据《诗经·大雅》中说,有一首诗是赞美周朝的祖先公刘的,他就是从豳这个地方迁出去的。诗中说,他在豳有一个宫殿。 《诗谱》豳者,后稷曾孙公刘自邰出徙戎狄之地,今属扶风栒邑,在雍州岐山,北至太王避狄人处。岐阳,今凤翔府扶风县岐阳镇,乃太王之都,文王治岐之地,汉为美阳县。而公刘所居,乃今邠州,属陕西京兆府路,北魏置南豳州,西魏去南字为豳州,唐明皇以字类幽,开元中改为邠。 这一段的意思是说,根据《诗谱》中说豳是后稷的曾孙公刘从邰这个地方迁移到戎狄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扶风栒邑,在雍州岐山,北边是太王避开狄人的地方。岐阳,是现在的凤翔府扶风县岐阳镇,是太王的国都,文王也曾经在这里治理国家,汉朝的时候,这里叫做美阳县。而公刘住的地方,是现在的邠州,属于陕西京兆府路,北魏的时候,这里叫做南豳州,西魏的时候,去掉了南字,叫做豳州,唐朝的明皇觉得豳字和幽字相似,不吉利,所以在开元年间,改名为邠。 又姓。出《姓苑》。 这句是说,豳还可作姓氏,出自《姓苑》这本古代的姓氏书中,是周朝的一个贵族家族,后来迁移到楚国,被封为楚祖。 又《集韵》逋闲切。与斒同。斒,烂色不纯也。 这句是说根据《集韵》中说逋闲切,豳读作bīn,和斒这个字同音同义。斒,是指一种烂色不纯的颜色。 又通作㻞。《前汉·司马相如传》珉玉旁唐,玢豳文磷。《史记》作璸㻞。《注》㻞音班。文理貌。 这里的意思是说,豳还可以写成㻞,这是一种玉的花纹,或者火成岩的一种。根据《前汉·司马相如传》中说“珉玉旁唐,玢豳文磷”,就是形容玉的美貌。根据《史记》中说作璸㻞,意思是豳可写成璸㻞。《注》是说,㻞这个字的读音是bān,表示玉的花纹或者火成岩的样子。 又通作斑。《史记·司马相如传》被豳文。《注》著斑衣也。《前汉书》作斑。《师古曰》貙豹之皮也。省作豳。或作㟗。 这里的意思是说豳还可以写成斑,这是一种斑纹的样子。根据《史记·司马相如传》中说“被豳文”,就是说穿着有斑纹的衣服。《注》是说,这种斑纹是貙豹的皮毛。根据《前汉书》中说,豳可写成斑。根据《师古曰》中说,这是一种豹子的皮毛。省作豳,就是说豳可以省略写成豳。或作㟗,就是说还可以写成㟗。 异体字如下图:

关于汉字“豳”字的笔记就写到这里啦,这就是我们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希望我学的这些,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这篇笔记能让您对豳字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你学到了吗?不妥之处,请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