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观宜兴徐悲鸿纪念馆

 熟年人生 2023-11-14 发布于上海

119日上午。参观宜兴美术馆。

与宜兴图书馆睦邻。

踏入崭新的宜兴美术馆。大厅正面墙上一巨幅陶瓷片镶嵌的版画吸引了我们。

讲解员提示:用手机摄像功能看这画面。果然,奇迹出现了:眼前竟然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画。这是上海的一位高手艺人杰作。

美术馆共有6楼。因时间短促,我们主要参观位于六楼的宜兴徐悲鸿纪念馆。

徐悲鸿(1895-1953),宜兴屹亭人。中国现代美术最重要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卓越的美术教育家。

徐悲鸿原名徐寿康,自幼随父习诗绘画,早年东渡日本,后公派留法研习西画,赴欧洲多国考察和举办画展。抗战期间,多次赈灾义卖。历任国立北平艺专校长、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他历经艰辛,融汇中西,作品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尊严,表达出对中华文明的理解、民族危亡的忧愤、对光明真理的向往。

徐悲鸿致力于美术创作及教育30余年,言传身教、桃李天下。

1953926日,在参加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期间,因脑溢血突发抢救无效在北京病逝,享年58岁。

徐悲鸿的青少年时代

1895年7月19日,徐悲鸿生于宜兴屹亭桥。

徐悲鸿的父亲徐达章,是一名民间画师。耕作之余,在镇上课徒卖画补贴家用。

家里挂满了父亲的字画,幼小的悲鸿耳濡目染,对书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徐悲鸿六岁读书,九岁学画并参加农业劳动,十岁时他已经能做父亲的助手,常常在父亲的画幅不重要的部位填颜著色;他的书法也在村上出了名,邻里乡亲都称他是“屹亭桥的小才子”。

“春水绿弥漫,春山羞色含。一帆风信好,舟过万重峦。”

——徐悲鸿十岁即景诗

父亲徐达章是当地著名画家,精诗书篆刻。他不慕功名,独喜描绘日常所见,在人物、山水、花鸟画上均有很深造诣。母亲鲁氏是位朴实善良的农村妇女。徐悲鸿是家中长子,下有弟妹5人。在“半耕半读半渔樵”的生活中,徐悲鸿度过了他的童年。

《江南贫侠》

1908年,徐悲鸿的家乡连降暴雨,庄稼悉遭吞噬。万般无奈之下,年仅13岁的徐悲鸿跟着父亲到邻近的县镇鬻字卖画,以谋全家生计。颠沛流离的生活,使徐悲鸿深刻感受到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他署名“神州少年”,自刻了一方《江南贫侠》的印章。

1912年,徐悲鸿的父亲病重,17岁的徐悲鸿便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同时在三所学校担任图画老师。

1912-1919求学上海

1912年,为了养家,17岁的徐悲鸿即往上海谋生,工作无望后回到家乡。1915年再赴上海寻求出路,以画插图和广告维生,艰苦困顿。1916年初考入震旦大学攻读法文。他投稿岭南画派画家高剑父、高奇峰兄弟在上海开设的审美书馆,得以第一次发表作品。学习期间,略有收入,生活条件有所好转。

《三马图》

徐悲鸿受到许多良师益友的影响,在哈同花园结识康有为,拜为师。在其指导下,遍临名碑,书艺精进。康有为鼓励徐悲鸿去日本考察。1917年5月,徐悲鸿赴日本,临行前康有为书写生入神为赠。

《康南海六十行乐图》,国画(早期)——徐悲鸿

1917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正在进行,上海去法国的航线不通。5月14日,徐悲鸿决定先与蒋碧微(蒋碧微1899年2月29日生,原名棠珍,字书楣。宜兴大族蒋梅笙的二女)出走日本。当年11月,从东京返回上海为了争取官费留法,由康有为导引,当年12月到北平。

《诸老图》油画 (早期)—徐悲鸿

1919--1927留学法国

1919年3月,徐悲鸿在傅增湘(时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和蔡元培的帮助下公费赴法国留学,夫人蒋碧微同行。徐悲鸿考入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精研素描和油画。并先后赴德国、比利时、瑞士、意大利观摩和学习。

徐悲鸿的作品,在法国国家美术展览馆展出,获得好评。

这期间,先后有《抚猫人像》、《萧声》、《琴课》、《马夫和马》、《远闻》等佳作问世。

包括他的自画像等。

献身于发展中国美术事业

1927年10月,徐悲鸿自巴黎回国,他和田汉、欧阳予倩在上海共同创办“南国艺术学院”,同时执教于第四中山大学(后改为中央大

学)。

徐悲鸿善于发现人才,造就人才,堪称美术界的伯乐。

知我者悲鸿,爱我者悲鸿,著名画家蒋兆和年轻时受到徐悲鸿的关怀和指导。

在徐悲鸿的帮助下,吕斯百于1930年赴法国学习油画,归国后成为著名的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王临乙赴法国学习雕塑。年轻的傅抱石得到徐悲鸿的大力帮助得以留学日本,并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徐悲鸿先生一生执教三十余年,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画家和美术教育人才,如吴作人、吕斯百、吕霞光、刘汝醴、王临乙、杨建侯、黄养辉、艾中信、刘勃舒等,同时也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夯实了基础。

为提高中国绘画的国际地位,1933年徐悲鸿赴欧洲,举办近代中国画展和他个人的作品展览,使中国绘画在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

随后,赴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个人画展,并游荷兰海牙、阿姆斯特丹访伦勃朗故居。

爱祖国爱人民 参加民主运动

徐悲鸿在抗日战争时期和争取民主的运动中,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先后在南洋和印度举行五次筹赈画展,将卖画所得全部救济祖国难民。

1939年,徐悲鸿在新加坡根据抗战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为题材,创作的油画《放下你的鞭子》。

1940年,徐悲鸿应泰戈尔之邀,赴印度举办展览和讲学。为泰戈尔作油画、素描、速写像10余幅,并创作著名中国画《泰戈尔像》和《群马》。

由泰戈尔介绍,为圣雄甘地作速写肖像。12月23日,在国际大学艺术学院举办个展,泰戈尔亲为揭幕并致欢迎词。是年创作巨幅国画《愚公移山》。

泰戈尔像》素描-徐悲鸿

1945年2月22日,徐悲鸿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的《陪都文化界对时局进言》上签名。这是一次文化界争取民主的签名运动,他们呼吁取消特务组织,废除国民党一党独裁,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郭沫若拿着宣言书找到徐悲鸿,他毫不犹豫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一声势浩大的签名运动,在社会上反响强烈,使国民党政府狼狈不堪。

1945年,徐悲鸿因参加争取民主的签名运动,呼吁废除独裁,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受到国民党特务的严重威胁,但徐悲鸿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坚贞不屈。

1946年,他担任北平艺专校长,支持进步的学生运动。

1946年,徐悲鸿为进步的学生组织“野马社”画《奔马图》。画面题写:“直须此世非长夜,漠漠荒洪有尽头。

北平解放前夕,他拒绝乘国民党的飞机去南京。

执行党的方针 为新中国服务

全国解放后,徐悲鸿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同时被选为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他在教学上积极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方针,继续关怀和培养青年;并创作了多幅反映新生活和英雄模范的作品。

他孜孜不倦,埋头工作,为新中国的美术事业竭尽全力,鞠躬尽瘁。

沉痛的哀悼 永久的怀念

1953年9月23日,徐悲鸿参加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并担任执行主席,当晚骤发脑溢血症,抢救无效,于9月26日逝世。

为了纪念徐悲鸿,党中央决定在其北京故居建立徐悲鸿纪念馆。周恩来总理亲书悲鸿故居”匾额。

宜兴徐悲鸿纪念馆馆史

宜兴徐悲鸿纪念馆原址座落在宜兴市宜城街道公园路1号亦园内,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建馆,原为“徐悲鸿书画陈列馆”,1985年7月19日改建奠基,为“徐悲鸿纪念馆”,均由吴作人题写馆名,1988年10月26日建成开放。

1997年被江苏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第一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被无锡市文明办、无锡市教育局“行知大学堂”指定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2005年整体重新装修、提升展陈格局,并实行免费对外开放至今,2016年搬迁至东氿畔市文化中心。

开放30余年来,接待了大量海内外观众和许多党政要人及各界名人,观众达两百多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参观人次近百万之多。

除固定的陈列外,纪念馆还举办相关活动,如《徐悲鸿书画原作展》、《悲鸿故乡风情油画展》、《徐悲鸿艺术研究会会员迎春书画展》等。

2023年11月14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