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最全!文房雅玩中的审美趣味与常见材质鉴赏

 灯下悦读 2023-11-15 发布于广东

文玩种类繁多、器物驳杂。仅《长物志》中记载就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十二类。而精致、清雅,是各类文玩所具备的统一特征。

文人拒绝一切“俗”的物品,不同于富贵人家的“贵气”,帝王家用品的“帝王气”,文玩处处都体现了文人气的文雅——“文房雅玩”。

理解文玩审美从传统文人审美趣味出发,中国的传统审美用“中”、“正”、“仁”、“和”、“雅”等的思想内涵概括。中国人向来推崇自然之美,天作而成的美感在中国传统审美理论也有着很高的地位。

文人审美内涵——平淡天真

器物朴素文雅,简洁中有典雅,平淡中有奇趣,格调天真幽淡,明代董其昌有云:“……东坡诗论书法云:'天真浪漫是吾师’,此一句丹髓也。”,可见简洁、大方的文房雅物颇受文人骚客青睐。

文人审美内涵——精工之极

精工之极,但“雅而有士气”,名家绝技,天工奇巧,兼及自然写实与艺术表现的雕刻作品居多

《核舟记》(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文人审美内涵——自然天成

源自老子的美学思想,而老子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及现代美学的形成与运转的体系,有着极大的影响。中国的美学所具有的独特的理论在在世界上的影响,其基础及观点大多源于老子的美学。

老子认为,美不是那种外在易逝的感观愉悦,而是一种内在本质的美,即所谓“真”,在老子看来,理想的美就是“璞”,主张回到自然中去,那种“返璞归真”的美。

线条,文人的审美精髓,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把线条看作是事物运动的节奏与形态的概括,于是在线条艺术语言的应用中,包含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高度概括的审美思想。

因此我们观察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历史,也可以看作是一部线条造型艺术的发展历史。秦砖汉瓦、青铜玉饰中,笔墨丹青之墨色浓淡、笔锋回转变化之中,甚至于诗词歌赋之韵律,戏曲唱腔之起伏变化无一不是“线条”的艺术。中国传统艺术审美思想中最注重对精神本质特征是作品的神韵与意境。

文房雅玩的种类

《长物志》(明 文震亨)

室庐、花木、水石、禽鱼

书画、几榻、器具、位置

衣饰、舟车、蔬果、香茗

香炉

以铜质为最佳,又以明宣德年间所作铜香炉为贵。也有以竹、木等材质制作。以木作香炉,由于工艺的原因通常为圆形,桥耳或冲天耳朵较为常见

铜制 羊耳方炉

黄杨木做 桥耳香炉

花木

以盆景为例,在盆中塑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达到缩地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同时以景抒怀,表现深远的意境,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又分为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融合了线条美,孤傲飘逸、浑然天成。

日本系鱼川真柏

附石猫耳

笔筒

笔筒作为文房中梦笔生花的典雅器具,虽是案头小器,包含了文人气息,细节考究更是另人叹为观止,制作材质多样,海南黄花梨、小叶紫檀、竹刻等,包含文人气息的设计加工,成为雅士的芸窗文宠

“笔之在案,或侧或颇,

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

如客得家,闲彼放心,

归于无邪。”

海南黄花梨作 六角葵口笔筒

黄杨木作《指日高升》随形笔筒

小叶紫檀作 明式素笔筒

其他常见器具

诸多雅物构成文房的大雅空间,相映成趣,彰显文人骚客的艺术个性、文化品位,述说他们的才华横溢

小叶紫檀木作 花几

黄杨木木作 如意

小叶紫檀木作 镇尺

小叶紫檀木作 文盒

对于“质”的追求,是中国传统审美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

常见文玩材质有:竹、木、牙、角、瓷、玉、漆、铜、锡、金、银等

中国人向来推崇自然之美,天作而成的美感在中国传统审美理论也有着很高的地位。近代学者章鸿钊先生《石雅》一书中指出:“古人辨玉,首德次符”、“先秦 贵德不贵符”。这里的“德”即质地,而“符”则可以认为是外形、技艺等外在的表象。

竹刻

来源广泛、易于雕刻,价格低廉。然而,竹器物在文房器物中地位极高

中国文人思想中,赋予竹很高的品格清高、坚韧。因此文人对竹的情感,希望通过自己的参与赋予其内涵,化平凡为神奇。

明清以来,竹刻艺术兴盛发展,竹刻艺人大量与文人交往,这一过程中,竹刻艺人的审美、文化水平远超普通匠人,甚至许多文人都直接参与到竹刻艺术的创作中,这一群体被获得了一个雅号——“竹人”,将其地位提升到地位超然一般手工匠人的高度,仅次于文人。

竹刻——竹器材质之美

常见的竹材料有:玉竹、棕竹、紫竹、箭竹、斑竹、异形竹等

玉竹:毛竹类,最为普通常见,以素面光洁,质地如玉而得名

斑竹:斑竹中又以湘妃、梅鹿、凤眼等较为名贵

异形竹:龟背竹、罗汉竹以及天然卷曲、方形都属异形竹

红湘妃竹扇骨 梅鹿竹、桃丝竹扇骨

罗汉竹随形笔筒

紫竹茶棚

书卷式异形竹臂搁

竹刻文玩

竹刻文玩把玩的魅力

净、雅,以及盘玩后枣红色的包浆

竹刻文玩的审美标准

雕刻:雅致、精巧

外形:圆、平、正

竹根雕的审美特色:竹钉(竹子的须根或是枝杈去掉多余部分,只留下最下面的根部部分,经过打磨抛光呈现出圆形或是不规则带有花纹的包节)

竹钉要求:干净、规则,分部均匀、饱满

竹质满钉双耳炉

竹质满钉印泥盒

竹质满钉莲蓬摆件

竹刻的起源与发展

先秦时代笔墨还没有发明之前,竹简刻字是最原始的竹刻形式。而竹刻作为一种正式工艺品,最早可以追溯至在西周时期

汉唐竹刻:还处于艺术初创阶段,它的特点是注意外在的造型,但器物表面的纹饰雕刻表现手法还较为单一,基本以“线刻”为主,根雕在这一时期产生

宋元时期:宫室、人物、山水、花木、禽鸟,纤毫具备,其细若缕,且玲珑活动

明清时期:竹刻艺术发展达到鼎盛,文人积极参与到竹刻艺术中,出现了以嘉定派、金陵派、浙派、徽派为代表的各流派百花争艳的景象

竹刻工艺

竹刻形式丰富多样,除了常见的圆雕、浮雕、等不同表现形式外,还有留青雕、贴黄、镶嵌等工艺。竹刻作品根据品种、地域不同,在工艺上又各有所长。建筑多浮雕,摆件多透雕,文房用具等有多见留青雕;宁波工以骨嵌著称,潮州以透雕见长

圆雕、浮雕

留青、阴刻

透雕、贴黄

镶嵌

民国 江寒汀画、徐素白刻 竹雕花卉纹笔筒

竹林七贤竹雕笔筒

常见木质类文玩

小叶紫檀木

黄花梨(海南/越南)

黄杨木

酸枝类

血檀木

木质文玩,以黄花梨、小叶紫檀为贵;黄杨木因其木质细腻,色泽淡雅亦得文人喜爱,雕刻类最为常见

小叶紫檀

黄杨木

越南黄花梨木

酸枝木

血檀

文玩核桃

菩提、核桃类文玩最早见于北京、天津等地区,旧时八旗、贵族子弟把玩之物

文玩核桃:常见文玩核桃有麻核桃、铁核桃、秋子等种类;铁核桃产于云南等地、秋子产东北属价值较低的核桃;麻核桃主要产于河北地域,又有狮子头、虎头、帽子、鸡心等多个品种,价值较高。文玩核桃的价值从形状、桩形、尺寸、纹理、配对等方面衡量;形状越饱满、桩形越矮(宽大于高)、尺寸越大、纹理深刻切清晰、配对越相似者价值越高。

文玩菩提

凡是种子做成的“佛珠”、手串都可以称为“菩提子”,因此菩提子种类之多难以枚举,而且随时都可能有新品种出现。不过,在老玩家心中认可度最高的还是要是“星月”、“凤眼”与“金刚”这“老三样”

文玩菩提——星月菩提

星月菩提:黄藤的种子,加工完成后的黄藤种子,珠面中央有一凹陷的圆孔,同时周边还有许多均匀分布的细小黑点,如众星拱月一般,故得名“星月菩提”。我国东南沿海、南亚和东南亚,目前市场公认我国海南所产质地最佳。由于由于黄藤不同变种的种子形状、颜色、质地各不相同,于是人们将其种子分别冠以金蝉籽、元宝籽、摩尼籽等不同的名称

未去皮的和已去皮的黄藤种子

加工后的黄藤种子——星月菩提

元宝籽、金蝉籽、摩尼籽(从左到右)

一条老星月

文玩菩提——凤眼菩提

凤眼菩提:相比金刚菩提和星月菩提,凤眼菩提是密宗佛教中使用较多的一种菩提念珠,受藏传佛教推崇。凤眼菩提产自尼泊尔,因其“芽眼如目”而得名。与星月、金刚类似的,凤眼菩提亦有不同的变种,如眼呈三角形的“龙眼菩提”,眼呈四边形的“麒麟眼菩提”,还有五角星形的被称为“幸运星”。“龙眼菩提”与“麒麟眼菩提”相比凤眼菩提较为罕见,过去有这样一种说法:十车凤眼能挑出一车龙眼,十车龙眼才能挑出一车麒麟眼,由此可见一般

凤眼、龙眼、麒麟眼、幸运星

凤眼菩提“芽眼如目”

文玩菩提——金刚菩提

金刚菩提:金刚菩提是杜英科植物圆果杜英Elaeocarpus sphaericus的种子,金刚菩提变种亦多,但狭义上的金刚菩提有两种,产于尼泊尔的“大金刚”与原产于印尼的“小金刚”。需要说明一下的是,由于尼泊尔崇佛之风尤甚,因此也成了各类佛珠以及菩提原料的集散地,因此造成“小金刚”也产于尼泊尔的“假象”,实际上尼泊尔不产“小金刚”,反倒是印尼亦有“大金刚”出产,但品质远不如尼泊尔“大金刚”

金刚菩提原果

金刚菩提子一瓣-二十一瓣(大金刚)

盘玩后的小金刚

哪怕智能生活愈加普及,文房雅物的传统实用方式,远离人们的生活,但近几年艺术品收藏热的兴起,文房清供又重新走进文人的生活,受到热捧,不论价值不菲亦是典雅巧物,只要契合自己的审美,那一眼,便是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