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津液不足会导致什么?这些食疗方保津液,预防秋燥

 嚨駘頭 2023-11-15 发布于黑龙江

秋季应肺,燥气当令。

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六节气的主气,称为“秋燥”,其气清肃,其性干燥。

燥邪伤人,易耗伤津液,所谓“燥胜则干”,津液既耗,必现一派燥象。

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于季节为秋。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易受外来邪气的侵袭,尤其是秋令时节之燥邪。“燥易伤肺”,容易发生咳嗽或干咳无痰、口干舌燥等症。秋季对应腑之大肠,肺津伤则见口干、舌燥、咽痛、目涩、鼻衄、干咳少痰、皮肤粗糙、大便干结等症状。

所以秋令时节应注意滋养肺脏,防止秋燥伤肺,使肺气得清,呼吸平和。为了应付秋季之燥,养阴润燥之法则势在必行。

那怎么润燥呢?滋阴润燥,主要在津液的补充与输布、贮藏上。

什么是津液?

津液是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如唾液、胃液、肠液、关节液等,习惯上也包括人体代谢产物中的尿、汗、泪等。

津液如何补充?

对于津液的补充一定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多喝水,可往往我们发现喝再多人的水,除了觉得撑肚子,还是觉得口渴。那么喝水就真的补不了津液吗?其实也不是补不了,是因为津液和水不是一回事。津液是以水为主体,但是还依赖于水谷所化,不是简单的水分的问题。

比如,糖尿病,西医以血糖的指标来定。中医又称消渴症。中医的消渴症范畴更广泛一些,消渴症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湿热、风邪入侵、淤血等等。最常见的是津液不足引起。

用药是经常用麦冬、石斛、葛根等生津液的药物。像我接诊的一个病人,是一个27岁的小伙,空腹血糖在15、16。用药主要是葛根、天花粉等补津液的药物,服药一周之后血糖明显下降,方子的主要思路是补津液,清肝火,后又服用两周,血糖直线下降。这是中医治疗的一个常规思路,反过来讲你看谁糖尿病喝水喝好了,所以水和津液并不完全是一个概念。

这几年天气越来越干燥,很多人早晨起床之后,嘴唇很干。因为嘴唇是人体最薄的部位之一。干燥的外部环境是造成嘴唇干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嘴唇干燥提示体内津液已经不足。这种人群应该多服用保津液的汤水,比如多吃一些莲藕、梨、马蹄,或者熬成汤水服用。秋天推荐银耳莲子羹。

注意:银耳莲子羹:不要吃过夜,女人在例假的时候不能吃。银耳能破坏血小板的凝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