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结|老去博物馆有啥意思啊?太有意思了!

 老心edu 2023-11-15 发布于北京

临近岁尾,你开始写年终总结了吗?

不整理不知道,一整理吓一跳!

统计下来,

今年应该是有了孩子后,

去博物馆(美术馆)最多的一年。

写了几篇相关的文章:

·   儿童=艺术/神明/星辰?丰子恺先生就是这么认为的!(中国美术馆)

·   撤展倒计时|不会发明的画家不是好建筑师!(“致敬达芬奇”互动体验展)

·   西北大环线,穿越历史去!(敦煌莫高窟、甘肃省博物馆)

·   这篇推送,我准备了6年,最爱的帝都遛娃地一次分享你!(中国美术馆、故宫、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

还有一些公园称得上室外博物馆,如北海公园,有静心斋、快雪堂等值得游览、学习的地方,感兴趣的请看这篇:

·   秋天遛娃,去哪能感受北平?

通过参观博物馆、读书、旅游,

甚至是看文博综艺,

加上写推送,

我和孩子都有很大收获。

年底了,查缺补漏,

把上面几篇推送中没有涵盖的博物馆之行

归纳总结一下,和大家聊聊

·   为什么去博物馆(美术馆)?

·   这一年去博物馆的收获有哪些?

·   明年去博物馆有哪些计划?

·   推荐一些可参考的资料、最近可去的展览

开阔视野,放空愈疗 

今年年初,看了央视的文博综艺《国家宝藏》,趁着热乎劲去了趟故宫,然后又断断续续读了10本一套的《博物馆里的中国》,对博物馆的兴趣越来越深。

最近《上新了,故宫》也开播了,我也是变身“自来水”,第一时间做了分享帖《上新了|故宫+文创+邓伦,这档综艺还不追起来?!还有一个好消息是,下周日(12月9日),《国家宝藏》第二季也要开播了,再加上这季的《上新了,故宫》还有几集,周末也是相当happy啊!

正如《国家宝藏》配套青少年版的书皮上写的,绘画、律法、书法、手工艺、建筑学、军事智慧,等等,都藏在博物馆和里边的文物中

虽然往年和今年也去了几趟中国美术馆,但印象最深、收获最大的是几次去故宫、国博、首博和暑假旅游时去了敦煌莫高窟和甘肃省博物馆。每次去这些博物馆,通过观察文物、建筑,听讲解,看介绍,感觉也或多或少了解了文物背后的这些历史和文化。

对于我来说,博物馆(美术馆)还是一个有愈疗作用的地方:忙里抽闲去看看一幅幅宁谧的画作,放空下自己,仿佛整个人都放松下来。有时候的展出主题,可能不太熟悉,但单单从“洗眼睛”的角度来说,也算是享受的过程吧。

亲子互动,打通文史地

旅行、参观博物馆、读书、看综艺节目,其实还是融合语文(文学)、历史、地理等等学科在内的跨学科的综合性输入过程。

举个栗子,

今年暑假去了趟大西北(传送门),参观了敦煌莫高窟、甘肃省博物馆,回京后我和孩子都开始阅读相关书籍或追看视频课。

·   从孩子来说,

回来后,她对汉朝特别是汉武帝、丝绸之路有了初步了解,自己找出了《中国历史地理》翻看了一遍。

因为对地理有了些兴趣,我给她买了网上的视频课《少年第一堂中国地理课》,她很喜欢看,追着看完了10期内容。

·   从我来说,

回来后,我看了一本《敦煌 美学十讲》,去国家博物馆看了《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

回头打算再找下《河西走廊》这个纪录片一起看看。

这一年,粗粗统计下来,

·   钟鼓楼,和孩子了解了古代的计时方法、制作金属器物的失蜡法;

·   去看了国家博物馆“古蜀华章”,初步了解了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青羊宫文化(最近在读《蒋勋说唐诗》,李白和李商隐的部分都提到了古蜀文明);

·   去中华世纪坛的汉字体验馆,中秋节做灯笼,了解了许多汉字的神奇之处

·   中国美术馆看了丰子恺展,了解了他童心佛性的一生;“馆藏国际艺术展”看到了毕加索等大师的画作;

·   参观了首博、国博文艺复兴展,还有五棵松的“致敬达芬奇”体验展,对文艺复兴多多少少有了些了解;

·   去西黄寺,接触了藏传佛教;

·   ……

你说,孩子她到底学到了什么?确实很难说清楚。但我觉得,正如在面对大语文,如果不报班,家长可以做点啥?那篇推送提到的,“文史哲不分家”,文化底蕴的培养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而且,装作学术一点的话,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 现在在某一方面埋下了种子,日后某天碰到一个之前接触过的知识,新旧知识和经验会不断叠加验证,如果能激发她的兴趣去挖得更深,那就真真是极好的了

项目学习,专题深入

这点是今年感受最深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前,我觉得是两回事。通过今年的西北之行和多次参观博物馆和写推送,我才真真切切意识到,知和行是如此得统一。

很多次出行,因为去之前就打算回来写一篇推送,整个过程中听导游讲解、看展览和记录都特别用心。

回来写的时候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就上网或找相关书查找,感觉又把整个行程中的重要内容又回顾了一番,对相关主题的理解就更深入了一些。

我渐渐发现,这其实和现在很火的“项目制学习“的思路和做法是很类似的。

读到一个主题,想去实地或博物馆相关主题展看看;去了一个地方对一个事物从毫不知情,到感兴趣,再到为了了解更多去读书。

几次下来感觉到 ,自己原来学历史都是死记硬背,根本没有理解或形成自己的思考。这代孩子现在和未来的学习,不应该再像我原来那样了!

以最近去的首都博物馆“大辽五京展”为例,

去这个展览前,大致研读了下首博公众号的展览介绍文章(话说几大博物馆的一些展出介绍特别全面,都可以收藏起来反复学习)。

参观时比较幸运遇到了一位学识渊博的讲解志愿者,展览过程中仔细听了五京、四时捺钵、南北面官等部分的介绍。

回家我又查找了下北宋南宋辽金元的关系手,画了一个草图,和孩子简单解释和讨论了下几个政权的关系。

随手画,图很渣,见谅~~

当然,孩子才上二年级历史知识积累的比较少,考虑到她背过几首苏轼的诗,我就以北宋为主讲了下关系,她理解起来稍微容易了些。

哪天如果她感兴趣,或者在哪个展览或者出游时,再遇到关于这几个政权的历史,我们可以再一起聊聊多民族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参观博物馆或者出发旅游前,

心中有一个“任务”,

先大致了解下历史或地理背景,

过程中认真学习、思考,

回来后讨论或者写作,

输出一个结果。

这样,每次去博物馆,都是一个项目制专题的学习机会。参观博物馆,就不在是凑凑热闹了。


年终总结嘛,也反思下,目前文史(绘画)方面的展出看的比较多,明年要多去中国科技馆、天文馆、古建筑馆,还要找机会多听专业讲解加深下理解。

对博物馆或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朋友,

下面送些福利:

可以追的综艺

  • 《上新了,故宫》——最近,每周五晚9点左右,北京卫视

  • 《国家宝藏》——第二季12月9日7点半开播,央视三套

  • 《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春节前后

可以关注的公众号

  • 耳朵里的博物馆(强推)

  • 文话童心(很多展览有大咖讲解活动)

  • 展玩

  • Ahaschool(一些视频课不错)

  • 地道风物

  • 星球研究所

  • 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故宫

分享几本书

  • 《凯蒂的艺术之旅》(低幼)

  • 《国家宝藏》(青少年版)

  • 《博物馆里的中国》

  • 《国宝之谜》

  • 《敦煌 艺术十讲》

近期可以去看的展出

最近看到了一段话,最后也分享给大家:

大自然、杏坛、庙宇、私塾、书院等都可以成为课堂,都可以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发生地。面向未来,课堂不应局限于教室内部空间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课堂。

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是,

和孩子一起去博物馆、旅游、读书,

共同感受美和文化的同时,

我们可以共同成长!

 ~end~

欢迎留言、转发,别忘点赞支持!

近期推送精选,你可能也想看:

数字教育:

家长呼吁|教育类APP干净是底线,视力要保护

不谈马云老师的“情怀”,聊聊阿里智慧教育的几种可能

未来1、2个月,将决定“一起作业”的未来?

亲子教育:

咋整 !2年级学的汉字笔顺在中考考了?!

上新了|故宫+文创+邓伦,这档综艺还不追起来?!

儿童=艺术/神明/星辰?丰子恺先生就是这么认为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