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如何理解“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笔荷 2023-11-15 发布于河北
5月,大大小小的8个节日


《道德经》是古代中国哲学的经典之一,其中的第二十四章探讨了自见和自是的概念。这一章教导我们,追求虚心谦逊、不张扬自己的品德和行为,比追求外在的名誉更为重要。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哲学思想,并讨论其在现代生活中的适用性。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yú)食赘(zhuì)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意思: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


1. 自见者不明
文中提到“自见者不明”,这意味着那些过于自恋、自我看重的人往往看不清自己的本质和不足之处。自负过高会遮蔽人们的判断力,使他们无法真正认识自己。
2. 自是者不彰
“自是者不彰”表示那些自以为是、自吹自擂的人不容易在别人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过于自大和炫耀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而非敬佩。
3. 谦逊与不张扬
这一章强调了谦逊和低调的重要性。谦逊的人能够更容易地接受别人的观点和反馈,因为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自负而拒绝反思和改进。低调的人更容易建立稳固的人际关系,因为他们不会令人反感。
4. 自省与自我认知
这一章还提醒我们重要的是反思自己并不断学习成长。通过自省,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缺点,并有机会改进。这是自我认知的关键。
5. 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虽然《道德经》是古代的哲学文本,但其中的智慧在今天同样适用。在现代社会,自恋、自大和炫耀自己的现象时有发生,但这种行为往往不会带来真正的成功和满足感。相反,谦逊、自省和低调的品质更受人欢迎,有助于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提醒我们,自见和自是往往会阻碍我们的成长和幸福。相反,谦逊和低调的品质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自己,以及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在现代社会,这一哲学思想依然具有深刻的意义,可以指导我们过上更有意义和满足的生活。

    点赞关注,订阅更多内容↓↓编辑:笔荷

    您可能还想阅读以下文章:

    《道德经》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如何理解“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如何理解“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