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钝感力,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洋妈的桃花源 2023-11-16 发布于山西

钝感力,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雷洋

有天,妹妹突然坚持说要给公交卡里充值。

我们都觉得没必要,微信扫一扫,用乘车码不方便吗?

妹妹说她绑不上银行卡。

那就更奇怪了。微信零钱里面不是也有钱么,干嘛非得绑定银行卡。

妹妹说行不通。见我们不理解,突然就急了。委屈地说:“你们不相信我。”

有点莫名其妙。直接说,把手机拿来试试看吧。

果然如妹妹所说。

在现有的系统设置下,要想使用乘车码,必须先行绑定银行卡。而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妹妹暂且确实很难绑定。

真相大白了。妹妹一个劲儿地说:“看看,你们就是不相信我。”

刚开始也没在意。后来听她说的次数多了,觉得还是有必要好好沟通一下。

我向妹妹坦诚道:我们一开始确实主观臆断了,没有认真听取你的意见。客观上,怪我们使用乘车码这个功能的时间太久了,早已忘记最开始是怎么开通的,就想当然地发表了意见;主观上,你也没有跟我们说清楚原因,只强调结果,我们并不了解你已经掌握和现实特殊的情况,所以很难一开始就信服。但是,后面我们不是也积极配合你把事情搞清楚了吗?知道该怎么做,去做就行了。为什么要一直纠结于一开始的“不理解”呢?遇到事情,要么心大点儿不纠结,要么就力争沟通好,而不是一个劲儿地敏感于别人的态度。

……

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认为,对事物保持独特的敏感,是一种能力。敏感敏锐的人,更善于发现美,觉知别人感受不到的别致生活。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太过敏感的话,非常容易陷入别人的口舌是非,让自己纠结痛苦。

就像记忆力这种玩意儿,谁都想培养好记性,但是,如果记性太好了,也不见得全是好事。因为记忆力太好了,不光能记住好东西,坏东西也忘不掉,全部都积攒在大脑中,得不到片刻休息,迟早要崩溃。

渡边淳一说:“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的确,拥有适当的钝感力,可以过滤掉周围的杂音,不会因为别人一句话、一个眼神就惆怅半天,也不会沉浸在闲言碎语中无法自拔。这样,心情更轻松愉悦,也有利于集中精力去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事情。

至于如何培养钝感力,我的体会是,一方面,心大点儿,让那些鸡毛蒜皮、无伤大雅的小事随它去吧;另一方面,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也就没那么多精力去计较了。

与君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