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了大半生,终于退休了。 如同鸟儿飞出了笼子,鲤鱼跳过了龙门,快乐无比。 以后可以去旅游,还能邀约几个朋友,打麻将,跳广场舞,钓鱼,小聚。 想象中的退休生活,和现实情况,真的不太一样。 有的人,每月有退休金,也有存款,但是日子不好过,变得穷困。 钱是养老的底气,但是不会花钱,也枉然。 01 不懂止损的老人,难免晚景凄凉。 和我同一个小区的邻居刘大爷,夫妻退休有五六年了。 在刘大爷退休五年前,也就是五十五的时候,儿子就结婚了。 考虑到独生子的情况,刘大爷强烈要求儿子在本地就业。 儿子只是上了大专,在县城找工作是很难的。兜兜转转一个圈,去了一家玻璃厂,月薪大概四千,还得扣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从收入来说,儿子要买房,基本是不可能的。刘大爷毫不犹豫,帮儿子买房;儿子结婚,所有的彩礼都是刘大爷给的。 自从有了孙子,刘大爷和老伴就承担了“保姆”的任务,不要保姆费,孙子的大部分开支,都是刘大爷承担。 这两年,儿子所在的玻璃厂效益越来越差,儿子就开始创业。刘大爷拿出二十万,作为创业启动资金。 为了业务方便,刘大爷又帮儿子买车。 不知不觉,刘大爷掏空了所有的积蓄。至于儿子未来的前程,真的好悬。并且儿子在县城也待不住了,老想着去大城市;还埋怨父母当初对自己的安排。 从刘大爷的做法来分析,会发现余生凄凉的迹象。 其一,父母阻碍儿女去外地谋业的路,而小地方的生存空间很有限,因此家庭收入相对很少。 其二,儿女被父母留在身边,父母就得在方方面面倒贴,以至于入不敷出。 其三,若是有几儿女的家庭,父母给了儿子很多钱,女儿会有怨气。子女之间的攀比心,是不可预测的,导致父母很难做人。 其四,父母总是想“送佛送到西,帮忙帮到底”,并没有看到自己会变老的事实。也滋长了儿女反复索要钱财的“念头”。 其五,几代人长期在一起过日子,家庭矛盾是不能 避免的。 老人对子女无休止地供养、帮助,不得不让人想起一个画面。 一只鳄鱼,咬住一个人的腿。那人很痛苦,用手去拍打鳄鱼,希望鳄鱼松嘴。 鳄鱼丝毫不让,趁机会咬住了那人的腿和手。
在小学时,我们学过“小壁虎借尾巴”。壁虎遇到恶猫,把尾巴丢掉,然后逃走了。 后来,壁虎有了新的尾巴,生活重新开始了。 虽然人没有“断尾重生”的本能,但是可以人生归零、重启。老人不懂得这一点,就会被儿女拖累。 顺势推断,不懂得止损的退休老人,会被人情世故、社会乱象等,一次次伤害自己。过度的善意,其实是对自己的恶意。 02 学会止损,是退休老人最大的自律。 退休老人,如何应用鳄鱼效应,保住自己余生的幸福呢? 老子说:“敢于不敢。” 面对危害,你不敢,其实是最大的勇敢。同样,对于伤害,你收起自己的善良,不再做大方的人,就是做人的智慧。 其一,拿钱给子女,到成年为止。 不管父母有多少钱,其根本是为了养老,而不是把子女的一辈子都供起来。 事实证明,父母的钱,无法供养子女的一生。毕竟,父母要先走一步,子女在没有父母之后,还得活几十年。 一个家庭,若是没有新生力量,那肯定是坐吃山空。 父母有退休金,但是无法 保障一家人都过得自由自在。退休和在职,收入是不一样多的。 当子女走出校园,就得“断供”。相信子女是可以独立的,除非父母一直在背后拽着。 其二,借钱给亲友,一两次就够了。 人到了中老年,总是有一些积累的。 亲戚朋友有困难,找你借钱,不奇怪。但是你要知道,借钱要看人品。不要借给那些不愿意还钱的人。 总有人,一次次借钱,并且有不同的借口,但是在还钱的时候,就口气大变。 借钱一次两次,是爱心,也是试探。别因为自己太大方,导致陷入了人情的危机。 拒绝借钱,是理直气壮的,别不好意思。 其三,拒绝社会上的诱惑,别老想着赚大钱。 看过一位老邻居,因为店家搞活动,买一块豆腐,送一块豆腐,他就起了个大早。 可恶的是,店家临时取消活动,老邻居很不愉快。 为了这件事,老邻居和店家吵闹几次,浪费时间和精力。 人啊,吃亏是福。一点点小钱,就是被人欺骗了,也算了。 尤其是喜欢投资理财的老人,要特别注意,若是亏本了一些,就不要轻易追加投资了,也许是一个无底洞。 不想大器晚成,那么现在的生活,就是最富足的。 03
我们活一辈子,为了子女操劳了大半生,为了和外人相处,委屈了很多次。 到了退休,还在花钱讨好谁,肯定是没有活明白。 得到钱财的人,总是有恃无恐;没有得到钱财的人,常常愤愤不平。你不是印钞机,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满意。 所有的存款,都是一分一厘省下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余生,自己赚钱的本事小了,应该好好守住手里的钱,别大意了。 在给外人善意的时候,别忘了对自己好一点。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