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袖的居所

 泥泥泥工 2023-11-16 发布于广东

1985年6月,冯纪忠应邀参加在民主德国举办的国际建筑与城镇规划会议。


会议选择在现代建筑运动的发源地魏玛和德绍举行,共有来自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人参加。

会议的主题是“历史环境中的新建筑”,强调现代建筑与所处环境的时空连续性、关联性及地方性。


冯纪忠在会上介绍了他的作品武汉东湖客舍。虽然是三十多年前的旧作,但丝毫未感到是一个落伍于世界的建筑。

反倒除了现代韵味之外,还富有中国传统建筑的诗意之感,这与建筑本身的空间、景观息息相关。

然而,冯纪忠只能拿很久以前的作品来讲,却也有一丝悲哀。

由于运动不止、风波不断,此后并未有更多机会能够让他发挥,将其作品好好地实现出来。

这不只是他一个建筑师的悲哀,更是那一代建筑师的悲哀。

东湖客舍建成半个世纪后,入选了中国建筑学会的“建国五十年优秀建筑创作”。


东湖客舍在中国现代建筑史中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除了出自冯纪忠之手外,还因为它的主人是

伟大领袖。

1


1950年底,中南军政委员会将东湖公园更名为东湖风景区,成立了以陶铸为主任的东湖建设委员会。

经程世扶介绍,委员会委托冯纪忠设计一座老干部休养所。


次年8月,冯先生趁蜜月婚假,顺道踏勘了项目用地。


对于在这里做设计,冯纪忠认为最重要的是建筑与环境的协调,而非突出建筑师的自我表达。他将这一理念概括为:

因地制宜。

东湖客舍位于半岛之上,入口藏西北,建筑分两所,甲所北,乙所南。

廊道西行而上,一点通三路。随地形,有高低,融入山水境地。

甲所环顾,西望水湾回环,树影夕阳相映成趣;南望树丛映掩,微透山水;东望碧波荡漾,汀渚为水天一线。

乙所居室南望,山峦层叠,湖岸开阔;餐厅西望,平冈茂林,青黛远山,若临蓬莱之境。

台级起落,步移景异,室内空间因使用不同,而高低不等。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该项目就经费而言是比较充足的,但冯纪忠基本上是用既有的,或地方的材料及做法来处理。

比如,屋顶覆以青瓦,砖墙兼用当地石料冰纹砌法和米黄色石灰粉刷,窗户则是民国留下来的一些钢窗,漆成栗色。

所有这些无不体现着他的设计意图:

我受自然的孕育,而不要众人瞩目于我。

东湖客舍于1952年建成,次年2月,首次进行南方视察的领袖就将第一站选择在了武汉。

此后每次来武汉,几乎都是住在甲所。

这里是除了中南海之外,他居住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地方, 因此这里被称为

湖北中南海。

1956年6月3日,领袖在畅游长江后,回到甲所,写下了著名的诗句: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陶铸对东湖客舍亦偏爱有加,后来他找佘畯南和莫伯治设计广州流花宾馆时,还让他们去参观学习东湖客舍,明确地说道

照这个做。

冯纪忠,武汉东湖客舍,1952

2

1958年夏天,黄作燊应系里要求,喊了戴复东同他一起前往上海锦江饭店。

从武汉来的局长朱汉雄和一位建筑师带着做好的方案,希望征询同济大学建筑专家的意见。

看过方案后,黄作燊授意戴复东先说说。

戴复东道,这个设计看得出画了很大的力气,也有一定的成熟度,但还不够理想。

其一,建筑与整个山水环境未能很好地匹配。山坡被推平后,再把房子摆上去,而且都是半古典的东西。

在东湖边上做休养性的建筑,是不是应该更现代些,更舒服些,更接近自然环境些?

其二,房间的排布不好,主要的房间看不到湖面,这很可惜。

在他刚获一等奖的杭州华侨饭店设计竞赛中,就曾考虑客人坐在房间里怎么能看到西湖。

朱局长看他讲的头头是道,突然把图一拍:

你来做吧!


戴复东一听吓坏了,不知是赞扬还是出了洋相,连忙拒绝。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还是推辞道,

我们要讲职业道德,人家设计院把设计都搞好了,拿来征求意见,我们怎么能把这件事抢下来做呢?这是不行的。


朱局长默不作声,徒留原方案建筑师一人尴尬。

三天后,上海市委打来电话,一定要同济大学做,戴复东只得接受组织的安排,接手了这个东湖客舍的扩建项目,即梅岭一号、二号,但

没有设计费。

戴复东和吴庐生的设计与东湖客舍类似,采用了化整为零的方式,一层的建筑灵活地穿插于山水树林中。

石材和坡屋顶的运用,体现了对地方性的关切和对现代性的追求。

很快,湖北省委批准了新方案,并要求派人去武汉驻场进行施工图设计。除了戴、吴二人外,系里还派了傅信祁和各专业教师一同前往。

设计成果只需向朱局长汇报,许多好的想法只要他同意,都会被鼓励实施,戴复东感到很自由。

只有一个问题,即卧室必须设计成8米乘8米,层高5米,且不得出现高差。即使戴复东据理力争,认为空间尺度太大,朱局长仍寸步不让。

一天傍晚,朱局长安排大家到小会堂看演出。前五六排的位子都是空的,只有第二排坐着个人。演出结束,大家拍手,这个人从戴复东旁边走过,他清楚地看到,正是领袖。朱局长这才告诉他:

知道了吧,房子是给他住的。

从此,他就不再和朱局长争论了。

后来看到梅岭项目的建成效果,冯纪忠直言不讳,那么大的房间,空空落落,不适合人的尺度。高么高的不得了,因为那么的大,不得不高。不然高宽不成比例,也难过。里面又没有一点曲折凹凸。

我看着不舒服也没有办法。


梅岭做的还是不错的,但要求是如此,叫我做也只能如此。

戴复东,武汉东湖梅岭工程,1958

3


1957年2月17日,领袖在最高国务会议扩大会议上作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报告。两个月后,整风运动全面展开。

因在学术上反对苏联的一些言论,以及提倡有收有放的花瓶式教学模式,冯纪忠被批判有资产阶级教学思想。

虽然后来因校部决定“建筑系几个教授都不动”而过关,但他还是被限制了诸多自由。

2008年冯纪忠才得知,朱局长曾特地来找过他,希望他接手东湖客舍的扩建项目。

但是系里谎称他不在上海,瞒着他派去了黄作燊和戴复东。

冯纪忠觉得这也未必是件坏事。

文革中,他还因东湖客舍挨过整。有人说他是“间谍”,把东湖客舍这个国家机密给了外国人,所以要彻底调查。

冯纪忠的女儿听到后吓坏了,哭着说

古时候凡是替皇帝造房子的,都会被杀掉的。

冯纪忠(1915-2009)、席素华夫妇和戴复东(1928-2018)、吴庐生夫妇

系列「中国现代建筑往事」

国家建筑师

不是我不明白

请画一个看看

努维尔的一个P

这里应该有座山

共享空间是个筐

香港教父们的北京

社会主义的建筑新风格

还记得亮马河畔的黑川纪章吗?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