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的五首《浣溪沙》,炊烟袅袅,温馨闲适,悠扬浅唱、余音不绝

 人间幸福是清欢 2023-11-16 发布于河北

苏轼一生有许多重要的站点,徐州是不容忽略的一站。

虽然“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中没有提到徐州,但徐州人不会忘记苏轼。

古彭州官何其多,千古怀念唯苏公”。1077年4月至1079年3月, 苏轼在徐州任职两年,期间政绩突出,徐州人记了他上千年。

公元1077年4月,苏轼走马上任徐州知州。同年7月,黄河在澶州决口,凶猛的洪水直扑徐州,城下水深两丈八尺,徐州城岌岌可危。

在这危难时刻,苏轼身先士卒,亲临指挥。

他们筑起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终点连接城门,长达九百八十四丈,高一丈。四十五天后,洪水退去,徐州城转危为安。

苏轼以其以身帅之,与城存亡”的壮举,深得徐州百姓的感激和爱戴,千百年来,苏轼治水的佳话广为流传。

同时他亲赴孤山勘探石炭,解决了民众冬季燃料问题。这一膛燃烧了千年的炉火,温暖了徐州的千家万户。

次年(1078年)春,徐州又遭遇特大旱灾,百姓再次面临严峻的考验。苏轼遵循当地的风俗,前往城东二十里的石潭祈雨。同时考察水源,征集民夫,修筑池塘和水库。幸运的是,天公作美,降下了甘霖,缓解了徐州的旱情。

苏东坡在去石潭谢雨途中,眼前麦浪滚滚,呈现一片令人欣喜的丰收景象。他词情勃发,饱含深情地创作了五篇《浣溪沙》,以描绘这幅丰收的图景,展现村生活的宁静和秀美的田园风光。

1、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宋·苏轼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阳光照入潭水中形成深红色,暖暖的潭水中能见鱼儿游,潭四周树木浓密可藏乌鸦,儿童和老人喜悦地聚观谢雨盛会。

常到潭边饮水的麋鹿突然逢人惊恐地逃避,猿猱听到鼓声不用呼叫而自来。这样的盛况回家应告诉未能目睹的采桑姑。

上片首先描写阳光照入溪流,鱼儿清晰可见,远远望去只见一片深红色。溪岸绿树成荫,掩映着树上的乌鸦。“深红”二字,为这幽美的田园画面,渲染出一片生机,也衬托出词人欣喜的心情。

“黄童白叟聚睢盱”,儿童和老人都聚在溪边喜悦的观看。“睢盱”指欣喜的笑。

下片以动物的反映间接写出石潭谢雨的欢闹情景,结尾一句笔锋一转,他想象自己回家后,向采桑姑讲述今天所见所闻,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结束全词。这样的结尾,既增添了全词的生活气息,又使全词更富有情趣和韵味。

这首词,以深红、绿暗、黄童、白叟、麋鹿、猿猱等意象,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既描绘出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也将谢雨的热烈场面展示在读者面前,洋溢着浓郁的乡村风情气息。

2、

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
宋·苏轼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
道逢醉叟卧黄昏。

村里姑娘匆匆打扮一下就在门口看路过谢雨的使君,三三五五地挤着棘篱门往外探望。你推我挤的有人尖叫裙子被踏破了。

村民们老幼相扶相携到打麦子的土地祠祭祀,剩余的祭品引来乌鸢在村头盘旋不去。黄昏时在路上遇到一个醉倒的老人。

上片描写农村姑娘争相看使君的场景。匆匆忙忙地抹上红妆,穿着美丽的茜罗裙,争先恐后地跑出家门,挤在棘篱门前,在拥挤中,有的人裙子都被踩破了。

一系列的描写,场面感十足,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表达出她们对使君到来的兴奋和期待,以及对使君的尊重和敬仰。

下片写祭祀的场景。“老幼扶携”描写出祭祀的盛况,酒食引来乌鸢久久不肯离去。黄昏时分,词人在归途遇到了一个醉叟卧于道旁。下片以“乌鸢翔舞”侧面烘托祭祀酒食的丰盛,“醉叟卧黄昏”侧面反映出全村人同欢庆的场面。

词人以朴素而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农村夏日风光画卷,展现出农村民风的淳朴可爱。农村少女的欢快活跃、自然真率,非常可爱。

全词洋溢着丰收之后的欢快,一幅百姓安居乐业、熙熙攘攘的快乐景象映入读者眼帘。

3、

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
宋·苏轼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
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
问言豆叶几时黄。

麻叶一层一层地密密麻麻地铺着,而且一层一层的麻叶都泛着光泽,村内处处飘散着煮茧的清香。不时听到篱笆边传来缫丝女子悦耳的谈笑声。

一位老翁须发垂白,手扶藜杖,抬着那迷朦的双眼,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希望能够捣碎之后做成干粮充饥。我关切地问老翁:豆类作物何时能成熟?

这首词从侧面描绘出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一层一层铺开的麻叶在阳光下都泛着光泽,侧面表明这都是甘霖如约而至的功效。煮茧的清香弥漫着整个村庄,循香望去,听到缫丝姑娘悦耳的笑声,一派和谐美好的生活场景。

下片描写一位醉眼迷朦的老翁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希望能够做成干粮充饥,于是关切地问:豆类作物还要多久才能成熟? 流露出词人对农民生活的关切之情。

这首词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的感受来描绘乡村夏日的风光,抓住人物特征加以描绘,使蚕妇、老叟等人物形象呼之欲出,惟妙惟肖,词人对农民的诚挚的关心和美好的祝愿跃然纸上

4、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宋·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南村北响起纺车缫丝的声音。穿着麻布衣裳的农人坐在老柳树下叫卖着黄瓜。

我酒意上心头,一路上都昏昏欲睡。艳阳高照,又使人口渴难耐。敲敲一家农人的院门,看他可否给一碗浓茶解渴。

这首词从农村典型的日常事物起笔,是一首富有乡土气息的词作。

上片写景。以枣花飘落为引子,展现出夏日微风拂面的清新景象,接下来,村里的缫丝声响成一片,在柳树下售卖黄瓜的农人。

上片三句话,三个景,无论是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缲车声,还是瓜农的叫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下片写事。路途较长,词人酒后困倦,昏昏欲睡。而烈日当空,口渴难耐,诗人渴望能有一杯清茶解渴。“漫”是情不自禁的意思。于是他“敲门试问野人家”,上前敲门,同农家人商量,能不能给一碗茶解渴。

下片“酒困路长”、“日高人渴”,字面上表现旅途的劳累,但传达出的仍是欢畅喜悦之情,传出了词人体恤民情的精神风貌。

5、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宋·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元是此中人。

柔软的青草和长得齐刷刷的莎草经过雨洗后,显得碧绿清新、摇曳生姿;在雨后薄薄的沙土路上骑马不会扬起灰尘。不知何时才能抽身归田呢?

太阳暖暖地照在桑麻之上,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桑麻闪烁着犹如被水泼过一样的光辉;微风从蒿艾中吹拂而过,蒿艾散发出如薰的香味,沁人心脾。我虽身为使君,却不忘自己实是农夫出身。

此词清新、明快,主要写词人巡视归来时的感想,表现出苏轼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上片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雨后青草油绿水灵,格外清新;雨后的路面,净而无尘,词人纵马驰骋在这清新怡人的环境之中,触景生情,脱口而出:“何时收拾耦耕身?”表达出词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下片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雨过天晴后田野的蓬勃景象。“光似泼”、“气如熏”,通过视觉、嗅觉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田园气息的浓厚和芬芳。

词人面对丰收的景象和淳朴的乡亲,不由得萌生安享田园生活的念头,从内心深处发出“使君原是此中人”的感慨。

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的词作,情感真挚、感人肺腑,是一首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佳作。

这五首《浣溪沙》,寄情于自然风物,抓取雨后农村的景象,以清新自然地笔触,描绘了一幅幅徐州农村田园牧歌图画,展现出一派令人心醉的农村自然景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