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7万解放军,怎样打败430万国军?威力巨大的“土改”是关键因素

 昵称21405352 2023-11-16 发布于湖南

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在占据军事优势的情况下,最终落得大败亏输的结局,困守孤岛。谈起战争进程,一些朋友注重分析军队本身,包括蒋军的派系复杂,我军将帅团结一心、战术合理,指挥员用兵如神等等。这些自然都是影响因素,但很多人却忽略了一个真正重要的主因,就是1947年发起的土地改革。

图片

解放战争正式爆发时,国军有近430万军队,能快速投入一线的精锐部队便达到200多万人;我军仅有约61万野战军,加上地方部队不过127万余人。双方的基础实力有较大悬殊,这还不含武器装备的巨大差异。要战胜敌人,除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外,必须要借助其他方法,尤其是土地改革。

土改的巨大力量,可以说是扭转乾坤的决定性因素。1946年中期解放战争全面打响,1948年下半年三大战略决战爆发:而中间的1947年,恰恰是一个转折的年份、关键的年份。在这一年秋季,《中国土地法大纲》正式颁布,在广大解放区实施推进,其威力相当于一颗“原子弹”。

图片

我党对比反动派的最显著优势,第一是宣传能力,第二是动员能力。1947年土改,恰恰发挥了这两大优势,规模和力度都是空前的。而我党并非第一次推动这样的政策,二、三十年代的红军和抗战时期,在不同的根据地都搞过土改。毛主席在井冈山上亲自进行过实践,得出了政策的经验利弊,对解放战争期间全面推行土改,有很大的铺垫和帮助作用。

图片

比如像山东这样的大解放区,结合各村庄里的农田面积,按照人口每家进行公平分配。解放区内没收了地主的土地,动员百姓进行诉苦和批斗活动,彻底推翻地主的权威,解放占农村人口90%以上的贫农和中农。从规模和彻底性来看,解放战争期间进行的土改,比之前任何一个时期力度都更大。

图片

战争爆发时我们已经控制了占1亿人口以上的解放区,并且很多根据地是连成片的,比如山东、晋察冀,这非常有利于政策的普及推动。以前不存在这样的条件,我们只能进行适当的妥协,“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随着实际条件的变化,以及敌人极大的军事威胁下,必须加速、全面地推动土改。百姓在分得土地后,心理上完全倒向我方,这还仅仅是土改的第一步。

农民不能只是分得土地,在其兴奋之余,教育工作要迅速普及跟上:告诉大家为什么要推翻旧有的制度,给农民分土地。获得自己的田地,是普通农民一辈子的梦想,接下来就必须要守住土地。谁能代表广大农民的利益?就是我党和人民解放军。只有用正义的武力保护土改成果,广大农民才能继续拥有土地;而阻碍和破坏果实的一方,则是国民党反动派及其所属军队。

图片

在积极有效的教育和动员之下,大量解放区百姓报名入伍。即使没有直接参军,也会自愿自发地奉献粮食物资,不甘人后。像1948年淮海战役期间,华野每一个前线士兵背后,平均有38个普通百姓在提供后勤支援。这样的优势,是国民党军队不可能拥有的。我们能够摧枯拉朽地消灭反动派军事力量,人民群众支持的因素有多关键,已经不言而喻。

图片

豫东战役时,有战场上的河南籍国民党基层军官,收到了老家父母来信,写着我党已经给他们分配了土地。这样的官兵读了信,没有战斗力再拿枪打仗:要跟谁打、意义何在?随着战场上的节节胜利,解放区面积显著增大,推行土改的省份也越来越多。越打到战争后期,国民党军的败局越无法挽回,跟这个因素息息相关。

不同时期的土改政策、火候,中央有着正确决策,程度和时机都把握得恰到好处,这也是令人非常赞叹的。归根到底,解放战争中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一方,才能取得胜利。至于战争进程中所使用的方式方法,也无不是这种出发点的体现,带有历史的必然性。

图片

当年国民党军政府拥有大批经济学人才,他们也清楚我国农民的占比和重要作用,但却无法推动土改政策:这跟国民党高层的阶级构成、后台老板有根本性的悖论。国府代表的是大资本家、财阀、地主的利益,如果在大陆时期进行土改,反而更会加速他们的崩塌速度。逃到台湾之后,反而有了这样的土壤,可以打破旧格局。陈诚等人在50年代的台湾,主持进行了类似大陆土改的活动,一定程度上改善民生,也稳固了当局的统治。但就大势而言,反动派已经彻底丧失翻盘机会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