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畅:曾国藩后人,哥哥是伟大人物,真正的中共大姐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3-11-16 发布于北京

在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有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一生充满传奇。

她的外祖父与曾国藩有姻亲关系,所以她也可以说是曾国藩的后人。

她的三哥是我党的早期创始人之一的蔡和森,毛主席称赞他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他的伴侣因为比她小几个月,叫她“大姐”,周恩来总理比她年长,也是亲切地叫她“大姐”,老一辈的中共领导人都叫她“大姐”。

美国作家斯诺和他的夫人,曾经为中国早期的革命运动写过两本书,《西行漫记》和《续西行漫记》,在《续西行漫记》里,斯诺夫人是这样描述蔡畅的:“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产生出一个比她更优秀的女革命家和比她更美丽的个性”。

中国革命造就了她,她也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妇女的解放运动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1. 逃离

1900年,一个新的纪元即将开始,所有的一切都在萌芽中。虽然黑暗依旧笼罩,但是光明即将来临。

蔡畅就出生在这个时候,这个至暗的时刻。

但是就是在这最黑暗的时候,仍然有光给了蔡畅最初的指引,这光来自她的母亲和他的三哥。

蔡畅的母亲葛建豪是又一个传奇女性。她与鉴湖女侠秋瑾是老乡,深受秋瑾革命思想的影响,早就懂得读书的重要性,所以她的孩子,不管男孩女孩,她都支持他们读书,而且还自己办学校,任校长,当老师,教学生。

蔡畅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从小就读书认字。只是她所处的那个时代,女性地位低下,备受歧视,尤其在那个时候的中国,还有一个摧残女性身体的陋习——缠足。

蔡畅从小就目睹缠足给母亲带来的痛苦和不便,等她到了缠足的年纪,当长辈们要给她缠足的时候,她第一次开始了反抗,她坚决不缠足。

这是她第一次反抗,反抗女性命运的不公,也是一次逃离,逃离命运对女性的残害。

这当然少不了母亲的支持,幼小的蔡畅在母亲的呵护下,开始了改变自己命运轨迹的第一步,她有了第一份工作,在母亲的学校里当老师。

她们的行为并不被当时的主流社会接受,她父亲更是认为她们这是不守妇道,丢了他的颜面,于是他要行使他作为丈夫和父亲的权力,他自作主张以500大洋的价格,把蔡畅卖给了当地的一位地主家,给人家作童养媳。

在那个时代,不知道有多少女性的一生就这样断送在这“500大洋”中。

幸运的是,蔡畅的母亲是葛建豪。她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却变卖自己的嫁妆,筹措了一笔经费,安排蔡畅逃跑,到长沙去投奔他的三哥。

这次逃离,让她挣脱了封建社会加诸在她身上的锁链,她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人生轨迹,追求她的人生目标。

  1. 追求

长沙,当时湖南的有志青年都聚集在此地,其中就有蔡畅的三哥——蔡和森,他的名字如雷贯耳,他的生命很短暂,却闪耀着烟花般灿烂的光芒,他照亮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天空,闪耀至今,他当然也照亮了蔡畅的革命之路。

蔡畅来到长沙,考取了当时的周南中学,在学校里她结识了后来成为她嫂子的向警予和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同学。

年轻人在一起,他们谈论时事,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就是在这个时候,她认识了毛泽东,未来的中共领导人,与毛主席成为了校友。

这里的生活让她有一个感觉:那就是她觉得自己就像一条在鱼缸里面生活了好久的鱼,突然回到了大江大河里,终于可以自由地在里面畅游啦,所以她为自己取了新的名字:蔡畅。

那个时候,她与那些具有先进的思想意识的人在一起,被他们的思想所吸引,被他们感染,她开始为中国的现实忧心忡忡,她参与当时反对袁世凯的运动,她与同学们一起走向街头,进行宣传演讲,看到民众群情激昂,她体会到通过演讲宣传是能够唤醒民众的。

他的三哥与毛主席共同成立的新民学会,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蔡畅深受他们的启发,她决定跟随他们的脚步,与他们走同一条道路。

1920年,中法教育会组织中国有志青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已经初具革命意识的蔡畅立刻与向警予相约,一起到法国勤工俭学。

这时,蔡畅的母亲也逃离了那个封建的家庭,她决定与她的孩子们一起去法国学习,她变卖了自己的衣物和首饰,还是没有足够的费用,于是她向曾国藩的女婿借了一部分钱。

这样,在1920年1月,蔡畅与她的母亲葛建豪,哥哥蔡和森组成了一个勤工俭学的留学家庭,来到了法国马赛。

在这里,蔡畅结识了更多的中共早期领导人,比如周恩来、邓小平等,还找到了她的革命伴侣李富春。也就是在这里,在周恩来的介绍下,她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随后的革命斗争中,蔡畅以她的学识以及坚定的革命信仰,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我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赢得了所人的敬重,成为了中共真正的“大姐”。也是走完长征年龄最大的女红军。

  1. 长征

红军长征是一个震惊全世界的壮举。

在当时的长征队伍中,有一支三十人的队伍,完全由女同志组成,被称为红军“三十女杰”,其中最年长的就是蔡畅。

党中央根据蔡畅的级别和她的身体情况,为她配备了一匹马。蔡畅接受了,但是在整个长征时期,她一次也没有骑过这匹马,她都让给伤病员骑了,她说:“伤病员比我更需要。”

长征路上,战士们既要躲避敌人的围追堵截,又要完成转移的行军任务,每当战士们疲惫不堪的时候,蔡畅就会为大家唱起《马赛曲》,战士们一听到这首曲子,就会忘记了疲劳,充满了斗志。后来,战士们大多数人都会唱了,所以这支行进在雪山草地上的队伍,经常会想起《马赛曲》的歌声。

到了夜晚,蔡畅招呼大家背靠背围成一圈坐在一起,这样大家就可以相互取暖,睡着了又不会跌倒。

每当这个时候,蔡畅就会给大家讲她在法国留学时的所见所闻,以及她在世界各地考察和游学的经历,这些都让年轻的红军战士充满好奇,也让他们打开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所以蔡畅愿意讲,愿意与战士们分享的她的想法,她的经验,她对生活的感悟。

她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女战士追求自由平等,实现自己的认识价值。

她希望她所讲的能够化成战士们的精神食粮,武装战士们的头脑,让他们成熟起来,成为今后革命斗争中的有生力量。

就是在长征路上,她还教出了一个学生。

在“三十女杰”的队伍中,有一个名叫危秀英的女战士,是以卫生员的身份参加长征的。毛主席曾说过她是救人最多的卫生员。

她是被红军救下的一位童养媳,大字不识一个,用她自己的话说:“大字墨墨黑,都长一个样,我是一个也分不清,认不得,也说不出。”

这句话虽然是一个笑话,但是蔡畅听了却笑不出来。她决定教危秀英认字。

红军长征时的艰苦条件下,没有纸和笔,她们就用树枝在地上写字,后来,蔡畅把自己的生活费节省下来,在路过一个小镇的时候,为危秀英买来了纸和笔。危秀英学得更加认真了。

过了一段时间,上级要求写工作总结,蔡畅鼓励危秀英自己写,没有想到的是她真的写出了一篇工作总结,虽然写得很简单,但是内容全面,条理清晰。

这一个部长收学生的故事,也是红军长征路上的一段佳话。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了,但是蔡畅的革命征程却还没有结束。

  1. 圣徒

曾经有人把蔡畅称为革命的“圣徒”。

这话一点也不为过,蔡畅从成为一个革命者的那一刻起,就决心为中国共产主义事业奉献自己的全部。

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她遇到她的一生所爱李富春,共同的革命理想让他们结为伉俪,不久他们就有了爱情的结晶。

当时蔡畅和李富春都在党内担负着重要职务,工作繁忙,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工作,蔡畅曾经考虑不要这个孩子。在她母亲葛键豪的极力反对下,蔡畅才生下了这个孩子。

听着孩子呱呱的哭声,蔡畅想到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亲自抚养孩子,,觉得愧对孩子。

于是,还在手术台上的她,当即要求医生为她做了节育手术。

是她不爱孩子吗?

当然不是,她非常爱他们的孩子,在她眼里,她的孩子是最特别的孩子,他们为这个唯一的孩子取名为李特特,说明孩子在他们心目中有着特别的意义和特殊的地位。

只是他们选择了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革命工作上。他们的孩子就是由外婆葛健豪一手带大的。

蔡畅从参加革命工作开始,就致力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她是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她把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与中国妇女运动的实践相结合,创造了独特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方针,那就是“生产——经济独立——政治地位提高——彻底解放”。

她在各个革命时期都运用这个方针指导妇女解放运动,鼓励妇女贪官参加生产劳动来解放自己。

当她在江西革命根据地工作的时候,当地青壮年都参加红军打仗,因为当地人迷信女人种地会遭雷劈的说法,家里的地没有人种。

蔡畅就第一个下地干活,鼓励当地妇女也一起种地生产,结果,她们不但没有被雷劈,还收获了粮食送到了前线。

蔡畅做任何工作都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通过言传身教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妇女干部,毛主席曾经赞扬她“桃李满天下”。

而周总理也高度评价她“敢于与世界交流,也善于与世界交流”。

1947年2月,蔡畅作为中国解放区的妇女代表,参加了第一次国际妇联理事会,在会上,她作了题为《为争取独立、民主、和平而奋斗的中国妇女》,让全世界认识了中国革命时期的中国妇女。

1848年11月,在第二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她的工作舞台从国内延伸到国际,她的眼光也从对中国妇女的关注扩展到关注全世界妇女的解放运动。

蔡畅从解放自己开始走上革命道路,又从中国妇女的解放运动发展到参与全世界的解放运动。它把自己的一切都贡献给了中国革命,贡献给了全世界妇女的解放事业。

她离开我们很久了,但她又从来没有离开,她化成一束光,永远照耀着我们每一个需要解放自己的人们。

参考资料:

中国军网-英烈纪念堂 蔡畅:中国妇女运动的卓越领导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