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外科学 第七节 直肠癌
2023-11-17 | 阅:  转:  |  分享 
  
第且介 第七节 直肠癌直肠癌:以腹膜反折为界,分为上段直肠癌和下段直肠癌;以肿瘤距离肛缘的距离为界,分为高位直肠癌(距肛缘15cm以上)
、中位直肠癌(距肛缘5-10cm以内)和低位直肠癌(距肛缘5cm以内)。中国人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点:1、直肠癌比结肠癌发病率高,约
占60%;近年来结肠癌发病率上升,两者比例逐渐靠近,部分地区1:1。2、低位直肠癌占比较高,约占所有直肠癌的60-70%,多可在直
肠指诊时触及。上段直肠癌的细胞生物学行为与结肠癌相似,手术后5年生存率也与结肠癌相似。【病理与大体分型】:与结肠癌相同。大体类型:
隆起型、溃疡型、浸润型。组织学分类:腺癌、腺鳞癌、未分化癌。【扩散与转移】:1、直接浸润: 主要为沿肠壁向深层浸润,沿肠壁长轴浸
润者发生较晚。 肿瘤浸润肠壁一圈约需1.5-2年。 直接浸润可穿透肠壁浸润至邻近器官结构如子宫、膀胱等;下段直肠癌因缺乏浆膜层屏
障,容易发生周围浸润,如前列腺、精囊腺、输尿管、阴道壁等。2、淋巴转移: 是主要的扩散途径。 发生逆行性转移的现象非常少见,但
是发生转移的淋巴结流出受阻时,可逆行向下转移。 上段直肠癌:沿直肠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和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 下段直肠
癌:以向上方和向侧方转移为主。大宗病例报道:肿瘤下缘平面以下淋巴结阳性者6.5%,平面2cm以下淋巴结阳性者2%。齿状线周围肿瘤:
可向上、侧、下方转移。向下方转移者表现为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 3、血运转移:癌细胞侵入静脉,经门静脉至肝脏;也可经髂静脉至肺、骨
、脑。直肠癌在拟行手术时约10-15%的患者已经发生肝转移。直肠癌在并发肠梗阻时和手术挤压时,容易发生血运转移。4、种植转移:上段
直肠癌可发生种植转移,下段直肠癌种植转移机会较小。【症状】:早期无症状,发生破溃出血和影响排便时出现症状。1、直肠刺激症状:大便习
惯改变,便意频繁;下坠感、排便不尽感、里急后重感。2、出血症状:大便表面带血和粘液;甚至脓血便。3、肠腔狭窄症状:大便变细、不全性
肠梗阻症状。4、侵犯周围器官结构的相关症状: 侵犯膀胱、前列腺,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和肉眼血尿。 侵犯阴道,可出现阴道异常分泌物
。‘ 侵犯骶前神经丛,可出现骶尾部持续性疼痛。 局部症状出现的频率;便血80-90%,便频60-70%,便细40%,粘液便35
%,肛门疼痛20%,里急后重20%,便秘10%。5、远处转移的相关症状。【体征】:1、直肠指诊触及肿物: 60-70%患者可触及
。 凡遇直肠刺激征、血便、大便变细时均应直肠指诊。 是诊断低位直肠癌最重要的检查。 直肠指诊记录:肿物的方位、大小、硬度、形
状、与肛缘的距离、指套染血情况。 经验丰富者可判断其浸润深度: ①容易和粘膜一起推动者:提示未侵及肌层。 ②能与肠壁一起推动
者:提示侵及深肌层,未穿透肠壁。 ③固定于盆腔者:提示侵及肠壁外周围结构。 ④肿瘤位于直肠前壁者,应注意肿瘤与前列腺和阴道的关
系,必要时阴道指诊明确。2、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 因齿状线上下淋巴引流方向不同,直肠癌罕见转移至腹股沟淋巴结。 出现腹股沟淋巴
结转移多见于累及齿状线以下的直肠癌,并提示肿瘤可能含有鳞癌成分。3、并发症或晚期体征: 肠梗阻症状: 肝转移症状: 营养不良
、恶病质:【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 大便隐血:可作为结直肠癌的初筛,阳性者进一步检查。 肿瘤标志物: CEA:对于早期
结直肠癌缺乏诊断价值,仅45%患者初诊时升高。 研究表明,CEA与肿瘤分期呈正相关,I、II、III、IV期的CEA阳性率分别为
25%、45%、75%、85%。 因此CEA主要用于评估肿瘤负荷和监测术后复发。CA19-9:其临床意义与CEA相似。2、内镜检
查: 根据检查范围不同可分为肛门镜、乙状结肠镜、结肠镜。 肛门镜:多用于门诊检查,操作方便,无需肠道准备。 乙状结肠镜:我国
使用较少。 结肠镜:要求充分肠道准备。 可观察肛门至回盲部的全部大肠。 可早期处理癌前病变和定期筛查结直肠癌。可使大肠癌发病
率降低56%,死亡率降低66%,这种 保护作用至少持续17-22年。 因为大多数大肠癌在50岁以后发病,因此推荐50岁接受第一
次结肠镜检查,有肠癌家族史者提前到40岁。结肠镜+活检病理,是制订治疗方案的依据。已经诊断的直肠癌在手术前必须行结肠镜检查,明确有
无结直肠多发癌,以为多发癌发生率约5-10%。术前因梗阻无法行结肠镜检查者,术后6个月内应行结肠镜检查,以排除梗阻近端的多源癌。3
、影像学检查: 用于评估临床分期,制订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①直肠内超声:用于T分期。 病例荟萃分析显示:直肠内超声对T分期
的敏感性81-96%,准确性91-98%。 ②盆腔增强MRI:不但可评估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更重要的是能够准确分辨直肠系膜
筋膜是否受累。 ③胸腹盆腔增强CT:主要用于评估多发的肝、肺等远处转移。 肝、肺结节>1cm大多可通过CT准确判断是否转移。
盆腔CT对软组织的分辨率不如MRI。 ④全身PET-CT:主要推荐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A:已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 B:
术后检查怀疑有复发转移者。【诊断】: 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内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 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
疗、化学治疗。 手术是直肠癌的主要治愈方法,术前新辅助和术后辅助放化疗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治愈机会。 高位直肠癌的治疗方法与结肠癌基本
相同。 肿瘤分期指导治疗方案: I期:不建议新辅助和辅助治疗。 II-IV期:中、低位建议新辅助放化疗。 III-IV期和高危II
期:建议辅助化疗。姑息性治疗:原则是尽量解除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1、手术:要求精细、锐性切除肿瘤,是疗效最确切的局部治疗
。手术方式:根据肿瘤部位、分期、组织分级、体型和控便能力等因素综合选择。 大量病理学研究显示:直肠癌向远端肠壁浸润范围较结肠癌为小
,只有2%的直肠癌向远端浸润超过2cm,这是选择手术方式的主要依据。 ①局部切除术:适用于T1以内的直肠癌。要求:保证至少3cm
切缘。手术方式:经肛局部切除术(经肛门内镜直肠肿物切除术);骶后入路局部切除术。 ②根治性切除术:要求:整块切除肿瘤、足够的切缘
、伴行的血管和区域淋巴结、完整的直肠系膜。主要手术方式;Miles手术、Dixon手术及其衍生术式、Hartmann手术。A:Mi
les手术:又称腹会阴切除术。 为1908年 Miles提出的直肠癌根治术。 是同时经腹部和会阴两个入路进行整块肿瘤切除和区域
淋巴结清扫,于左下腹行乙状结肠永久性单腔造口。会阴部切除要求:包括部分肛提肌、坐骨肛门窝脂肪、肛门肛管和周围3-5cm的皮肤、皮下
组织和全部肛管括约肌。B:Dixon手术:又称低位前切除术。 是1948年Dixon提出的直肠癌保肛手术,即切除后一起吻合,恢复
肠管连续性。 是目前应用最多的直肠癌根治术。 根治原则:要求肿瘤远侧切缘至少2cm,低位直肠癌至少1cm;肛提肌和肛管外括约肌
未受累,保证 环周切缘阴性。 吻合方式:结肠-直肠低位吻合术(Dixon)、结肠-肛管超低位吻合术{如Parks手术、或括约肌间
切除术(ISR)}。 优点:该术式术后长期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不劣于Miles手术(腹会阴切除术)。 缺点: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
口漏的发生几率较高,推荐在低位或超低位吻合行临时性回肠造口。C:Hartmann手术:是指经腹直肠癌切除、远端封闭、近端造口术:
是Hartmann在1879年提出的直肠癌手术方式。 优点:避免了肛门操作,手术时间缩短。 适用于:一般情况很差,不能耐受M
iles手术、或不宜行Dixon手术的病人(如急性肠梗阻患者)。 ③姑息性手术: 适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 主要目的:解除
痛苦和处理并发症。 例如;排便困难和梗阻者双腔造口、出血者切除肿瘤。 要求:要充分评估手术获益和风险。2、放疗: 概念:通过
射线的聚焦杀灭照射野的肿瘤细胞,属于局部治疗。 优点:围手术期放疗可提高治愈机会;姑息性放疗可缓解症状。 ①术前放疗: 适应
症:在影像学评估肿瘤浸润较深、直肠系膜筋膜受累等高危因素。 意义:缩小肿瘤,降低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局部复发率。 ②术后放
疗: 效果不如术前放疗。 仅适用于:术前未经放疗,且术后病理提示局部复发风险高的情况,如切缘阳性,盆侧壁淋巴结转移等情况。
③姑息放疗:对于晚期患者无法根治、或术后复发者,放疗可缓解局部症状。3、化学治疗:是利用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选择性杀灭肿瘤
细胞。给药途径:全身静脉给药、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等。结直肠癌的化疗药物均以氟尿嘧啶为基础用药,以全身静脉化疗为主。①新辅助化疗:
目前直肠癌标准的新辅助治疗方案是:氟尿嘧啶单药增敏的放疗。 最新研究显示,新辅助化疗也可使肿瘤降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尽管远期生
存数据有限。 对目前尚无条件行放射治疗的地区,可审慎使用。 新辅助化疗方案:FOLFOX、CapeOX。②辅助化疗: 临床研
究显示,根治术后的全身辅助化疗,可提高III期和部分II期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 目前辅助化疗方案主要有两个,持续3-6个月
: FOLFOX方案(每2周重复)、CAPEOX方案(每3周重复)。 以上两个方案疗效类似。③姑息化疗: 适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无法根治者。 目的:控制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时间。④局部化疗: 尽管无高级别证据支持,但是已在临床开展,有待临床研究明确其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地位。 包括:腹腔化疗药物植入、腹腔热灌注化疗、肝动脉化疗等。 4、其他:肠梗阻不能手术者:可采用局部烧灼、激光、冷冻等方法;或放置金属支架、肠梗阻导管等方法缓解梗阻。手术无法切除的多发肝转移,可采用超声或CT引导下消融尽量减少病灶。晚期患者:以支持治疗、改善生活质量为原则。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3338u...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