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方华:中国企业的成功之路

 王欣荣rhdvlfqi 2023-11-17 发布于上海

博士悦读 2023-11-17 05:29 
收录于合集

来源:中国管理模式

近日,第十三届中国管理·全球论坛暨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颁奖盛典在深圳成功举办。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原院长王方华教授发表了题为《中国企业的成功之路》的分享,以下是精彩内容回顾。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中国管理模式
,赞2

下面我想就《路标》的出版谈我对中国企业成功的感悟和看法。

我始终在做一个我个人认为非常有价值的研究,就是探讨中国的企业如何发展成长,如何取得战略的成功。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企业已经开始了它的成功之路。这条路的探索是由改革开放这扇大门打开。

就探索这条路,我们认为中国企业的成功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开放;二是改革。开放和改革是中国企业取得成功前20年的“双轮”驱动

因为开放,我们打开国门,看到了世界有这么大、世界的管理有这么繁杂、世界的管理这么先进,我们就开始学习。我记得许多企业开始学美国、德国、日本,甚至后面向“四小龙”学习,学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韩国。那个时候非常多的中国企业是世界管理学的最好的“小学生”。

比如说上海的汽车企业里面有两家,一家是上汽大众,学的是德国;一家是上汽通用,学的是美国。前者完全像德国企业,它的董事会有4个人组成,两个中国人,两个德国人,所有的决策都需要4个人一致通过才有效,这在所有的中国企业的决策里从来没有发生过。上汽大众的管理流程非常严谨,每一项管理的决策都是德国人那种严谨的工作方法在中国企业里的应用。同样,上汽通用学的是美国,而美国人的管理是强调过程、流程、分工、协作,通用的分权制在上汽通用里得到了应用。

我曾经担任上海海立的董事,它原来是和日本合作,是日本日立在中国的合作方,海立全部学的是日本,所有的管理人员都到日本去进修学习,在海立里就像在日本公司里,甚至他们平时说话的习惯也和日本人很像。这种文化、管理完全渗透到中国企业当中。

我仅仅举出三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在中国的成功企业身上都有他们“先生”的影子,有的是美国企业的影子,有的是日本企业的影子,有德国、新加坡等等。

另外一个成功因素是改革。因为改革打破了原有的整个管理体制与管理框架体系,涌现了一大批解放生产力的非常有活力的企业,他们有的是民营企业,但也有许多是国有企业。许多国有企业也迸发出非常强大的生命力,这些企业实质上是资源重新组合,是资源的充分利用,他们通过改革,把明天的资源变成今天的资源,把死的资源变成了活的资源,甚至把别人的资源通过整合变成了自己的资源,通过资源的激活走向成功。在前20年,最成功的企业就是把改革与开放融合得非常好的企业。

在这里,我要向东方国际表示充分的尊敬,因为东方国际就是这两方面结合得最好的企业之一,他们把改革和开放,把上海最传统的纺织局和外贸打破整合在一起,又向全世界开放,用世界的原材料、世界的市场、世界的方法形成了全新的中国企业。因此,我认为在前20年,中国企业的成功之路来自于改革和开放。

到了21世纪,尤其是中国加入了WTO以后,这个时期的成功之路走向了第二个阶段,那就是由经济全球化,中国参加全球竞争,中国企业走到世界,成为世界企业另外,是技术创新。互联网时代到来,数字化的时代到来,大量的技术创新型企业、互联网企业涌现,在这样的大潮下,中国诞生了一大批成功的世界级企业。

比如说在深圳,有两个半的世界级企业,一是华为,二是比亚迪,那半个就是大疆。我们也非常尊重大疆,如果它再努力一把,就完全可以是一家世界级企业。这次我们评的三家杰出企业都是属于这两方面做得特别好的,无论是海信、三一还是安踏,都是属于把经济全球化技术驱动的管理变革两者结合得特别好的企业,他们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驱动的变化过程中打准了技术的脉搏,顺应了技术变革的规律和趋势。成为了21世纪前20年成功企业的典范。

在此过程中,中国管理模式50人+在2008年这个时间点,开始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总结这些成功企业的经验,探索中国管理的模式,去寻找、去发现、去推广。在这15年里面,一共有一百三十几家企业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我们深入到这些企业当中,对这些企业成功的要素进行梳理和推广,我们发现有一些共同的规律慢慢地呈现出来。

现在我们把其归纳成一些基本的要素,写成一本书,名字叫《路标》,呈现给大家。在这本书中,对于过去15年对中国企业成功的道路,中国企业前20年改革开放的道路,包括后20年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驱动的变革带来的变化,我们将这些基本的要素结合起来,总结出几条基本的经验。

中国企业的成功道路中,隐藏了中国企业管理的、基本的、可以给大家借鉴的“中国管理模式”,它应该是由中国管理哲学和现代管理科学以及中国企业实践这三个要素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框架维度。中国管理模式50人+讨论的时候,有相当数量的、特别是那批学习“致良知”的企业家们,都认为这三个维度的中间应该还要有一个要素,就是“心”,即由“心”为核心基础的三维要素的组合,这是中国管理模式50人+经过三年的时间不断摸索、探讨形成的基本观点。同时,我们又在由三维空间形成的关于企业管理的基本经验、基本成功要素的基础上归纳出九大原则,这九大原则成为《路标》实际的内涵性内容。在过去40年里面,按照九大原则做的企业,是过去15年里我们评选的那些优秀企业。这些企业的核心精神、最精华的经验以及他们可以展示给所有中国企业,我们应该按照这样的方式去重整梳理。

同时,我们在这本书的最后一章访谈了中国管理模式50人+中间,非常有个人独特见解的教授们和成功的企业家们,他们对中国企业的成功发展当中的企业家的作用和企业家精神的作用,以及企业未来变化的趋势进行了直接归纳和总结。所以,这本书其实是提供了中国成功企业的基本经验、基本做法以及可以给大家借鉴的方面的内容。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它只是一个“路标”,这个路标告诉你,在前面会碰到各种各样的路径、各种各样的机会挑战,路标只是告诉你这样走你有可能成功,这样走你有可能在困难的面前可以借鉴、学习、探讨,但这仅仅是我们这个群体想呈现给大家的基本研究和认知。我认为这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是我们过去15年研究所达到的认知的阶段。

刚才的巅峰对话给我的启发特别大,西蒙教授讲到的“隐形冠军”,在中国我们把它称之为“专精特新”我看了一下资料,按照西蒙教授的标准,全世界大约有2300多家“隐形冠军”,其中德国的占1200多家,美国的占360多家,日本的占220多家,中国有多少呢?有68家。也就是说,在“隐形冠军”这条对于世界具有价值的成功道路上,我们仅仅只是一个很小的群体。

但是我们再看一下中国的“专精特新”企业,按照我们的标准现在有4600多家,而且还在不断涌现。这个问题,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我还是以飞越机电为例,飞越机电就是“专精特新”,它就是使命驱动的在小领域、专门化的地方做出了非常杰出的贡献的企业。它在全世界130多个国家有销售,在美国有专门的研发生产基地,它和西蒙教授讲的标准其实差距不大。那么,如果我们4000多个“专精特新”的公司,按照西蒙教授讲的内容,加上《路标》里面讲的中国哲学、中国实践,把这两者融合起来,我们相信在未来世界上,“隐形冠军”可能不是2000多家,可能有5000多家,而在这5000多家里面,中国企业是否在未来的20年里占上1/3,乃至更多。

我的感觉是,中国企业未来的希望在这些“专精特新”,因为他们的使命感特别强烈,他们对资源的利用有自己独到之见,他们的模式没有人可以借鉴模仿,他们是完全全新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可能在世界上找不到同样的第二家。他们在这个过程里,走出了一条超越“老师”(美国、日本、德国),超越那些全世界已经标榜非常成功的伟大企业的道路,也就是说,中国的未来的希望,就在这些“专精特新”的企业身上。

我们在这样的过程里面,将会更大程度聚焦于这些企业,去研究这些“专精特新”以及“隐形冠军”的身上带来的成功的要素。在此过程中,我们中国管理模式50人+的成员,要以更多的热情、更高度的关注度,去关注那些具有“专精特新”、具有“隐形冠军”潜质的企业。当然,中国企业的未来,更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那些“巨无霸”企业。今后大企业会有大的借鉴模型,我们准备将在未来的2-3年里,推出第二本《路标》,就是专门去总结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企业,例如华为、比亚迪、大疆这些公司,在他们的身上不仅仅是有管理成功的经验,也会有管理成功的理论,有中国管理理论、中国企业管理模式以及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风采的东西。

今年对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来说,有一件我们都必须认真对待的事情,我们已经正式宣布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一定是由中国式现代化商业模式的企业组成,一定有中国管理的理论产生。我们在倡议书里提了一句话,“这是一个需要理论,也是能够创造理论的时代”我们要无愧于这样的时代,我们应该去努力,去创造新的管理理论,即适合中国企业发展的理论。这个理论不仅是中国企业现代化道路过程中的理论依据,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向全世界展示由中国企业走出国际的同时,也把中国理论带出去的过程。

这两天在中国最瞩目的是“一带一路”国际论坛,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里,中国大量的企业、项目、资金、人员都出去了,在出去的过程里,我们还是带着美国人的管理、德国人的管理出去吗?应该是要带着中国管理模式走出去。我们相信在这过程里,我们还会出现一个更大潮的国际对流这种新的对流是中国管理过程已经向世界展现了我们的面貌我相信,会有大量的世界的企业到中国来学习,有大量的企业管理者到中国来接收中国管理的经验。

但我们还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至少中国的商学院没有做好这样的思想准备,而且中国的企业也没有做好思想准备,人家进来以后我们有什么东西给人家看?所以,我们的任务很紧迫,我们希望在未来的中国企业发展过程中,中国管理模式50人+的成员要更加团结,更加勤奋,更加带有紧迫感地去做这件事情。

曹仰锋教授在之前的演讲中用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世界本无路,可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这告诉了我们,“中国管理”本无路,是大家都在走,大家都在探索,走的人多了,中国企业成功之路就慢慢走出来走出来的过程中,就发现我们的选择很多,面对的诱惑很多,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就需要“路标”。李强总理也说过,我们不仅要在发展过程中“刹车”,还要给“路标”,还要“扫除路障”,我们要给企业发展以更大的推动力。我们也发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多需要加以新的原动力,给予企业家更多的发展余地,所以在这里,我们做了一个倡议书,倡议书里提到了希望未来共同去努力,共同在《路标》的基础上奋进,大家去探索、去实现、去走向中国企业的成功之路。

对于想要读在职博士的企业家来说,哪些博士专业比较热门?
工商管理、智能制造管理、医疗健康管理、医疗科创、教育管理、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等都是比较热门的专业。

人划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