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牛市又来了

 千帆过1971 2023-11-17 发布于河北
图片

文:  男终身黑白    语音:女终身黑白
终身黑白第974篇原创文章

上周写了一篇《十年前的朋友圈》,于是有朋友问,能不能详细聊聊2014年的感受。
今天就凭着印象来聊一聊

01

有些事是事后才知道的

很多人问我,牛市或者大行情来之前有没有什么特征。
要说什么阶段之后可能有大行情,相对比较简单。
比如当下就是特征很明显的时候,一切变量都在最差的阶段,市场相对低估,参与股市的人少,哪怕是在市场的人,基本也没啥信心,不出利好唉声叹气,出了利好也是骂骂咧咧,涨一点就赶紧抛。
但是这个阶段反而胜率高。
这个之前聊过,所有变量都在最差阶段的时候,预期最悲观,当下最难受,但是也意味着更坏没啥空间,更好空间无限,所以反而容易有大行情。
预期悲观,意味着大部分企业估值较低。
预期悲观也意味着,未来稍有点好转,马上就能超出预期。
比如之前有读者对美元加息很担忧,我和他说,如果你在意加息,当下,应该高兴,因为加息一定是末期了,甚至已经开始有降息预期了。
比如政策,在这个阶段,基本都是利好股市利好经济的。
无论经济还是股市,政策鼓励,货币宽松,天天呵护,反而是好起来的概率大
又比如股市的参与度,当下参与的人和资金少,你会感觉交易不活跃很难受,但也意味着,未来能进来给你推高股价的人就越多。
资产就是这些资产,就像菜市场上的一筐萝卜,大家都不买,他的价格就便宜估值就低,大家都去买,他的价格就贵估值就高。
股市就像一个水杯,所有人都乐观的时候,把家里的水放入股市,看似交易活跃水位高涨,但也意味着没多少人能继续推高水位。
相反大多数人都悲观的时候,把水都牢牢握在自己手中,当下看交易冷淡,水位很低,但也意味着未来有无数的水滴可以进来帮你提高水位。
如果决定了投资,这个阶段肯定是胜率最高的。
有人进一步问,如果是要预测具体哪天牛市来呢?
我的答案是,牛市前,甚至牛市已经发生了,我们大概都很难知道。
举个例子,下图是2014年11月20日到12月8日,上证指数的走势,12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上涨了23%,同期个股很多都有30%~50%的涨幅,证券类的甚至很多都是上涨了50%~80%。
图片
但是前5、6个交易日,其实和熊市中市场反弹涨了几天没啥区别,就像在当下连续4、5个交易日表现不错的日子也是有的。
那一刻不会有多少人觉得行情来了,会觉得和以往一样,稍微涨一涨,还会跌回去。
之后几个交易日迅速拉升,等反应过来,几百点已经涨完了,个股涨幅更大。
事后回头看,大家可以很简单的总结,2014年11月20日牛市开启了,来了一波2400到5718的上涨。
但其实在当时,哪怕是前期指数涨了那20%,真相信要来大行情的人也不多。连续几年股市都没太好的表现,大部分人都形成了惯性思维,觉得涨点就会跌回去。
什么时候身边的人都乐观起来了呢,基本是到2015年初了,而且是越接近牛市顶峰的时候乐观的气氛越浓厚。
所以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做个老实人,别想赚市场便宜,选好持仓,踏踏实实的等待最稳妥。
你稍不留神,可能20%~30%就涨上去了。
涨了30%才买进去,大概率会有个感觉,自己的成本太高,万一下跌会被套,然后涨一点就想卖,卖了发现还涨,然后又忍不住买回来,结果成本更高了,怕被套的恐慌感更强了,于是又涨一点就赶紧卖。
最后指数都翻倍了,自己可能买买卖卖并没赚多少。

02

悲观和乐观的时候看同一件事,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既然未来股市不错是较大概率的事,为啥还有那么多人悲观呢?
和底部明显一些变量好转,大家依然不相信有行情一样,在顶部明显有一些变量变差,大家也不会相信行情结束,这就是人性。
在2015年5000点左右的时候,除了企业都非常高估外,当时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每次有新股的那一天大盘都会大幅下跌,
在我们当下冷静或者相对悲观的情绪下,这事想起来很简单。
当时的新股是先交钱后抽奖,为啥打新日就大跌,因为大部分人都没啥闲钱了,每次打新都要卖了持仓去打。打新日第二天往往又会上涨,因为没中奖的怕踏空又要赶紧买回去。
在当下,你的判断会是,每次大批人都要卖了持仓去打新,那意味着这个市场没有多少增量资金了,一旦有人开跑,击鼓传花的游戏就结束了。
但当时乐观的气氛下,更多人总结的是,要是有闲钱有新股的那天就买点,之后就会涨,涨了再卖了,然后等下次有新股的日子。
所以人在悲观和乐观的时候看同一件事,是会给出不同解答的,并且你会深信不疑。
如果未来涨了1000点甚至更多,有人回忆现在,会说,美元加息结束、政策明显反转,中美关系缓和、货币政策宽松,这能没有行情吗?
但在悲观的这一刻看到这些,大多数人会觉得然并卵。

03

有些事不认可,但是可能会发生 

今早定投了一些创业板成长ETF(159967)场外的话是(A类:007474/C类:007475)
大部分价值投资者可能很少选到创业板的股票,甚至有一些价值投资者对创业板比较嗤之以鼻。
因为创业板中很多企业都还在发展的中前期或者新兴行业,护城河没那么宽广。
那么我为什么要定投一些创业板成长ETF呢?
有较大行情的时候,基本上都会有一个阶段小盘股和新兴行业比较热门,毕竟大量的新股民进入,其中是没多少人学习价值投资,更多都是基于当时的热点去买。
比如牛市往往有一个消灭低价股的阶段,因为很多人就是认为1元的股票比2元的便宜就是低估。
某个阶段我们不管市场有效或无效,但他达成的共识就是共识。
对于我们价值投资者,难点是对这类企业下不去手,去选规模较小护城河有限的企业,不太符合自己的选股逻辑因此拿不住,但是并不是这些版块里就没好企业。
我的解决方法就是,在相对低估的情况下,配置一些偏成长的ETF。
比如以创业版成长为例。
2019年涨了17%,2020年上涨了98%,2021年上涨了20%,我认为弹性是足够的。
行业分类方面:按申万三季行业细分的话,基本覆盖了储能、医疗、自动化、软件、IT、集成电路,这些热点行业。
图片
当前估值:27PE,作为中小盘为主的创业板,这个估值基本合理,可以逐步开始定投了。
图片
而且创业板成长进一步进行了优化,以创业板为基础,剔除了
1、 ST、*ST 股票;
2、上市时间不超过 6 个月;
3.、公司最近一年有大违规、财务报告有重大问题;
4.、公司最近一年经营有异常、有重大亏损;
5.、考察期内股价有异常波动。
的企业,在剩余的企业中以业绩、交易活跃度、市值作为权重进行筛选选取排名靠前的50只股票。
相比单纯的创业板指数进一步进行了优选。
定投ETF还有一个建议就是,止盈是关键。
ETF为什么大家觉得收益不好,因为少了止盈这一步。
国内,依然是散户为主的市场,加上绝大部分基金也更注重短期业绩,所以市场的波动比较大,基本是乐观和悲观的频繁转换,所以舍得止盈是关键。
他的难点是往往大涨之后,人的信心膨胀,变的贪婪。
很多时候人的心态是这样的,没涨之前,觉得能赚30%就很满意,涨了之后,哪怕已经远远高估,但依然会担心卖了还涨,因此舍不得卖。
比如每波牛市,大家都曾赚的盆满钵满,但最后往往大多数人都又是亏损离场,为什么呢?
其实其中的很多人并不是不知道当时高估,而是因为在一路上涨之后,人的贪欲就增加了,会不断暗示自己,这次不一样A股风格变了,这次是长牛。
连续下跌后低估区间不敢买,然后列举N个利空,说这次和之前不一样。
连续上涨后同样,也会有人列举N个利好,说这次是更大的行情,错过就要等一生。
这就是人性。
不上涨不敢买,不暴跌舍不得卖,上涨之后获利丰厚但没有止盈的决心,最后只有一连串的暴跌能帮他做决定,然后亏损离场。
当下市场还没到了普遍赚钱的时候,说这个有人肯定会觉得,到时候我肯定卖。
但真到了一波行情以后,其实能抵御诱惑的人并不多。
就像股市曾经在高位的时候,也有很多人都说,再跌一次我一定卖房买,现在真跌下来,绝大部分人依然是恐慌离场。
我的电脑边一直都挂着两幅字,舍得、和见好就收。

04

(1+1+1+1)X2 

独立思考,早早入场,等大多数人被吸引入场的时候,你已经获利丰厚,等大多数人疯狂的时候,你才能从容离开。
但是这又会有另一个问题,先入场的人,往往定投了一两年还没收益,有点闲钱就买企业,仍然亏损,怎么办?
这个世界上大概有三种钱。
第一种、有些人期望运气好,付出1得到10甚至更多。
结果可能是一直试一直试,一直都没遇见那个好运,因为大部分好运都是需要我们先付出一点,才能把自己放进抽奖池的。
说句现实的话,想中1000万,至少也得先行动买张彩票不是。
第二种,大多数人的选择,稳稳当当,付出1努力,得到0.6的回馈。
比如我们打工创造的价值,总有一部分你是留在公司的
第三种,是延迟满足的钱,比如投资。
很多时候是,你付出了1,没反应,又付出了1,还没反应,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你不断的付出就是没有回馈,于是有一些人中途放弃了。
但是最终坚持下来的人,总有一天你之前的付出会X3、X5或者更多倍还给你。
最后你会发现身边财务上比较成功的人,肯定不是第一种,这个世界上一定会有一些幸运儿,但也一定比例很低,大部分想踩个风口一飞冲天解决问题的人,往往是一辈子都在找风口。
第二种也比较难,你需要再一个非常好的企业,能重视你,也给你足够的上升空间。
身边相对财务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能够在一个方向上执着的人。
大部分人是比较难走出付出了就马上要有回报的思维模式的。
比如常有人问我副业的事,写作、录有声书等等,最难的是啥,除了需要稍微有点天赋,更重要的是走过那个有付出但是没回报的阶段。
大部分人的思维,我学完必须马上有回报,我要录了十条音频还没收入我就不录了,我要是写了十篇文章还没读者我就不写了,因此就结束了。
我以前报过一个写作课,因为我也算是还将就的自媒体,就和他们的创办人成了朋友。
他私下给了我一个数据,他们统计每一期的学员,学完之后能坚持30篇~40篇文章,每篇都认真写的人,能把写作当个副业的成功率是很高的,甚至一些人做成了主业。
但是大部分人为啥不行呢,因为不能长期做付出但暂时没回报的事,有的人能力是足够的,但根本没坚持到最后。
就像我常说的那句话,大钱不是每个月赚多少,也不会平均到每天流向你,而是一波一波赚的。
你付出付出付出,坚持坚持坚持,来了一次资产提升,然后你又付出付出付出,坚持坚持坚持,资产又提升了一些。
比如我创业资产提升最大的阶段是做电商,但是做电商的前期也不赚钱,每天蹲在田间地头,生意时好时坏,那时候电商还不那么普及,看似累死累活的白付出了,但是突然有那么半年电商普及率就飙升起来了,这个时候我比别人有经验,有渠道,我就得到回报了。
我们肯定不会每次持续付出都有超额回报,但需要持续付出才可能有超额回报。
比如之后又和朋友做了一些生意,其中赚钱多的也就一两个,但那都是事后的总结,在选择上只能是你坚持努力,坚持做正确的事,坚持凡事先防控下限,做着做着,对一次大的,你上一个台阶,你继续努力,又上一个台阶。
成长的第一步就是知道爽文是爽文,电视剧里的景象生活中很少有,知道新闻是新闻,某个人突然暴富上了新闻,因为概率低才上新闻。
我们就把自己当个普通人,在正确的方向不断+1+1+1,总会有放大成果的那一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