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轻易施恩于人

 黑暗中的一束光 2023-11-17 发布于江苏

为什么不要轻易施恩于人?

因为“恩”这个东西是最容易结成“仇”的,古往今来,大恩如大仇,这是中国人人情世故中冷酷而又精辟的至理名言。

你帮我办一件事,我请你吃一顿饭,这些你来我往的小恩小惠,可以迅速拉近两个人的距离。

大恩则不然,施人大恩,施恩者容易居高临下,受之者容易心有戚戚焉,君之恩重如山,报之不易。

如果双方都是保持这个状态交往的话,长久以来就会成为双方的负担,但凡朋友交往,都希望被互相尊重,最起码也要做到相互平等。

“恩仇”这两样东西是最考验人性的,始终要记住:人可以施恩,但施恩者绝对不可以有居恩心态。

因为施恩者与受恩者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最终一定会演化为对失望的愤怒和对负担的憎恨。

想要做好施恩这件事情,你就一定要记清楚,维持所有双方的人格平衡和对等,看清楚这种关系。

不要自我以为这次施恩或者捐赠,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种施舍,对方不接受就叫不识抬举。

也千万不要抱着我不居恩,你也最好不要来做感恩的样子,好让我觉得自己在做一件有功德的善事。

人人都不是道德无暇的圣人,这些就是人性中你必须要尽量过滤掉的伪善杂质。

很多人并不知道出于善意和爱,主动向一个人提出施恩这件事情的本质到底有多珍贵。

如果对方对于这次施恩提携,拿出了超出预期的重视和努力程度,施恩者便会默认会对此人进行额外优待。

他也因此拿到了被提供下一次交易的大门钥匙,这就是人脉和圈子的巩固效应。

对于施恩者来说,提供恩情本身不仅意味着保持谦卑与尊重,也是对对方的一个考验。

一旦接受了别人的施恩,对方在你面前就有了心理优势,施恩后要保持距离,不要做任何期待。

同理,受恩者要守住底线,不为对方做超出能力和法律范围内的事,但又要在对方困难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这其中有太多讲究,万一你受了他人的恩,尤其是对方也自认是恩的恩,就要必须遵循最小用量原则。

慷他人之慨,要做到双方满意,不招致嫌弃和不满,这些都太考量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能力了。

高手之间的报恩和还恩,往往可以成就一段高风亮节的佳话,而大多数人普通人的报恩和还恩,稍不注意,就会满目成仇,对峙公堂。

恩仇之间可以互相转换在自私和无私之间的事反复横跳的人性。

你想要的答案我都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