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好的教育方式,成为弹性父母

 富书 2023-11-17 发布于北京


精读妈说:做一个聪明的父母,适当放下原则,灵活应对孩子,这不是一种对策,更是一种爱。

作者:彭幸知

来源:爸妈精读原创

昨晚,闺蜜急匆匆打电话给我,哭着让我帮忙找孩子。
我一时懵圈,便问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闺蜜给儿子定下规则,每天只能看30分钟小说,到点必须归还手机。
儿子也答应了,但昨晚看的小说情节到了精彩部分,他还想再看5分钟。
结果闺蜜炸了,强行夺走手机,儿子像火苗一下子被点燃。
两人你来我去,愈演愈烈,儿子摔门就跑了。    
后来孩子找到了,我再三叮嘱闺蜜,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根据孩子的状态灵活应对,不要那么死板。
有句话说得好:“有智慧的父母,教育孩子都是有“弹性”的。”
严管时,不是死抓不放,放手时,不是彻底放纵,教育应该有松有紧。

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成为弹性父母。

最有智慧的父母,往往灵活应对孩子

网上看到一句话:“真正的爱,需要付出智慧和力量。”
深以为然,教育并不是只讲究方法,更讲究父母的智慧。
犹如《底线》里的方远就是非常有智慧的爸爸。
女儿方可莉被老师投诉说脏话,一回家就被妈妈批评。    
可方远知道女儿情绪不好,并没有直接批评她,而是进房间先安抚:“我已经批评过你妈妈了。”
然后给女儿递上零食,让她的心情放松下来。
这时方远才坐下来,询问女儿说脏话的原因。

女儿觉得说脏话很酷,方远不生气反而赞成:“对的,没错,所有说脏话的人都认为这样很酷。”
然后又提出自己的观点:
“但所有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情并不酷,要做就做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那才叫酷,比如有礼貌、有素养、有内涵。”
女儿点点头,顿时醒悟了,方远短短几句话不仅纠正错误,还让孩子感觉到体面。
方远作为法官最讲究原则,可在女儿面前放下原则,灵活教育孩子,不仅让孩子获得自尊,更让孩子感受到爱。
在宽松又严格的环境里长大,孩子往往自在又有分寸感。
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在这样的环境长大。
他出生于富豪家庭,爸爸经商很早赚到钱。
但父母对他不娇惯也不逼迫,在严格管教中又给他适当的自由。
很小妈妈就给他制定严格的作息制度,他一直听话照做。
直到有一天,6岁的罗斯福对制度提出强烈的抗议,要求给他自由。
妈妈对罗斯福打破规矩并不生气,而是认真考虑他的要求,最后允许他自由玩一天。
那一天,他像出笼的小鸟飞出屋子,到了晚上才灰头土脸回来,妈妈对他的行程也没有过问。
他们认为,孩子打破规矩证明他有充分的自主精神,这是一件好事,要适当满足。
偶尔的放纵,对孩子是一种信任,更是父母智慧的体现。
这不仅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尊重。
让孩子有回旋的余地,是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
适当放下原则,是对孩子另一种成全

同事丽丽,是一个非常有原则的妈妈。
她规定孩子每天早上7点起床,7:45分上学。
下午6点洗澡,晚上7点做作业,做完作业才可以有自己的时间。
她认为定下时间原则,可以让孩子更自律,更懂得管理时间。
可是原则定下没多久,孩子就开始反抗:
“我要自己做决定,我不用你管。”
“我能准时上学、准时完成作业,凭什么设置那么多硬性规定?”
“你如果这样督促我,我偏偏每天迟到,也不完成作业。”
丽丽权衡利弊后,选择退让一步,给孩子表现的机会。
结果,孩子为了不被妈妈催促,也为了证明自己能管好自己,每天准时上学、准时完成作业。
甚至为了赖床,孩子会特意在洗漱上缩减时间,也会为了玩耍,特别高效完成作业。
丽丽说,以前总以为不定原则,孩子就会自由懒散,没想到自己退一步,孩子表现更好。
如果像之前那样强制规定,孩子肯定很痛苦,原则就会变成束缚孩子的牢笼。    
适当放下原则,不仅尊重孩子的自主性,更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
之前我也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妈妈。
有孩子来做客,我要求女儿必须主动分享玩具,女儿也答应了。
有一次,同龄女孩来玩,她想玩女儿的新玩偶,女儿一反常态,死活不让。
我非常生气责备她:“之前不是说好要分享?你不能那么自私,玩具要一起玩。”
我女儿哇哇大哭:“这是我最喜欢的玩具,别人会弄脏,我不想分享。”
我耐心劝导:“人家是客人,主人要让客人,你不分享玩具,人家下次就不过来玩。”
女儿泪眼婆娑望着我:”妈妈,那我可以换一个玩具吗?“
那一瞬间,我被女儿触动,大人都有喜欢的东西不让人动,孩子也不例外。
女孩走后,我告诉女儿,妈妈错了,以后你喜欢的玩具可以藏起来,你可以自己做决定。    
我不该只看规矩,而忽略孩子内心的诉求,孩子情绪的背后肯定有原因。
放下心中的“一定”“必须”,允许孩子自己做选择,这并不是宠溺,而是对孩子的尊重。
适当放下原则,对孩子是一种成全,更为孩子的人格发展留出更大的空间。

只有宽严相济,才能找到教育的平衡点

李玫瑾教授曾指出:
“人的幼年需要心理抚养,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理基石,能够决定孩子一生的品格。”
所以我们要宽严相济,安抚孩子的内心,再来严加管教。
我们可以冷静下来,先试着从这三方面做起:
1、大问题把握方向,小问题让孩子决定
孩子缺少思考和判断能力,我们要在行为习惯、身体健康上多花功夫。    
但不需要死板,可以在有限范围内让孩子做决定,例如:吃一口冰激凌还是两口?现在睡觉还是五分钟之后?
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也可以让孩子做选择。
比如要吃什么、穿什么、看什么书、挑什么玩具,只要说清楚缘由,就可以让孩子决定。
哪怕这个决定不是最好的,但孩子也会在承担后果中学会思考,收获经验。
这样的支持,给到孩子相信的力量,也增强他面对困难的勇气。
2、权衡利弊,教育要有松有紧
我身边有个朋友,她今年32岁,每次约她出门都要问过爸妈。
好不容易出来一趟,父母频繁打来电话:
“在哪里?吃饭了吗?会不会冷?”
如果没及时接到电话,身边朋友的电话都要被打爆。    
从小她的家教非常严格,把她管得没有一点自主权,连买个裤子都要父母点头。
都说父母管得严,孩子不会走错路,可是管得太紧,孩子连独立的人格都没有。
教育要松紧有度,切忌一刀切,要严抓有深远影响的事,比如个人习惯、性格能力等,但无关要紧的小事要学会松手,让孩子选择。
3、批评和鼓励相结合,对事不对人
著名的“一分钟批评法”被评为最高效的批评方法,其中包括三个步骤一个动作:
先肯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再指出错误的行为,然后给出正确的行为建议或解决方法,最后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
哪怕是批评,也是针对这件事,而不是孩子,这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和爱。
我对女儿也是如此,先肯定她,让她感觉到放松,再指出她的不足,并给她建议。
虽然她也会瘪瘪嘴,但是一个拥抱可以让她完全释怀。
我一直跟她说一句话:你虽然做错了,但妈妈永远爱你。    
自然而然,孩子明白妈妈针对的是这件事,而不是自己。

《心灵奇旅》里有一句话:
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但拥有“火花”的孩子一定会闪闪发光。
有智慧的父母,都能看到孩子的“小火花”,和他们相视一笑,告诉他们:我爱你,因为你是我的孩子。
做一个聪明的父母,适当放下原则,灵活应对孩子,这不是一种对策,更是一种爱。

愿全天下的父母都能找到教育的“弹性”,学会灵活高效处理孩子的问题。


作者简介:彭幸知,富书专栏作者,像向日葵一样的写字匠,努力写走心的字,希望你能跟我一起能量满满向未来出发,本文首发公众号:爸妈精读(ID:bmnfrc),转载授权联系开白助理(看菜单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