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士族与关陇集团的百年恩怨,非安史之乱主因,却导致藩镇割据

 一国之君历史 2023-11-17 发布于湖北

河北士族与关陇集团的矛盾在南北朝时期就开始存在了,北魏权臣高欢立年仅11岁的元善见为帝,建立魏政权,史称东魏,定都邺城(今河北临漳),高欢坐镇晋阳(今山西太原)遥控,东魏控制区包括今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北京、天津、辽宁等地。

北魏名将贺拔岳攻取关中之地,与权臣高欢对峙,侯莫陈悦诱杀贺拔岳,贺拔岳旧部推荐宇文泰为首领,击败侯莫陈悦,迎接北魏孝文帝元修入关中,建立魏政权,史称西魏,控制区包括关中与河朔,今陕西、宁夏、甘肃、四川及内蒙古部分地区。

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以河北为主,西魏以关陇为主,双方的分界线在函谷关及黄河河套一线,双方都是权臣控制傀儡皇帝,高欢是鲜卑化的汉人,宇文泰是鲜卑人,双方不断发生战争,都想着吞并对方。

东魏与西魏对峙

宇文泰的后代建立了北周政权取代了西魏,高欢的后代建立了北齐政权取代了东魏,北周灭亡了北齐,统一了整个北方,北周权臣杨坚篡位,建立隋朝取代了北周,隋朝灭亡南方的陈朝,统一了整个天下。

所谓有关陇集团,指的就是西魏时期,以宇文泰为首的八柱国+双十二开府大将军,这批人构成了西魏的统治阶层,掌控军政大权,相互联姻,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政治集团,西魏、北周、隋朝、唐朝皇帝全部出自关陇集团。

八柱国分别是:宇文泰(鲜卑人)、元欣(鲜卑人,北魏皇族)、李虎(汉人,李渊祖父)、李弼(汉人,李密曾祖父)、赵贵(汉人)、于谨(鲜卑人)、独孤信(鲜卑人,杨坚岳父,李渊外祖父)、侯莫陈崇(鲜卑人)。

北齐与北周对峙

每个柱国督领四位大将军,大将军能够开府治事,隋朝开国之君杨坚的父亲杨忠是24大将军之一,唐朝开国之君李渊是八柱国之一李虎的孙子。

关陇集团在不断的改朝换代之中被削弱,北周灭亡时,宇文泰的后裔衰弱,隋朝灭亡时,杨坚的子孙没落,到唐朝时,实行科举制,不是靠身份出仕,而是靠能力,关陇集团渐渐没落。

唐太宗时期,任人唯贤,再加上关陇集团支持李建成,导致关陇集团倍受打击,唐高宗时期,关陇集团阻止武则天当皇后,再次受打击,武则天时期,关陇集团阻止武则天称帝,再受打击,此时的关陇集团已经不存在了,到安史之乱前,并不存在所谓的关陇集团垄断上升通道。

八柱国+双十二大将军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李渊在太原起兵,在关中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朝最大的敌人就是来自河北的窦建德,窦建德盘踞河北,建立了大夏政权,占据了河北、山东、山西及河南部分地区,与唐朝为敌,但窦建德为人仁义,爱戴百姓,与唐军交战时,窦建德俘虏了徐世勣、李渊堂弟李神通、李渊妹妹同安长公主,并释放了这些人。

窦建德在虎牢关之战被李世民手下俘虏,后被杀害,李渊准备强征窦建德部将到长安,这些人看到窦建德被杀,担心自己也会被杀,于是拥立刘黑闼继续反唐,刘黑闼打败李神通、罗艺率领的唐军,在宋州再次击败徐世勣,生擒薛万均兄弟,仅半年时间就恢复了窦建德原来的控制区。

李渊的堂侄李道玄讨伐刘黑闼,结果被杀,李元吉讨伐刘黑闼,结果也打不赢,太子李建成也率军讨伐刘黑闼,最终击败刘黑闼,刘黑闼战败逃走,被部将诸葛德威俘虏并交给李建成,刘黑闼及跟随他的部将都被斩首。

盘踞河北的夏王窦建德被唐朝俘杀

唐朝在俘虏窦建德之后,完全可以采取怀柔的政策,善待窦建德,就能争取到河北民心,至少窦建德俘虏徐世勣、李渊堂弟李神通、李渊妹妹同安长公主都释放了,而且窦建德在河北颇得人心,河北大名县有“窦王庙”,百姓一直祭奠他,杀了他,唐朝失了民心,导致刘黑闼叛乱,损失惨重。

《旧唐书 玄宗纪》:天宝十三载,户981万,388万不课,530万课。口5288万,4521万不课,766万课。

天宝十三载是公元753年,安史之乱的前2年,这里记载的唐朝整个天下的户口数和需要纳税的人数,课就是承担赋税,全国4521万不纳税,766万人纳税,不纳税的人比纳税的人还要多,那么不纳税的是什么人?

天宝十节度使

如果按地域来说,唐朝大致可分为关陇、巴蜀、荆襄、河北、中原、江淮、岭南,其他偏远地区就不计算了,其中最发达的地区有三块,分别是关陇、河北、江淮,关陇是京畿地区,达官贵族最多,而且还不纳税,那么江淮和河北就要承担最多的税赋。

江淮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规模都比不上河北的,这样算下来,天下纳税最重的地区就是河北,按学者推算,安史之乱爆发前,整个唐朝有8000万人口,记录在册的只有5288万,其他的2000多万人都是流民,或者是被豪强隐匿户口的人。

换句话说,766万纳税农民要养活8000多万的人口,而且纳税大户就是河北人,繁重的赋税让很多人失去土地没法生存,这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真正原因

唐玄宗时期,无地流民相当多

有人说安史之乱的起因是因为河北士族与关陇集团不和,河北士族没有上升通道,其实并非如此,一是关陇集团到唐玄宗时代,几乎就不存在了,早就被武则天清理得差不多了;二是安史叛军在河北屠城,烧杀抢掠,掘人祖坟,根本就代表不了河北士族。

《新唐书 史朝义传》:集诸将曰:吾与公等事燕,下河北百五十馀城,发人冢墓,焚人室庐,掠人玉帛,壮者死锋刃,弱者填沟壑,公门华胄,为我厮隶,齐姜、宋子,为我扫除。今天降鉴,吾等安所归命?

这是田承嗣在向唐朝投降前,对其手下诸将说的一段话:我们效力燕国(安史政权),先后攻破河北一百五十多座城池,挖坟掘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如今该何去何从呢?自古祸福无常,只有识时务的人,才能转危为安。天亮之后,我打算出降,你们以为如何?

安史叛军在河北烧杀抢掠

田承嗣是平州卢龙人,今河北省卢龙县人,出身雁门田氏,标准的河北士族,他的家族世代担任卢龙军裨校,这是世袭的边防军将领,田承嗣就是典型的河北士族,安史叛将,但是他在河北烧杀抢掠,挖坟掘墓,无恶不作,他岂能代表河北士族的利益?

田承嗣在安史之乱后投降了唐朝,被唐朝封为魏博节度使,作为安史旧将,他利用自己的势力割据一方,不听从朝廷号令,俨然是独立王国,一旦被朝廷军队击败,他又向朝廷请罪投降,田承嗣的所作所为不是为了河北士族,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谁能给他好处,他就能投靠谁。

田承嗣是河北士族的一员,他参加安史叛军只是为了自己能够获取更多的利益,河北地区并未形成一个代表汉人士族阶层的利益集团,安禄山、史思明都是胡人,安史叛军中也有大量的奚、突厥、契丹、同罗等胡人,但安史叛军中的汉人更多,安史叛军也不能简单地代表胡人或者汉人。

安禄山

准确的说:安史叛军的领导者是一群不分民族、不分种族、不分信仰、不分寒门豪族,为了改变自身命运,获得更多的利益,实现阶层的改变,而不惜发动战争的野心家

至于安史叛军中的普通士兵则多是失去土地的流民和通过各种途径招募而来的职业兵,以及一群靠打仗而生存的胡人雇佣兵

安史之乱被平定之后,河北地区出现了藩镇割据,田承嗣被任命为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节度使,李怀仙被任命为卢龙(今河北北部)节度使,李宝臣被任命为成德(今河北中部)节度使,薛嵩(薛仁贵孙子)被任命为相卫(今河北南部与河南北部)节度使。

李怀仙是鲜卑人,李宝臣是奚族人,只有田承嗣是汉人,这些人都是安史旧将,手下的将士大多都参与了安史之乱,反而是他们获取了安史之乱的胜利果实,唐朝在经历安史之乱虽然没有灭亡,但也无力继续讨伐这些割据势力,只能采取怀柔安抚政策,后世的好几位皇帝都想削藩,但都没有成功。

门阀士族衰弱

这些割据的藩镇一直存在到唐朝灭亡,其中势力最强的就是河北三镇,经常与唐朝发生战争,经常发生叛乱,就连三镇节度使也经常被杀,由于河北三镇大多位于黄河以北,因此可以视作河北与唐朝的对抗,一直持续到唐朝灭亡。

所谓的关陇集团与河北士族早在唐朝中期就已经衰弱了,衰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历任皇帝刻意打压,另一方面是科举制的兴起,再加上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等战乱原因,门阀士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