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俄的土地操控术:如何用留地不留人策略改写历史,手段简单冷酷

 趣史探奇 2023-11-17 发布于山东

一个国家的土地面积广大,潜力也就越大。广大的土地通常意味着更多样化的自然资源,如矿产、森林、水资源和可耕种土地。这些资源可以用于国内发展,出口赚取外汇;大面积的国家有能力支持更大的人口,这可以转化为更大的内需市场,更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及更多样化的人才库。

土地面积大的国家往往在国际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它们的经济规模、军事实力和政Z影响力通常也更加显著,这使得它们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中美俄三国便是典型的例子。

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广大的俄罗斯,在历史上的扩张之路可谓不择手段。

沙俄和苏联时期的政策,尤其是在处理边疆地区的策略上,展现了其独特的手段:留地不留人。这一策略在外东北地区、加里宁格勒,以及克里米亚的历史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外东北地区的历史。1860年,清朝被迫割让了超过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沙俄。尽管当时这一地区人烟稀少,但随着清朝的东北开放政策和沙俄的积极开发,许多中国人开始迁往此地,被称为“闯关东”。

到了1900年,外东北的中国人口已经有了显著增长。然而,同年7月的一场屠S几乎将这里的中国人口消灭殆尽,沙俄随后将这片土地牢牢控制在手。由于缺乏中国原住民,这片曾经属于中国的土地,变得难以收复。

苏联时期,这种手段应用到德国身上。二战结束后,苏联占领了德国的柯尼斯堡,并将其改名为加里宁格勒。尽管这里原本是德国人的领土,但由于战争的破坏,原有的德国人口大量减少。苏联随后将剩余的德国人驱逐,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人。

尽管加里宁格勒地理位置上更接近立陶宛,但苏联选择了将其主体民族俄罗斯人安置于此,从而确保了这片领土的稳固控制。

克里米亚的情况也类似。这里原本居住着大量的鞑靼人,他们是蒙古人和突厥人的后代,信仰YSL。尽管克里米亚曾是克里米亚汗国的所在地,但在1783年被沙俄吞并后,鞑靼人的地位就开始动摇。

苏联时期,由于部分鞑靼人在二战中的背叛行为,苏联政府将他们大规模迁移到西伯利亚,而俄罗斯人则取而代之。这一人口迁移不仅改变了克里米亚的民族构成,也为俄罗斯在2014年的全民公决中顺利将克里米亚并入提供了民意基础。

沙俄和苏联的扩张历史中,“留地不留人”的策略并非仅限于上文提及的外东北、加里宁格勒和克里米亚。这种策略在其它地区也有所体现,尤其是在它们的边疆地带。以下是一些其他的例子:

波罗的海国家:

在苏联时期,尤其是斯大林时期,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遭受了大规模的俄罗斯化政策。这些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苏联吞并,随后引入了大量俄罗斯人口,同时进行了对本地居民的压迫和迁移,尤其是1949年的波罗的海国家驱逐行动,成千上万的波罗的海居民被迁移到西伯利亚。

芬兰:

在冬季战争和继续战争期间,苏联占领了芬兰的一些地区,如卡累利阿地峡。苏联试图通过迁移俄罗斯人口到这些地区来巩固其控制,同时迫使芬兰人口迁移。

中亚地区:

在沙俄和苏联时期,中亚的一些地区,如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也经历了大规模的俄罗斯人口迁入。这些地区的原住民在某些情况下被迫迁移,尤其是在苏联的集体化政策和饥荒期间。

高加索地区:

在19世纪和20世纪,沙俄和后来的苏联对高加索地区的许多民族进行了迁移和驱逐,如切尔克斯人的大迁徙,以及20世纪40年代对车臣人、鞑靼人和其他高加索民族的驱逐。

东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在其占领的东欧国家内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人口迁移和俄罗斯化措施,以巩固其影响力。虽然这些措施并非总是涉及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但它们改变了这些国家的政Z和文化格局。

远东地区:

在远东,苏联对库页岛、萨哈林岛等地区的日本人进行了驱逐,并迁入了苏联人口。

这些例子表明,沙俄和苏联在其扩张过程中,经常采取了改变地区人口结构的策略,以此来巩固其对新领土的控制。这些政策往往伴随着强制迁移、文化同化和政Z压迫,对当地民族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