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六节 个性与行为

 紫5551光8189GE 2023-11-17 发布于山东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说明了人的个体差异性。个性是理解个体差异的基础,世界上没有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的个性既是在社会中形成的,又影响社会的发展。因此,要使组织中的每个员工人尽其才,发挥作用,就必须了解其个性,预测个性的发展趋势,引导个性向好的方向发展。这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个性的概念与特点

人格的概念

人格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指外在的、公开的自我。另一层含义是指内在的、真实的自我。

心理学家指的人格是个体整个心理系统成长和发展的动力概念,它不是把人看做多个不同的部分,而是把人看做一个综合的、比部分之和大得多的整体。阿尔波特给出的定义是:人格是个体内部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了个体对环境独特的调节方式。

人格的特点

人格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整体性和层次性

整体性是指人格的各个要素不是孤立、互不相关的,而是统一在一组心理特征的有机组合的整体中人格的统一性也就是指一个人人格结构中的各方面人格特质是否协调一致,这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2、稳定性和可变性

每一个具体的人其个性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总是在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受家庭、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熏陶以及实践活动的锤炼塑造形成的。所以,它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少变,总以重复性、持续性、必然性的面貌出现。比如任性的人,对己、对人、对事、对工作处处表现出刚愎自用的特点来。

个性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随着社会实践条件、人的知识水平、家庭和个人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变化,个性及心理特征也必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一般来说,可以发生在任何人的任何年龄阶段上,特别是当人在生活实践中,遭遇和经历了某种重大事件都会给人的个性打上深深的烙印,并使其个性发生变化。

3、一般性和独特性

每个人不管其个性心理如何不同,都包含有人类共同的心理特点,都带有本民族思想感情、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所打下的烙印,这些必然在个性心理特征方面形成共同的典型特征。但是,世界上不会有两个个性心理特征完全相同的人,即每个人都有区别于他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人与人之间普遍存在着个性差异,即个性心理的独特性。

人格的分类和描述类型

本书介绍的人格理论流派,一类是人格的类型理论,包括四种气质类型、荣格的内外向性格等;另一类是人格的心理理论,包括卡特尔的人格特质论、五维度模型和迈尔斯—布瑞格斯心理类型测量指示等。

四种气质的类型

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态特征,它与日常所说的“脾气”、“秉性”相近。“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是:气质较多地受个体生物组织的制约,是天赋的心理特征,与人的其他心理特征相比有更强的稳定性。一个人的气质,在他参与的不同活动中会有近似的一贯表现,一般与活动的内容、动机和目的无关。

1、什么是气质

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人天生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这一定义有几层意思:

首先,气质是先天的个性心理特征。它的某些特点与生俱来,使得气质比能力与性格更受制于生理组织因素。

其次,气质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过程的速度、稳定性、强度和指向性等等。

气质,作为决定人的心理活动方面的自然属性,使每个人具有了独特的色彩,使得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中,人与人表现出各不相同的个性特色。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类型的气质,各有其长短。关键在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注意气质与工作、事业、生活的心理适应性,扬长避短,使气质能够熠熠闪光。

(二)气质的类型与特征

人的气质千差万别,但如果对人群进行观察就不难发现,气质也有一些相似的类型。系统的气质学说最早是由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拉底,罗马医生盖仑提出的。当时他们用人体的体液解释气质缺乏科学证据,但这种分类是从实际生活中概括出来的,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所以为人们普遍接受。后来,苏联著名的生物病理学家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为这种分类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少数个体是各种气质类型的典型代表,而绝大多数个体只是接近于某种气质。同时又有其他气质的一些特点。纯属于某一气质类型的人是极少见的。不过气质类型的划分,毕竟给认识人的心理特征以有力的理论指导,帮助理解个体心理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三)气质在组织活动中的作用

气质类型本身只有心理特征和表现方式的区别,并无优劣之分,各种气质的人都可以成为优秀的人才,走向成功。因为每种气质中都是积极、消极的发展因素并存,如多血质的人既容易形成灵活、活泼开朗、善交际等品质,也可能养成肤浅、不踏实、不真挚等毛病;抑郁质的人具有深刻敏锐、洞察力强、精细的优点,但也可能是阴沉的、多愁善感的。因此,气质不能决定个人活动的价值和成就高低。

气质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也具有可塑性,作为气质的生理基础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是可以改变的,因此气质也会随环境、教育程度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在实践中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自觉掌握、控制自己的气质,发展气质的积极方面,限制并改变消极方面,努力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品质。同样,在组织的教育、培训工作中,要因材施教,增强针对性,既要扬长,又要补短,帮助员工完善自己的气质。

气质对人的行为、对人的活动效率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对组织管理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气质在组织活动中的作用,尤其在管理人、培养人、使用人方面的作用,绝不仅限于上述三个方面,许多内容有待组织行为学的深入研究。

荣格的内外向性格论

性格是个性中最重要、最显著的心理特征,在个性中起着核心作用,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集中表现。

(一)什么是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简单地说,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 性格是个体对社会环境较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每个人对人、对事、对社会总会有自己的态度并见诸行动,经过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和人们的心理认知活动,这种态度与行为逐渐巩固下来,在以后的社会活动中自然地、反复地表现出来,形成了个人的一种习惯方式。性格是一个人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统一。

2、 性格是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

社会中没有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个体,性格总是某个个体的性格。即使是同一性格特征的人,不同人表现也会不一样。例如,同是勇敢、鲁莽的性格,张飞粗中有细,李逵横冲直撞、不顾后果。性格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在个体的生活实践中经常表露出来。

3、 性格是个体的本质属性,在个体心理特征中起核心作用

气质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能力是个体完成所面临的某项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只有性格才能使它们带有一定的意识倾向性,作用于客观现实。性格对气质和能力的影响是很大的。它能使三者结合成个体心理特征这一有机整体。

4、性格有复杂的结构

现实世界多姿多彩,因而人就会产生形形色色的态度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形成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构成性格的特征可以依据态度体系、情绪、意志、理智等来划分。

(二)荣格的向性说

向性说是按照个体心理活动的倾向来划分性格类型的学说。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最早以精神分析的观点来划分的性格类型学说,主要是将人类的性格分内向型和外向型。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论

人格的特质论是在人格研究中最具有影响力并获得最广泛接受的人格理论流派。人格的特质理论架设人又多种特质,每个人都不同程度低具有这些特质,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差异在于人与人之间特质水平上的差异。

五维度模型

最近十几年来最为流行的人格理论模型为“大五”人格模型(the Big Five)外向性、随和性、责任心、情绪稳定性和经验开放性。

迈尔斯—布瑞格斯心理类型测量指标

这一测量指标包括100道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两极性的维度上进行描述。

外倾—内倾:注意力集中的方向

感觉—直觉:接受信息的方式

思维—情感:处理信息做出决策的方式

知觉—判断:对待外部世界的方式

影响组织行为的主要人格特质

大量研究发现,一些人格因素是组织行为的有效预测指标,包括控制点、马基雅维里主义、自尊、自我控制、冒险倾向以及A型人格。

人格与工作的匹配

人格特质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中,有一项中间变量—工作要求骑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重视人格特质与工作要求的协调一致在管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霍兰德认为大多数人都可以划分为一下六种基本的人格类型:研究型、现实型、社会型、传统型、企业型和艺术型。每种人格类型于相应的职业与工作环境匹配。

任何组织活动,无论是具体的作业工作,还是管理活动,都是通过人来实现的。靠人去工作,主要是靠人的能力去工作。无数事例证明,使一个人的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可以大大增强人的归属感、荣誉感、成就感,是最有效的激励人才的手段。唐太宗不拘一格,选贤任能,遂有政通人和、天下归心的“ 贞观之治”;林肯慧眼识英雄,力排众议,起用格兰特,迅速扭转南北战争危局;玻尔宽和大度,容人之长,成为哥本哈根学派的精神领袖;吴大猷独具匠心,因材施教,在艰难卓绝的条件下培养出李政道、杨振宁、黄昆等世界一流科学巨匠。管理者应力求使每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做到这一点,在其他条件基本具备的情况下,事业就能蒸蒸日上、无往不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