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园中的校园,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合集

 新用户69793731 2023-11-17 发布于北京

图片

美国斯坦福大学首任校长David Starr Jordan曾在开学致辞中说:“长长的连廊和庄重的列柱也将是对学生教育的一部分。四方院中每块石头都能教导人们要知道体面和诚实。”校园,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场所,也是独一无二记忆的凝聚体,她在每一个人感知最敏锐的阶段,塑造了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片段,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起到重要作用。

图片

美国斯坦福大学

图片

清华大学—理学院楼

中国的大城市,正在掀起一股疯狂建大学的风潮,校园规划设计的本质不止在于形式,也不能简单的就用直线与曲线来代替,它需要从多方面来考量。交通集散功能、读书休闲功能和象征意义功能,可能是每个设计师最先下手的思维方向。如何设计校园环境,为师生提供兼具生态性、文化性和艺术性的空间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01



校园规划设计的特点




1.资源共享
大多数新校园的规划选址位于城市新区,以大学校园建设带动周边城市发展,以大学或大学城为核心,形成科技园、科学城等。因而在校园规划之初,就要重视与社会的资源共享。将校园中的共享功能(如图书馆、体育馆、文化设施等)从内向转为外向,从核心位置调整为临近城市界面,在便于师生使用的同时,也能够与城市社区共享,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些设施的共用也为大学创造了经济收益,使其自身造血,避免不断往里贴钱。
2.开放互动
近几年,新校园拿到的用地往往是被城市道路分隔的几个相邻地块。以往由于校园安全管理的粗放模式,设计及建设中更倾向于局部取消城市道路,保障校园的完整封闭。但对城市来说,这样的校园形成了超大街区,对城市交通会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分区块的精细化身份识别管理更为经济、便捷,如能在设计中利用城市道路,妥善处理校园分区,处理好城市外部交通与校园内部交通的关系,就能给校园提供更多积极的城市界面,形成多功能、多层次的信息联系和交流空间,进而通过交通组织实现“没有围墙的大学”。物理分隔的打破将最大限度地共享大学的优势资源,让高校和城市实现高质量融合发展。

图片

悉尼科技大学—校园绿地

02



校园景观设计的原则




1.延续性原则
大学校园是嵌在城市大环境中的。在校园景观设计之初,首要的是和谐处理校园景观与周边社区环境的关系,尤其是校前区由外环境到内环境的过渡地段。其次是每个校园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脉,景观设计要延续、扩展并创新校园的历史文脉。最后,校园景观的规划设计应在校园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应是校园总体规划的延展,必须强化校园总体规划的原则和特色。
校园景观要与校园建筑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追求建筑“场”在自然环境中的意境。应尽量让原有山林坡地、水体自然地融入校园环境中。
2.生态性原则
生态是环境景观设计永远的主题,尊重、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校园自然景观资源,创造一个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校园生态环境是最根本的原则。校园景观设计要经济合理地利用现有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实现自然适度索取与最优回报的平衡。
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中国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几乎所以的名校都有着令无数莘莘学子骄傲的校园环境。以原有的山坡、河流、湖泊、绿地、树林等自然景观作为校园景观环境格局的构架,是建设优美校园的重要手段,有助于营造出山青水绿、草木叠翠的生态校园。校园景观宜以植物造景为主,乔、灌、草复层绿化为佳。

图片

北京大学—未名湖·博雅塔
3.人本化原则
以使用者学生和老师为中心,以他们的行为作为模数和参照,形成完善、安全、舒适的,供师生学习、交流、聚散、步行休闲、文化娱乐、夜间照明及生活的系统。要求景观设计师从大处放眼,细处着手,考虑到不同功能分区、不同场所的植物配置等。还要考虑到校园使用主体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地域性等特点,兼顾全面性与细微性。
03



优秀设计案例




北京林业大学雄安校区

设计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项目位置:河北雄安新区

规划用地面积:1466667平方米

建设用地面积:1000000平方米
点击观看雄安校区总体规划方案视频
规划方案主轴以山水之源为序,承南北中轴核心景观为芯,延续至北端种质中心林栖之园,架构融汇贯通的山水校园格局。自由灵动的教学带,南区构建文化芯、北区创建活力芯,东西两侧外圈层营建生活聚落。一带、两芯、多聚落,点线面协同交融,构建出圈层校园之结构。主轴线上的南北空间序列,如山水脉络之主干,向东西两侧空间流动、渗透,营建出一干多枝,多级交织、经纬共构的山水校园体系

图片

智慧校园
规划方案通过绿色低碳、智能数字、健康安全、清洁能源等技术支撑,打造智慧数字孪生校园。应用数字化、装配化、协同一体化新技术,在设计、材料、建造和运维各阶段实现智慧赋能,营建景观优美、生态友好、低碳节能的信息化智慧校园
图片
划方案构建城校协同、多维度活力共享校园。丰富便捷的生活大街、柔性校园边界实现与校园外部渗透交织。3.5公里的阳光步道系统,敷设了滨水长廊和林间曲径等多元慢行系统。园林化的休憩空间,让师生在晨读中聆听风声、在落日里享林下学堂。
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临界空间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瓦地工程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项目位置:深圳市光明科学城
规划用地面积:544065.12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561988平方米
点击观看中科院深理工规划方案视频
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位于深圳光明区新湖街道,毗邻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与光明森林公园。基地位于城市与生态区的生态敏感地带,方案试图探讨一种崭新的城市与自然共生的方式。新建建筑与自然交织起来,形成一个积极而健康的界面。

图片

聚落式校园模型
校园试图最小化建筑及交通占地,使得新的建成肌理与自然更好地交织融合,因而采用紧凑组团式布局,这样的策略也为各个组团在未来的潜在扩展留出可能。国际交流中心、图书馆等公共组团紧邻街道,方便与社区共享,塑造积极的城市界面。三院一体的校园组团则位于东侧自然边界,底层架空,最大程度保护生态本底。

图片

山水型校园
尊重山体地形汇流路径勾勒出未来蓝绿廊道,作为排蓄山洪的弹性防线并成为山水校园的生态骨架,帮助校园划分为六个尺度紧凑、功能复合的街区组团。原有单一水利功能的山塘结合汇水路径,演化为南北联通的核心水体空间,多级弹性脉络组成的海绵水系统能够有效应对山洪对校园的冲击并提供了多样性的栖息生境和疏密有致、沉浸山水之中的体验式景观环境
延安大学新校区景观环境设计
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建工集团设计院
项目位置:延安市宝塔区
规划建设用地:598600平方米
景观规划设计面积:420000平方米

图片

总平面图
延安大学于1937年创办,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延安大学新校区的景观设计,在延续校园整体规划的框架格局下展开,为延安大学打造一个传承历史文化、彰显地域特色、符合未来发展的校园环境。

图片

“绿十字轴”规划布局
新校区采用经典的“绿十字轴”规划布局,两条轴线相互交叉,形成结构清晰、井然有序的校园空间格局。校园景观设计突出环境空间功能,满足不同人群休闲、学习、社交需要,并遵循使用者的行为心理,按照人们的行为逻辑形成层进式的空间序列,形成清晰贯通的景观脉络。

图片

雨洪管理技术应用

图片

适应性植物修复技术应用
通过规划景观生态绿色基础设施,解决延安瞬时暴雨所带来的雨洪问题,构建形成了陕北特色的“海绵校园”。填方地段经一个雨季自然沉降后再栽种,优先种植地被灌木层。尽量选择绿色期长或常绿的植物,全部覆盖地表,增强土壤肥力,减少扬尘及地表冲刷。尽量选择抗旱、根系发达、抗风抗旱的地域植物种类。

景观长廊、特色树池及护栏等元素采用本土破旧窑洞废弃材料,由当地工匠以地方传统的密缝砌筑工法,结合新型结构加固工艺。契合了延安大学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体现地域文化的传承。

墨西哥城校区总体规划(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
设计单位:
项目位置:墨西哥,墨西哥城
规划用地面积:340000平方米

图片

总平面图
2017年发生在墨西哥城毁灭性的地震使得蒙特雷科技大学的十一栋建筑几乎全数毁坏,仅有一栋幸免。因此该校决定借此机会,彻底重建校园,希望改善其所处的城市环境,让校园重新融入。通过策略性的收购,蒙特雷科技大学在该地区拥有的土地面积增加了将近一倍,最终总面积超过34公顷。

图片

学术界、产业界和周边社区相互联结
蒙特雷科技大学临近墨西哥城的主要地铁线路,且与拉丁美洲最大的医疗和研究集群毗邻,良好的地理位置为该校实现其校园使命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在综合规划程序启动后,众多利益相关者齐聚,希望充分利用墨西哥科技大学34公顷的校园土地做为重建与投资的催化剂,创建一个充满活力的二十一世纪创新生态系统。该规划为拉丁美洲大学如何加强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间的联系打造了新范例——规划采用了发展创新经济的多重螺旋方法,让社区和社会更积极参与并受益于创新活动和城市更新。
该规划在学术核心区创建了一个多元共融的学习环境,旨在鼓励课题式学习和跨学科合作。新的学术楼打破了各院系之间的壁垒,例如医学院与工程学院充分发挥了蒙特雷科技大学与附近医学集群的地理优势,促进彼此交流合作。

图片

社区联动
出于对身心健康的重视,新的校园门户广场上将增建一座现代运动休闲中心,服务学校和周边社区。运动休闲中心集合了社区诊所和营养中心等便利设施。公园般的轴线紧密串联起学术核心区、新的多功能创新区和校园户外休闲区。学生宿舍、文化设施、酒店和共享办公区域等元素共同构筑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学习环境。

图片

公共空间

由林荫人行道、自行车道和大型城市公园组成的公共空间网络,为附近居民提供了当地需要的户外运动场地、娱乐场地和集会空间。凭借着由蒙特雷科技大学协助驱动的创新中心,该区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涵盖科研、工作场所、住房、备受欢迎的高中和其他社区设施,能够支持宜居性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多功能项目。

资料来源:世界建筑、应届毕业生网-景观设计师、CA当代建筑、THAD清华建筑设计院、SasakiAssociate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