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月明》的教学建议

 吕俐敏 2023-11-17 发布于北京

    《日月明》是一首识字儿歌,放在一年级上册语文书的识字单元中。其外壳是儿歌,内核的前半部分有几个因义会意的会意字,后半部分是道德教化,让小朋友懂得团结合作的好处可以让“黄土变成金”。

      这个课文,老师们迷惑于文中的几个会意字,经常放弃儿歌的外壳,直奔会意字,从题目开始就说明,是个会意字,大家读一读儿歌,找找里面的会意字。大概真的觉得汉字学简单到了一年级的小娃娃上来就能明显地判断哪些字是会意字吧——这真是对汉字学的极大误解,也是对娃娃的期许太高了。

     关于这类型文从字的儿歌,既然有个语境,有个朗朗上口的韵文,这便是极好的教学资源,我们一般不建议放弃韵文,直奔汉字的。汉字的学习,一定是有意义的学习才有价值。基于此,建议教学可做如下安排:

     一、教学生正确地朗读儿歌。

     1. 学生认字多的,可以安排先自己读,老师巡察,重点关注班级里读书不太好的学生,听一听问题出在哪里。

     2.老师范读,在学生容易出问题的地方,通过重读、重复等方式强调读。

     3. 学生自己读

     4.同桌互相检查读

     5.个别读(请读书弱的学生读,其他学生认真听)

     6 全班集体rap(课中操)

    二、做比较,谈发现

   1. 请学生自己看课文,看看这儿歌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三言-五言,前半部分是三言的,后半部分是五言的)分开男女生读两部分

   2. 学习前半部分,继续看,有什么发现?(最后一个字是由前两个字构成的)分开男女生读:日月——明;田力——男……

   3.学习前半部分,大家发现了字形的秘密,能不能说说这字在意义上有什么关系,老师可以举例,比如,日是明亮的,月也是明亮的(此处别杠精月亮不会发光),合起来表示明亮、光明、明晃晃的明。

学生谈发现。

老师总结,这类型的字,真有趣,字形上,前两个加起来构成后一个字,字义上,也是前两个字合起来构成后一个字的意思。

链接泪、休、歪、卡、灾等字。

4.学习后半部分,请学生谈一谈,讲了什么意思。

这课文学生学习的困难:

  1. 不能理解众,明明是三人众,为什么就表示多,同样,森、林也是一样的困惑。但是,学生可以非常明白地说出尖和尘的意思,因为这两个字比较具体。处理众和森的时候,告知学生,三人表示很多人,所以有观众、听众、群众等,森,表示林木很多,大森林就是有很多的树木。

  2. 还有,田中耕作的为什么就是男子。如果学生之前有牛郎织女的故事背景,那就以此为援,引导学生了解男耕女织。如果没有,那就直接告知,田里的活需要有大力气的男子来做,所以,很久以前,爸爸经常会负责田地里的劳作。

  3. 对于黄土能变成黄金的这话,也不能理解,但是前面的众人一条心,还是可以理解的。要给学生解释一下。

不建议,着急忙慌地给初期积累阶段的小娃会意字的概念,并且,干脆说让学生用会意字的方法识字吧——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表述。

关于会意字的知识,见如下链接。可以在娃们三年级的时候,组织一点汉字的梳理课,完成对常用汉字中会意字的学习。

会意字的世界(一):从《日月明》到《说文解字》

会意字的世界(二):出头不出头是个大事儿

会意字的世界(三):位置变了,内涵就变了

会意字的世界(四):鸟儿带来的精彩纷呈

会意字的世界(五):千变万化的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