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完《杨绛传》,我治好了自己的“脆皮心态”

 zhp001007 2023-11-18 发布于上海

图片

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过这么一件事:

现今来做心理咨询的,不一定是遇到了多大问题,很多都是小事。

诸如考前压力大无法入睡,总觉得对方不够爱自己,别人买房买车了自己却还在加班等。

这让我想到了近期网上很火的词“脆皮心态”

指的就是这类心态特别脆弱的人,在情感工作生活中稍有不如意或遇到困难,便无法接受批评与反驳,最终心态崩溃。

面对“脆皮心态”,如何破解?

或许,我们可以从一个人身上找到答案。

这个人,就是历经一个世纪,饱经风霜洗礼活了105岁的杨绛先生。

作家黎戈曾这样评价杨绛:

一种哑光却不喑哑,低调却不哽咽,醇香却不刺鼻的品质。它像北极光:明亮、坚韧、耐寒,在人格的高纬度闪闪发光。

得意时低调温婉,失意处刚强柔软,晚年孤独创作不歇。

她经历乱世,看尽人间百态,却始终温和坚强。

重读《杨绛传》,回看她的一生,我们或许可以从中找到破解“脆皮心态”之法。

图片

柳传志曾经说过:“每个人都面临挫折和失败的可能,这是我们每个人人生经历的一部分。”

面对困境、掉落泥潭,我们可以选择一直抱怨,也可以选择在逆境中成长。

在“文革运动”期间,杨绛被分配打扫厕所。

从小家境优渥的她,看过污秽不堪的厕所后,没有一丝怨言。

她准备了小铲、小刀等工具,动手把竹筷和布条做成小拖把,准备了去污粉、肥皂等物件,每天把厕所收拾得一尘不染。

翻译家潘家洵的夫人和她打趣道:

人家说你收拾厕所真干净,连水箱拉链上都不见一丁点儿灰尘。

杨绛回答她:

你不知道,我遇到了好领导,每次问她要工具都会很快给我,有时候还可以躲在厕所里看会抄诗的小纸片,何乐不为?

在别人看来,一个曾经的校长、大学教授,打扫厕所,多么不堪。

但杨绛不这么想,反而想到了这个工作的好处:领导和气,可以享受看纸片不被打扰的自由。

图片

不光如此,杨绛后来被分配做其他重体力的活儿时,也从不抱怨,总是尽己所能。

身处卑微,最能看清世态人情的炎凉。有的人攀高附和,有的人排挤他人保全自己。

但杨绛不会如此,面对一切,她都坦然接纳,不带丝毫埋怨地完成自己能做的事情。

正因如此,身边总有人会帮助她,她也得以平稳地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

纵观人世间,智慧的人,都会在人生低落处,守安静;处尘埃之下时,不抱怨。

他们既懂得站在高纬度思考问题,也懂得以低姿态配合外界,但不会永远弯腰低头。

作家沃尔波尔有一句名言:“这个世界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

人间万般滋味,皆是生活。

一个有情趣的人,即使生活清苦无比,也能从苦中作乐,并嚼出几分乐趣。 

图片

曾看过这样一组漫画:

一只骆驼跋涉在沙漠中,炎炎烈日当头,又饿又渴。行到一处,脚掌被一块玻璃划破。

疲惫的骆驼顿时火冒三丈,撩起脚狠狠地将玻璃碎片踢了出去。

骆驼的脚掌被划出了更大的伤口,鲜血直流。

浓重的血腥味引来了附近的狼,骆驼顾不上脚掌,仓皇逃跑。

它使尽全身力气,好不容易摆脱了狼,却因失血过多奄奄一息,瘫倒在沙漠上。

附近有个食人蚁穴,闻到味儿倾巢而出,很快就爬满了骆驼的全身。

此时的骆驼后悔不及,心想着若不和玻璃纠缠,自己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生活中,面对伤害,若像上面的骆驼一样,到头来折磨的是自己。

学会放下,及时抽离,才能解脱。

图片

杨绛所处的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经常要进行思想改造,必须经历思想动员、酝酿讨论、声讨控诉三个阶段。

一次“酝酿会”上,一个女学生大声控诉杨绛道:

杨季康先生上课不讲工人,专谈恋爱。她教导我们,恋爱应当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见了情人,应当脸发白,腿发软。

一时间,在场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望向杨绛。

事发突然,杨绛愣住了。

她看了看那名女学生,这人自己并不认识,心里觉得奇怪,自己根本没说过这样的话。

杨绛平复住不安的心,并没被女学生激怒,装作没听见。

第二天,杨绛照旧梳洗完毕,挑了件光鲜的衣服打扮一番,精神抖擞地出了门。

她像往常一样,神采奕奕地去上班,还专门挑人多嘴杂的菜市去逛。

因为她自知光明磊落,便不怕风言风语。

后来,这件事不但没有影响到她,还有更多的学生选修了她的课程。

多年后,杨绛回忆此事说道:

知道我的人反正知道,不知道的,随他们怎么想去吧。人生在世,冤屈总归是难免的。

图片

是的,越是纠缠不放的,越会卡住你,成为你的心魔。

与其在暗箭中伤处作无谓纠缠,不如不慌不忙地继续自己的生活。

英国诗人兰德写道:“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人生路上,如若遇到泥坑,越是愤怒地往下跳,越会溅得自己满身。

明智的做法,学会避绕,不较劲不纠缠,不把时间浪费在烂人烂事上。

图片

1994年,杨绛的丈夫钱钟书检查出膀胱癌,杨绛一直在病床前照顾。

此后反反复复,钱钟书多次住进医院。

没多久,女儿钱媛也检查出肺癌晚期,于1997年去世。

此时的杨绛,已80高龄,一边承受痛失爱女的悲伤,一边拖着弱小的身体照顾钱钟书。

女儿去世后一年,钱钟书也离开了人间。

昔日的好友前来登门拜访,进门还没说话,眼泪就开始大颗大颗往下掉。

杨绛见状后,赶忙安慰道:

傻孩子,我都挺过来了,你还这样哀伤?

你往深处想,痛苦的担子由我来挑,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该受到宽慰的人明明是她,她却柔声细语地宽慰着别人。

这就是杨绛,踽踽独行时,不内耗,活在人世一天,便会过好一天。

图片

钱钟书离世时,告诉杨绛要好好活,她便真的在好好活,不让他失望。

她的信念是:“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当有人打电话给她,说要出版钱钟书的手稿时,她要自己件件审过。

在那动荡的年代,钱钟书的手稿已支离破碎。

杨绛便耐着性子,一点点拼凑粘贴,然后装订成册,再从头到尾审一遍。

在她的努力下,《钱钟书手稿集》得以出版。

92岁那年,她完成了《我们仨》的撰写。

她用朴素无华的文字,将一家三口几十年来的亲情娓娓道来,完成了女儿未了的遗愿。

后来历经两年半的时间,在96岁时,杨绛完成了对人生的思考,撰写了《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一书。

走到生命的尽头之时,杨绛称其是“回家”。

图片

她说,世间留她一日,她便认真活一日,即便孤身一人,也绝不辜负光阴。

有这么一句话:“外求不如内修,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千仓万箱,不如心间富足。”

在这悲喜交加的人生里,有人陪伴,就相扶相惜;无人陪伴,也绝不哀伤幽怨。

竭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过好每一天,便是对人生最好的交代。

图片

杨绛的一生,既宁静美好,也曲折无常。

她淡定优雅从容,似菊舒展;坚定刚强包容,又似松柏。

《杨绛传》,是杨绛留给时光的故事,关于低落处,关于委屈时,关于孤独路。

她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为我们递上了一把打开人生磨难与孤独的钥匙。

作家周国平曾这样评价:

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人间非净土,皆有万般愁。

抱怨、纠缠、内耗,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脆皮心态”,最终毁掉的也只有自己。

当我们也像杨绛先生那样,戒掉“脆皮心态”,潜心笃志过好这一生,终将迎来人生的晴空万里。


作者 | 怡可兰心,用文字尝遍人间冷暖,治愈人间悲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