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园最爱、高瓴资本爆买!闭眼无脑看好,却严重超跌,堪称20年来最低点!历史性的低位和低估值机会!

 kenbian8 2023-11-18 发布于上海

图片

本文开始前先跟大家说一个好消息,《所长会客厅》到现在运行一个半月了,值此双十一全民狂欢购物节之际,所长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小礼物:凡是在11月10日——11月12日期间新加入会客厅的朋友,给予限时300元折扣券,并额外赠送两个月学习时长

PS:这绝对可以说是全年最优惠活动,再也不会有超过双十一这样大的优惠了,有兴趣的朋友可千万不能错过。

————

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因为世界上只有复利才可以让10+10=21(1.1*1.1=1.21),可以做到无中生有,可以在10+10的基础上多产生一个1。

只有深刻理解到复利效应,才能成为一个会投资的人;只有深刻理解到复利效应的人,才会真正懂得永续性增长的威力。

永续性增长,意味着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哪怕增长慢一点,未来产生的数字只会让你觉得大得不可思议。

永续性增长,意味着哪怕只是年均一两个点的微小差距,累计一定的时间,未来就会变成不可逾越的鸿沟……

《价值事务所》曾统计过日本、美国和中国的医药行业发展与GDP的关系,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当这些国家GDP增速在年均10%的时候,医药卫生支出大约是12%、13%;当GDP增速掉到5%的时候,医药卫生支出会在7%、8%;像隔壁日本,GDP都掉到0甚至负数了,医药行业依然都可以有2到3个点的增速。

正是这多出来的2-3个点,累积20年,造成纳斯达克生物技术指数对比标普500超近5倍的超额收益,那么,累积40年、60年、80年、100年,又将如何呢?

图片

为什么不论欧美日还是大A,过去20年,医疗都是诞生百倍大牛最多的板块,这背后的核心原因,也就在于这永远比GDP多出的2-3个点的永续性增速上。

医疗行业的本质


不论哪个国家,医疗卫生支出平均每年都会比GDP高2-3个点,其实这点就足以说明,真正驱动整个医疗行业增长的底层逻辑,不是政策也不是其他,而是一个共同的东西,要所长说,就是对疾病、对死亡的厌恶以及对长生不老的渴求

只要人还是肉体凡胎,只要人还没有长生不老,那医疗需求就是无止境的,兜里的钱越多,对医疗健康的需求也会越高。这个道理很简单,没钱的人只会想着吃饭,有病也会忍;吃饭之余有多的闲钱,大家才会想治病;没啥病了还有闲钱,就会想防病、想长生不老……这就是人。

当然,上述几点我们说得比较抽象,如果落实一点,驱动医疗高增长的主要是三大趋势,即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创新

首先聊一下老龄化,老龄化对于医疗行业一定是一个巨大的增量需求,因为几乎所有的疾病其实都和人老了有关。人老了,免疫力下降了,更容易受外来的细菌、病毒感染;人老了,身体机能下降了,很多器官、组织逐渐开始罢工,诸如白内障、阿尔兹海默症、结构性心脏病、关节炎等等都和这个有关;人老了,基因编辑出错的概率也会更高,也就更容易得癌症……

所以,我们去医院看一眼,几乎都是老年人,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支出和年轻人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前不久心脉医疗就有讲,公司本身把2023作为观察年,但国内老龄化的速度确实超公司预期,今年像老品(占10%-20%)的植入量都在提升,反映市场的整体需求在提升

嗨,要所长说,老龄化进程加快才是正常,不加快才不正常,毕竟咱们国内的人口结构在这儿摆着,从2020年起至2050年,正好是国内人口数最多的60-80后变老的30年,那整体需求能不提升么?

30后,0.53亿;40后,0.94亿;50后,1.60亿;

60后,2.17亿;70后,2.24亿;80后,2.19亿;

90后,1.88亿;00后,1.47亿;10后;1.48亿。

其次是疾病谱变化,什么叫疾病谱变化呢?就是现在和过去大家容易得的疾病发生了变化,这其实也和老龄化有一定的关联,典型如癌症,古代就很少听说有这种病,因为那时候人均寿命短,还没活到该得癌症的年纪就挂了,像我们前文说的白内障、阿尔兹海默、结构性心脏病等,都是古代很少碰到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疾病,背后的核心就在于人均寿命越来越长。

当然,除人均寿命外,还有一些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关,诸如近视、抑郁症、肥胖等,都属于现代人自己作出来的“新疾病”

随着现代人越来越“作”,发明越来越多不健康但好吃的食品,越来越多让人类少动的解放双手的自动化设备,越来越多让人沉浸在显示屏中的玩意儿……嗯,大家只会有越来越多的现代病。

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因为各个地区的人类生活习惯不同,所以不同地区的疾病谱会有一定的差异。以癌症为例,鼻咽癌就多发于我国两广地区,这个癌种在国内其他地方以及海对岸的美国就比较少见。国内肝癌发病率较高,美国前列腺癌、黑色素癌发病率较高,韩国食道癌发病率较高,造成这样差异的原因就在于生活环境和习惯。

其三,就是创新了,所长觉得,这是医疗区别于其他行业最大的地方所在,的行业都是需求驱动供给,医疗则是少有的由供给创造需求的行业

怎么说呢,因为医疗行业的未解之谜实在是太多了,我们能解决的只占所有疾病的很小很小一部分。以传染病为例,这么多年来,天花是人类唯一彻底战胜的传染病,绝大多数疾病都还处于无药可医或有药但效果并不理想的状态。典型如癌症,虽然我们现在有无数的抗癌手段,诸如放化疗、靶向药、CAR-T……但这些方法都还谈不上完美,因为在现有手段中,没有哪一个可以在彻底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不对人类产生什么副作用,没有哪一个可以让我们不用承受巨大痛苦,全部都属于伤敌一千自损xxxx,也许癌症好不容易治好了,但另一边又整出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疾病。

比如所长妈,早先只是治癌症,后面就变成了既要控制癌症,又要治系统性红斑狼疮、肺动脉高压、干眼症……每天吃的药比饭还多。

这些个未解之谜,只有待研发人员真的拿出应对方法,有产品问世了,需求才算是真正诞生,不然,没有产品,需求再大,市场也等于0。典型如阿尔兹海默,需求大是大,可就是没有市场,一定要等真的有效的好药诞生,市场才会被激发出来。

医疗行业新周期


前文我们说了,医疗行业的长坡厚雪是出于人类的共同底层需求,这与国家政策或者其他东西其实无关,这也为什么即便各个国家在对待医疗健康的政策上有较大出入,但过去几十年,他们在卫生健康总费用上的支出占内部GDP的比例一直在往上走,没有回头,不论欧美还是日韩,医疗行业都是国内回报最好的行业之一。

只要经济在发展,大家兜里的可支配收入在变多;技术在进步,越来越多的好药、好器械、好术式被发明出来;老龄化在加剧,大家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那么,医疗行业增速长期跑赢GDP增速的趋势就不会改变。

所以我们看,不论国内外,过去这么多年,医疗行业虽偶有向下,但都只是阶段性调整,只是里面的景气结构在发生一些变化,待调整完毕后又是一轮新的气势如虹

过去如此,近两年亦如此,不是医疗行业整体不行,只是中途需要歇一歇。

由于海外生物医药产业更为成熟,海外的生物医药周期更像是技术变化周期,整体是围绕着技术进步产生变动的。

图片

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时间更晚,整体处于追赶状态,因此,它的周期当下更多是从独立的中国特色逐渐到与国际接轨

如果仔细总结一下国内医药行业这些年的周期性变化,可以用中国特色神药——普通仿制药——差异化特药——仿制药/低质创新药——高价值原发性创新药这么五个大阶段来概括。

中国特色神药,既然有特色二字,咱们就该清楚,这是中国独有的情况。它主要集中在90年代至2000年初期,那时候,由于国内监管体系还不成熟,市场上出现了大量没有临床数据支持、机制不明确、成分不清晰但却被宣传得神乎其神的药品,那时候,终端临床使用最普遍的也是这些“中国神药”,在那个“神药”时期,国内的医药龙头还是像哈药集团这样的企业,而后因2004年-2006年的医药行业反腐,药审收紧,致使神药时代终结;

在中国神药时代结束后,紧接着就是行业集体向仿制药切换。在2005-2010年期间,国内医保基本完成了全民覆盖,那时候只要重视医院市场的企业都有了不错的发展,比的就是谁营销做得好、谁能快速覆盖医院市场,当时的代表企业是恒瑞、海正一类的仿制药大佬。

而后的2010-2015年,医保初步开始有了压力,出现了以省为单位的招标降价模式(标志性事件为安徽双信封招标,可以理解为集采的前身,近几年的集采无非是当初双信封招标的升级版),于是,医药行业第一次从全面增长变成了结构性增长,由于中药注射剂几乎都是独家大品种,几乎没有竞争对手、议价能力强,那时候,大A的香饽饽就成了拥有中药独家大品种的公司,典型代表如丽珠集团

还记得2013-2014年,身边做医疗行业投资的朋友手里拿的几乎全是中药注射剂企业。

2016-2018年,国家医保总局成立,部分优质企业的创新药纳入优先评审,仿制药有了一致性评价,伴随带量采购政策的实施,这都标志着我国的医药行业一改过去“中国式独有”(洗脑式保健品+中药大品种+高价劣质仿制药)特色,迎来了与国际更加接轨的创新药时代。

不过,这时候的创新还属于比较肤浅的创新,主角还是follow、me too类创新药以及高壁垒仿制药,对应到二级市场上就是但凡沾创新就涨,而这一时期,最后被医保谈判所打破。

国内医疗行业沉寂的过去两年,其实都是为了下一个阶段,即完全同国际化接轨的高价值原发性创新药做铺垫。虽然转型很困难,中间伴有阵痛,但这个期间一定可以平安渡过,正如我们过去已经顺利完成这么多次转型一样,事实上,从国内创新药企当下的一些表现来看,新周期差不多就要到来了。

这点我们看看下图即可明白,国内药企的成果正越来越多地得到海外认可,license out的数量和金额都在不断被刷新。

图片

像ADC等新兴领域,国内的对外授权交易甚至一度反超美国,跨国大药企默沙东以最高115亿美元的代价先后拿下国内科伦药业9款ADC药的海外权益。

图片

跨国大药企罗氏的Karsten Jung博士在近期接受采访时也还专门提到,“我的感觉是,全球企业的目光已经转向中国,与大约两三年前相比,他们更有兴趣在中国进行投资。我能想象的是,当前的交易量只是冰山一角,因为这些公司似乎只是刚刚意识到中国市场的潜力,我认为这种趋势会继续加强。”

关键医药医疗行业经过近3年的回调后,现在各个细分板块都足够便宜了。

因此,站在当下,对国内的医药行业,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应该乐观起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