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度巡按,两次经略,有功无罪的熊廷弼最终落得个冤死的下场

 清風明月逍遥客 2023-08-23 发布于北京

明清之际,兵急如火,战端迭起,熊廷弼临危受命三至辽边,每至必有建树,其文韬武略获誉于朝野,是明末不可多得的御边良帅。熊廷弼在辽东建立的军事防御体系对后金的巨大震慑作用,就连努尔哈赤也称熊廷弼为“熊蛮子”,承认熊廷弼不好对付。但天启五年(1625年)8月,他竟被宦官魏忠贤以广宁之败的罪名杀害,一代名将,传首九边,其影响可谓深远。

1619年,明朝与后金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萨尔浒之战。

在这次战役中,明朝投入了大批精锐将士,然而仅仅不到十天,被后金军击败,三路全军覆没,文武将吏死了三百余人,士兵更是死了四万五千余人。在后金军马上即将进逼北京的危难时刻,熊廷弼第二次接受了经略辽东的使命。在开原、铁岭等城池相继失守,辽阳危在旦夕之际,。面临着兵燹之后关外数百里无人迹的险恶环境,熊廷弼顶风冒雪亲临沈阳、抚顺前线察看形势,奠祭死难将士,招抚流亡,加强防务,训练部队 消除了一些当时的弊病与漏洞。过了数月,人心复定,然而后因“朝议中变”,熊廷弼遭到权臣的攻击,罢官回籍。换上了一个昏庸无能而又自作聪明的袁应泰。

代替熊廷弼的袁应泰不熟悉军事,改变了熊廷弼的积极防御计划,盲目地进攻后金,屡吃败仗。上任只有四个月的袁应泰,沈阳、辽阳先后失守。袁应泰见大势已去,举家自杀。巡按御史张銓壮烈殉国。巡抚薛国用代为辽东经略。熹宗朱由校不得不承认:“熊廷弼守辽一载,未有大失;换过袁应泰,一败涂地!”

1621年后金军乘胜追击,大凌河以西的大片土地全部归了后金。这时,廷臣又想起了熊廷弼,称颂他坚守危疆的功绩,,从家中将熊廷弼召回,再次起用他为辽东经略,并兼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离京时,明熹宗朱由校赐给一品服和四枚“彩币”,亲率文武大臣盛宴饯行,又在京营中挑选五千甲士送其出关。

此次熊廷弼第三次主持辽东军务,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似乎要比前两次高,但实际上仍是一个官大权小的“经略”而已。辽东的军政大事要听从巡抚王化贞。

昏庸多疑的明王朝永远不会从失败中引出正确的教训,“为人骏而愎,素不习兵,轻视大敌”的巡抚王化贞,凭着兵部尚书张鹤鸣的信任,也有赐给的尚方宝剑,自恃兵多粮足,处处与熊廷弼抵牾,不受熊廷弼节制。朝廷内外互相攻讦,经略与巡抚不和,终于导致广宁失守。

广宁败报传来,朝廷上下惶惶不安。熹宗朱由校追查失疆的罪责,将熊廷弼、王化贞逮捕入狱,以“情罪深重,国法难容”的罪名,判处死刑。

在这两次经略东北之前,熊廷弼还曾有过一段东北的工作时光。

1608年,御史熊廷弼首次巡按辽,驻辽阳。此前两年,辽东总兵官李成梁以“地孤悬难守”为由,与辽东巡抚赵楫等擅自放弃宽甸等六堡土地八百里,将该地编民六万户徙于内陆,造成百姓流离失所,有的死于沟壑。宽甸六堡事件之后,李成梁等还以招复逃人为名冒功受赏。

刚上任的熊廷弼对这弃地伤民的事件很是不满,弹劾李成梁、赵楫等罪状。但是,李成梁受到万历帝的庇护,并没有被治罪。

熊廷弼根据辽东土地广阔,提出屯田的建策,主张从辽东驻守的八万官兵之中,只要以十分之三的兵力用于屯种,每年即可得粮一百三十万石,达到军队的自给。他的屯田建策,受到朝廷的重视,命令在所有的边疆地区推广。同时,他提出辽东是京师的肩背,只有不放弃辽东,才能保住京师。他还采取“以守为战,修边筑堡”的积极防边策略,在辽东各地普遍修缮城垣,建筑堡垒,整治军务,减弱了后金对明的攻势,挽救了辽东的危局。

但熊廷弼与南畿巡按御史荆养乔意见不合,荆养乔弹劾熊廷弼杀人媚人,在熊荆分袒案中,熊廷弼遭到失败,被弹劾下台。

熊廷弼三次临危经略辽边,每至必有建树,其文韬武略,是明末不可多得的良将。广安战败,由谁来承担丢失城池的责任,是整个朝廷关注的问题。兵部尚书张鹤鸣害怕受到牵连,把失地罪过全加在熊廷弼的身上。

对于广宁战败,熊廷弼为自己进行了辩解,认为自己率领五千的经略只是徒有虚名,实权落在拥有十四万大军的王化贞手上,失地的责任理应由王化贞以及支持王化贞的内阁和兵部诸大臣负责。但朝廷拒绝了熊廷弼的申辩,因有“九千岁”阉党头子魏忠贤和兵部尚书张鹤鸣的庇护,王化贞并没立即执行(拖至1632年处死)。而赤胆忠心的熊廷弼由于不受魏忠贤的索贿,在监狱关了四年,遭到酷刑拷掠。

狱中,熊廷弼曾让人用四万两金子贿赂魏忠贤缓期执行,不过后来却违背了四万金的许诺。对此,魏忠贤大为恼恨,发誓要尽快杀掉熊廷弼。恰逢集市上刊印有《辽东传》,有人向朱由校诬陷“这本书是熊廷弼自己写的,是他想为自己开脱罪名。”

1625年8月熊廷弼被斩于西市,传首九边。当得知将要被杀,他沐浴更衣道:“我大臣者,死当拜旨,岂容草草!”并赋绝命诗:“他日偿拊髀,安得起死魄?绝笔叹可惜,一叹天地白!”时年五十七岁。

后来,御史梁梦环说廷弼侵盗军费十七万两。御史刘徽说熊廷弼家产值百万两银子,应该没收了充作军费。魏忠贤便矫诏命令严加追赃,熊廷弼家全部资财不够,连亲戚、本家都被查抄。东夏知县王尔玉向熊廷弼的儿子勒索貂裘、珍玩,得不到,就要打人。熊廷弼的长子熊兆珪自杀身亡,熊兆珪的母亲喊冤,王尔玉就扒掉她两个丫环的衣裳,打了她们四十板。无论远近知道这件事的人无不叹息、愤恨。

至此,整个辽东形势大变。熊廷弼的辽东防御具有战略性的,“三方布置策”东联朝鲜,西联蒙古,充分利用辽东汉人,而后来人如袁崇焕对这一战略决策的执行不力,才最终导致后来明军孤军作战,乃至彻底失败的局面。

熊廷弼死后,即便是炮制冤狱的元凶魏忠贤伏诛,但是却始终没有得到昭雪。崇祯元年工部主事徐尔一上疏为熊廷弼讼冤,历述熊廷弼的功绩,请求为之昭雪。明思宗朱由检根本不予理会。直到下诏准许熊廷弼的次子熊兆璧为父掩埋遗骸,仍未给熊廷弼赠谥官爵,而且没有复其原职。

熊廷弼冤狱就此不了了之。

熊廷弼出生在江夏修贤里(今武昌县金水乡),从小牧牛喜读书,虽家境贫穷,但苦学立志。在保定府司理任上,面对官场贪污成风,秋毫无犯,明断冤错案一百五十余起,被称为“天下理官第一”。后提升为工部主事。万历中叶,东林党势头正猛,熊廷弼性刚负气,厌恶党争,曾写《夜深听蛙鸣》一诗表示独立不党。

熊廷弼早年考中湖广武举乡试解元,由于得罪了东林党魁叶向高,于是愤而又参加了文举,万历二十五年为文举第一,第二年,又考中进士。至此在熊廷弼家中的一副对联,上写“三元天下有,两解世间无。”意思是:连中三元的文人士子,古往今来有很多,能中得文武两解元的,世间只有我熊廷弼。 从此对联中可以看出熊廷弼的个性。

他是典型的胆计质性格,特别外向,刚直“炙手不知炎,下石不知险,脂膏不知润”“有抱复凌人之气,内恃奥援,闻人言迭出,则眉目张天”,他又“好漫骂,不为人下,物情以故不甚附”,他还“有触必发,盛气相加,朝士多厌恶之”。

第三次经略辽东时,面对大好形势,熊廷弼宁折不弯的犟牛脾气造成了 两个人难以避免要发生性格上的冲撞,形成历史上著名的经抚矛盾,成为辽东军事失误一个重要弊病。

虽然熊廷弼有聪明的智慧来制定卓越的辽东军事防务思想,但他的情商太低,缺乏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似乎也不善于与人沟通相处,不管是在给皇帝的奏疏中,还是在给同事的信札中,我们都能读到他内心迫切的不平。他好象一直在抱怨着别人,上到皇帝、内阁和六部,下到将官、士兵,绝少有他不愤恨和厌恶至极的人,绝少有他喜欢的人。所以他的书信中充满了抱怨、不平的话语。

明朝辽东的形势日下,熊廷弼感到无助、悲凉、心痛,他的人事处理上爱走极端的性格让他的政治生命越走越窄,最后走进了死胡同,成为别人的替罪羊、杀人的工具。熊廷弼的悲剧在于他过度的聪明,但又过度的政治幼稚,任性的坚持了真理,最后成为真理和历史的殉葬品。

一个人能力再强,智商再好,但如果情商太低的话,不知道如何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加不能与同事合作共同视事,他就会引起周围人的强烈的不满,得不到领导和同事的支持,最终注定会是失败。

往事不堪回首,熊廷弼就这样悄然的退离了历史的舞台,他捧着一颗心来,最后却做了无头的冤魂。

大才未尽,遗恨千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