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朴清俊|周莲池拟秦印作品赏析

 海涛书屋 2023-11-18 发布于山东

图片

 
篆刻界素来有“印宗秦汉”之说,学习篆刻的人, 应首先效法秦汉时期的印章。周莲池老师对“印宗秦汉”观念也有自己的理解:

“……王献唐论《治印家之仿古》可能更容易帮助我们理解“复古”或者更准确地说,其论在宋元已将的传统文人“印宗秦汉”观念的基础上做出了进一步的梳理,即其厘出传统文人篆刻家“仿古”——“能真秦汉”的历史进程,以及这个进阶中每个进境的基本情况。 

王献唐论《治印家之仿古》先论明代集古印谱的问题,究其根本,古代篆刻家仿古,多以印谱为准,仿的是纸上的“印迹”——古印之影,鲜有见识真秦汉印章者。

需赘述,官方之仿古则依照正史中记载的“谬篆”“填篆”等概念制作印章,所以才有王献唐所言“明秣陵甘氏暘印正,国朝官印,文用九叠,以曲屈平满为主,不类秦汉私印,本乎宋元”。对于“盘曲”的毛病,宋元一些人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且提出“宗秦汉”,可治印者难见秦汉,因为集古印谱寥寥无几,原印钤本的流传更少,所以想学的人,苦无取资,流于空谈。这样的局面直到隆庆间才有了一些改观,“武陵顾氏,集古印为谱,行之于世,印章自荒,自此破矣。好事者始知赏鉴秦汉印章,复宗其制度”。不过,当时急于射利,多寄之梨枣木,这样一来问题又出现了,“剞劂氏不知文义,有大同小异处,则一概鼓之于刀,岂不反为之误”,“所印行诸书,率出木刻,原印神形,十失六七,学者漫以失形之印集,奉为圭皋,从而摹仿,乌能得髓”。这样严重失真的印谱,在当时远多于原印钤拓者,更别说揣测真古印之面目了,不过还是有“博古者知辨邪正法,遂得秦汉之妙耳”。但有真眼力者毕竟不多,当时主流还是“文何诸家印派,风行宇内”,多数印人难脱文、何窠臼。秦汉印章,在当时只是“新奇可喜”,偶有为之,更难找到专工者。遗憾的是学者多师法“木刻之秦汉,非真实之秦汉”,以至于“秦汉仅为口头禅,借以标榜印品耳”。 

无印谱,印章艺术之推进即遇困境,然而有了印谱,亦有其难处。秦汉印章仅以木刻之痕迹流传,实不能显秦汉印章之真精神。这种窘境直到乾嘉时期才有所改观,“如汪氏汉铜印丛,查氏铜鼓书堂诸谱,类以原印钤行,学者得见秦汉真影”。“真影”在王献唐看来极为重要,它开启了文人印章艺术真正的高峰的到来,“印人辈出,最为称盛”。虽然古印章资料的大量出现带来的印谱兴盛,直接导致文人印章艺术的高峰,但是王献唐却还要继续分出“真秦汉者”。 

在王献唐看来,邓石如并非“真秦汉”,虽然他能领袖印坛,“实乃以汉篆法制印,非以汉印法治印,衣钵递传,别张新帜,仍不能为真秦汉也。又如浙派诸子,亦能标奇领异,绳与秦汉,乃面目各异,殆以作者之性灵工力,参以汉代书法,熔化一炉,别创新域,与完白山人方法略同,仍是浙派之印,非秦汉之印也”。“印从书出”乃邓石如、吴让之推向极致,于书法、篆刻之间的互通上打开新的局面,但这在王献唐看来并非“真秦汉”。那么谁是“真秦汉”者呢?王献唐认为黄小松、桂未谷“形神最能逼肖”。黄、桂为何能够“形神最能逼肖”秦汉,因为二人遍观南北秦汉印章收藏,“故能登堂周奥”。另一层面其实也意味着印谱亦不能完全传示秦汉印章之真精神,所以,宗法印谱者,“与黄桂独殊”,黄、桂乃见识真秦汉古印章者。虽然黄、桂擅长仿治汉印,但不能治秦印,更不能治古鉨,因为“以彼时之鉴裁,对此尚未分清故也”。 

不过道咸以降,“印学与金石泉币具进,陈簠斋,吴子苾,吴清卿,郭申堂,高翰生等,竞事收藏,鉴别亦精。其制度文字年代,更能索研入微,两周秦汉,略无混淆,所出各谱,亦远迈康乾诸代,更无论宋明矣”。此时,各普层出不穷,王石经常与陈簠斋、郭申堂、高翰生等交游,“簠斋之指授,乃专学治印”,西泉“白文以汉为宗,几可乱真”,“乃真能为汉印者”,“间仿白文秦汉,亦皆入妙”。但王氏不擅长细朱文小鉨,且“其大鉨更以彝器文字入之,拘而不化, 章法刀法古穆之趣,与周鉨不侔。彼盖以簠斋之夙教,欲以金文入印,自辟蹊径者也”。这与上述金石学家论王西泉治印者,迥异。那么较之王西泉,王献唐认为黄牧甫、黄佐臣更进一步,“能为秦汉,模仿逼真”。只是黄佐臣力趋工整,而黄穆甫稍加变化,牧父“意境刀法,优于佐臣”。直到晚近,能“印宗秦汉”者,十之五六,多数从浙派脱出。“然有能为真秦汉者,亦有能为真古鉨者,其学古玺,又在西泉穆甫诸家以上,工力即或不及,格局特为正确,是可优于咸同诸家矣。”

从提出“学秦汉”,到能仿至“真秦汉”,历代篆刻家对秦汉印章不断深入认知的历史,被王献唐勾勒了出来……”

作者简介

图片


山东金乡人,《未来艺术人类学》主编、策展人、书法篆刻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曾随寒碧先生编《诗书画》杂志8年。现与赵旭东教授共同主持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未来艺术人类学论坛”,主编“未来艺术人类学”人文艺术丛刊。
论有《巴贺屯斋教仪式分析》、《当代篆刻艺术创作蠡测》(系列)、《印章艺术中“文、物、图”的转化观念》、《文人流派印章艺术的拟古观念——以黄牧甫为例》、《论印章艺术之仿古——从李零“文人篆刻复古论”谈起》、《隐匿空间的拓展——以晚明张灏辑〈学山堂印谱〉为例》、《人类学对康定斯基的影响——兼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现代画家对“原始艺术”的“转移”》等。




作品欣赏

作品一号

图片

周莲池精品印章《简迹》

作品尺寸:2cm X 1.6cm X 5.5cm

作品材质:寿山石

创作时间:丙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〇】吴昌硕跋吴让之印谱云:“让翁平生固服膺完白,而于秦汉印玺探讨极深,故刀法圆转,无纤曼之气,气象骏迈,质而不滞。余尝语人:学完白不若取径于让翁。”除了吴昌硕直取让翁,还有与之同期的黄牧甫,二者早期的一些作品用刀基本无异。但后因摹法的变化,才形成我们看到的风格。黄法吴让之,与吴昌硕天壤,用刀使字大不相同。黄用刀直立,与印面角度尽90度。吴则相反,削法重,而且做印面。一是直接,绝无纤曼;一是浑然,不尽琢磨。清刚如君子,浑浑若大川。

——《莲池印话选》

作品二号

图片

周莲池精品印章《高敞》

作品尺寸:1.8cm X 1.8cm X 7.5cm

作品材质:寿山石

创作时间:庚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品三号

图片

周莲池精品印章《羁鸟》

作品尺寸:2.2cm X 2.2cm X 5.5cm

作品材质:寿山石

创作时间:庚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四二】刻秦汉印,当识秦汉法。友人刻印示我:秦人边框,三晋字法。或可风气所致。较之古人,新资料增多,时人造反成习,未能使之充阙历史体统,反成了打杀史脉的工具。苏轼《跋君谟飞白》云:“物一理也,通其意,则无适而不可。分科而医,医之衰也,占色而画,画之陋也。和、缓之医,不别老少,曹、吴之画,不择人、物。谓彼长于是则可也,曰能是不能是则不可。世之书篆不兼隶,行不及草,殆未能通其意者也。”分辨实物之区别特点是一种能力,若能通融化一则是境界,刻印章也是如此。事实上翻新花样区别他人其实很简单,但是,融会贯通、雍容大方实在太难。

——《莲池印话选》

作品四号

图片

周莲池精品印章《多情》

作品尺寸:1.5cm X 1.1cm X 5.2cm

作品材质:寿山石

创作时间:最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品五号

图片

周莲池精品印章《迷邦》

作品尺寸:2.1cm X 1.2cm X 3cm

作品材质:寿山石

创作时间:庚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六三】余极好工稳印,一朋友刻此类,论说“陈巨来的印一划与一划之间的距离都相等”。现在想想这朋友定是被人所害。记得最清楚的陈巨来印章“陈夷同印”、“安持精舍”,怎么也不能称之谓笔笔等距。巨翁入学赵之谦,后在秦汉人那里下了很大功夫,所以使字古雅大方,黑白通融无碍。一生刻印那么多,就需要他非常精准地把握。观时下刻工稳印者,动辄说是师法陈氏,然其字使转方圆都不能矛盾统一,更不能要求收放自如了,归结缘由,就是不知秦汉。

——《莲池印话选》

作品六号

图片

周莲池精品印章《浮翠》

作品尺寸:2cm X 1.5cm X 3.5cm

作品材质:寿山石

创作时间:庚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品七号

图片

周莲池精品印章《贵有恒》

作品尺寸:2cm X 2cm X 5cm

作品材质:青田石

创作时间:庚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〇四】《孔才印集》自序,云:“世以篆刻微艺不屑为,然由秦汉迨今数千年间,卓然与古为徒者有几人哉!文彭名满天下,而生平绝少佳制。邓完伯书名家矣,篆刻犹未尽古。独赵撝尗氏才学兼至,卓然大雅,集中名作,往往迈绝前人。西泠诸家,可取者百中一二,至今日号称极盛跨赵氏还秦汉者几人?呜呼!世交弃之,以其微末不足以为也,而其难如此,茍非覃力以求之,乌能有得哉!夫求之而不力,虽此微艺,犹不能至,况其艺之难于此者哉。”网络见孔才印谱几页,印虽有不差者,但面貌不出白石。其自序文,论及秦汉、西泠、完伯、赵之谦,大致观点与白石无异(可见白石批孔才印手稿)。白石论文人流派印章,事实上还是文人的脉络,比如以秦汉为准则,这都是西泠人定下的名目。白石所恶,只是那些不知秦汉、小心翼翼地学一家一派的人。孔才怕是被白石罩住了。

——《莲池印话选》

作品八号

图片

周莲池精品印章《敬事》

作品尺寸:2cm X 2cm X 5cm

作品材质:寿山石

创作时间:甲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品九号

图片

周莲池精品印章《浮翠》

作品尺寸:2.9cm X 2.9cm X 5.5cm

作品材质:青田石

创作时间:庚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八九】盛世收藏网所见“渑池长印”,印面新而清晰,可见笔画瘦劲,用刀锋力毕现。使字结体也不像我们平时所见汉印那么规整,出现了讹化(事实上是隶、楷化,东汉后印章竟是如此),与我们多见的东汉隶书(尤其简牍及其他墨迹)无异。有意思的是这一类印章很少为印人所取法,可能他们觉得这些印章不好看,没有来路(甚至伪),不符合“篆刻”的要求。然而在我看来,这方印章才是使刀如笔,有笔有墨,并且要比那些化小篆为隶入印的方法强的多。此印刀自然随意不失规律,“渑池”二字的“水”旁(竖画),“长印”二字的横画,用刀方向一致,并且密处不透风,疏可走马,甚至文字结体因为这样的刀法,出现整体倾斜。

——《莲池印话选》

作品十号

图片

周莲池精品印章《师造化》

作品尺寸:2cm X 2cm X 6.8cm

作品材质:青田石

创作时间:甲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