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院士,小则感动中国,大则配享太庙

 铁马冰河风雨斋 2023-11-18 发布于广东

图片

最近中山二院的热度不减,我也来稍微谈谈我的看法:

担当和敬业

我们看,中山二院所谓的致癌消息从7号网上有谣言出现,医院当天就紧急组织同仁加班加点调查,以核实其真相,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医院完成了调查,并在8号凌晨2点发布了情况通报,就是为了早点还大家一个真相。不到一天,加班加点,凌晨发布,这体现了多大的责任和担当,完全对得起中山二院响当当的招牌。

相比于其他医院或者单位那种工作效率,有些4-5点就下班,有点调查起码一两周,有些完全不做回应,有些假装要调查但最终不了了之的行为,中山二院的担当和敬业程度,在全国范围内来看,都属于遥遥领先。我们说态度决定一切,这样的态度我们还有什么可苛责的呢?

基因和传承

由患癌新闻延伸而来的是针对宋苏两家学阀,学二代的质疑。大家纷纷提到宋某的儿子在高中就发表了3篇SCI文章,其中一篇IF11的文章中挂名了二作。

然而,我们忽略了两个关键点:

首先,作为院士儿子,其智商岂是我们普通人能企及的,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宋院士发表了119篇SCI论文,34岁成为哈佛讲师,43岁获何梁何利奖,49岁成为院士,并且在2003年被《Science》杂志评为全球10大科技进展之一。院士的儿子在成长中耳濡濡染,接受学术的熏陶,积极参与实验科研是太正常不过了。

就像我在小区经常见到有快递驿站的小孩帮爸妈送快递,或者家里开店的小孩帮爸妈收钱,这不是同一个逻辑吗,都是利用自身的资源培养小孩的能力。你怎么不去羡慕送快递的小孩身强体壮,开店的小孩数学优良。

其二,大家忽略了宋公子所在的高中的背景,其所在的广东实验中学来头可不小,这所成立于1872年的高中,其前身是清政府设立的清朝留美学童先修班。其在广东省是数一数二的高中,迄今培养出了包括钟南山在内的七位院士,那培养出的学生,其各方面综合能力岂是我们普通人,普通高中能想象的。

我在pubmed里面搜Guangdong Experimental High School,近些年发表文章十来篇。其中还包括一篇一作4.8分的文章(注意是一作,含金量比宋公子高多了)。这样看来宋公子这样的水平在这所高中是司空见惯,足见该高中科研实力令人汗颜。(以下仅附两个文章截图,大家可自行搜索)

图片

图片


公正与无私

宋公子高中发表的三篇文章都是在2017-2018年发表,而宋院士2010年已经是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要真的涉及到学术不端,他完全可以像其他某些教授,院长一样,在他儿子小学阶段就给他儿子挂名,甚至凭借自己的能力让他儿子当上更有含金量的一作,但是他没有,正说明了他的公正无私,全按贡献论作者。另外,在宋某儿子进入大学和研究生阶段,目前还没看到他儿子的挂名文章,要知道这阶段宋院士可是担任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以及中山二院院长,这当中有多少人想给其儿子挂名啊,肯定都被宋院士严正拒绝了。我甚至怀疑以宋公子的能力,这阶段肯定已经有了很多属于自己的科研成果和文章,但是为了师兄师姐的硕士毕业,博士毕业,都无私的奉献了出去。

虽然在我们凡夫俗子看来,SCI文章及其挂名涉及到自己的毕业和之后的就业,晋升以及在单位的立足甚至是收入,但是在宋家父子眼中,这些功名利禄已经不重要了,所以文章挂谁的名字不重要,做好科研,攻克乳腺癌,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一点点贡献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再来说说涉事相关团队的升学和就业。从中山二院的情况通报,我们可以看到,2009年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成立以来,已经培养超过了200名博士,除了大家提到的宋某苏某几个人,其他可真的是各凭能力考进来的,这一点从通报上对两位中山二院在职患病员工的冷漠以及急于撇清关系的态度就可以大概推断,这两位患病员工(博士)与宋某苏某非亲非故(其中患者黄某都被苏某踢出了聊天群)。如果宋院士任人唯亲,完全可以全部安排自己的亲朋好友进入他课题组读博,哪还有咱们普通人什么机会。但是宋院士没有这么做,他严格执行和坚守研究生招生标准,凭能力和实力说话,任人唯贤,而且其实验室毕业的博士,其中一部分优秀者都留在了中山二院乳腺科工作,这其中就包括了通报中的两个患者。所以我觉得不管从研究生招生还是医院就业层面,宋院士都秉承一颗公平公正公开的赤子之心,无愧于人民。

攀登和奉献

虽然中山二院经过一天缜密的调查,得出了结论是三位患者的癌症发病时间均与其读博(和进修)阶段不重叠并推断是个体原因所致。但是网友普遍不买账,仍将患癌原因与实验室安全问题进行了联想(毕竟你说的是整个中心实验室200人,可没说具体苏某课题组多少人)。

另外,实验室安全问题其实是普遍存在的,只要接触实验室致癌试剂或不直接接触(通过气溶胶传播)都有患病风险(居里夫人就是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后患白血病逝世)。宋院士早年留学欧美,一定深知实验安全的重要性,也肯定接受过标准的实验室安全培训。但是宋院士并不惧怕实验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为了攻克乳腺癌的这一难题,父子两代人都投身进了医疗和科研行业,他没有让他儿子选择轻松,安全且赚钱的领域,如金融或管理,而是通过自身的潜移默化,率先垂范,影响着儿子勇攀医学高峰,为人类的疾苦奉献自己毕生的心血。这是怎样一种精神,这是愚公移山,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不服输精神。这完全对得起他获得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一殊荣。

结   语

正如宋院士鼓励年轻人时所说的,创新来源于对前人研究的传承,也植根于扎实的基本功,希望同学们今后要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立意高远,敢于追梦,在未来临床实践和科研探索中勇攀医学高峰。

宋院士果真做到了知行合一。往小了说,感动中国,往大了说,那是配享太庙。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