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陵有盐”预计下月正式对外开放,记者带你提前揭秘……

 冬可燃冰 2023-11-18 发布于江苏

通讯员 广组萱 姚人升 梁安邦

扬州发布记者  姜涛

近日,扬州召开古城保护专家咨询会,邀请了国内顶级专家为扬州古城保护和城市更新把脉献策。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常青在繁忙的会务间隙,特地来到网红打卡地——广陵路上的“广陵有盐”街区参观考察,徘徊品评,思接千载。

常青认为“这是基于进化保护观的活态的保护,是生活的延续”,是“管控下的城市更新和再生”,或许是较为成功的城市更新案例。他建议该项目总设计师、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扬州老乡朱宇晖将“广陵有盐”项目申报建筑设计行业最高级别的勘察设计大奖。

“广陵有盐”项目对扬州古城的保护与更新有怎样的意义,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广陵有盐”开街

新旧空间在这里交织碰撞

9月28日,扬州广陵路城市更新首发项目“广陵有盐”街区开街,首批商户开门迎客。在古韵悠长的贾氏庭院品茶,在摩登时尚的四岸公所漫步……古城消费新场景的面世,吸引了无数游客拍照打卡。“街区入驻商户以传统早茶、文创、沉浸式体验空间为主,预计今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广陵文化旅游开发集团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广陵有盐文化街区是原广陵小学地块城市更新项目,规划面积约1079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656平方米。在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的城市更新原则下,该项目对二分明月楼、贾氏盐商住宅及四岸公所三处文保建筑加以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对原广陵小学教学楼、东关招待所等旧有建筑进行改造更新。

“广陵有盐文化街区建筑设计运用了大量的'新中式’建筑与造园理念,新旧空间在这里交织、碰撞,共同营造了一个真实原生、自由鲜活、有机持续的共生空间。'月、盐、园 ’的文脉汩汩不绝,延续不变,无论是清中叶'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 ’的二分明月楼,还是清末湘、鄂、皖、赣的四省盐务协调机构四岸公所,或是以“江、天、高、宝、仪”多地盐业经营著称的末代盐商贾颂平旧宅的繁华胜景,都得以重现。”朱宇晖说,“在明清扬州古城的核心区域内,以一道修长曲折的楼廊,串连起文保单位贾氏盐商住宅、四岸公所、二分明月楼,和改造后的广陵小学教学楼,就能自然而然地围合出新旧辉映、疏密有致的城市公共空间。传统非遗、国潮文创等业态则为这里注入新的活力。”

与故乡亲密接触

“灵魂线条”勾划出'雅健'风骨

童年时向广陵小学门口好奇地张望,青涩的少年时代,“闪”进楠木厅训练馆旁观看学生练习跳水,直到高中放学时,“混”入明月幼儿园探看贾宅大厅与庭院……广陵路上的四岸公所、广陵小学、贾氏庭园,曾给韶秀之年的朱宇晖留下难忘的美好印象。后来进入同济大学攻读建筑史与园林史专业,他更是时常想起故乡扬州那些寻常巷陌、深邃庭院和亲切俚语,总想让千百遍走过的古城曼妙肌理,永远清晰地刻印在这片多情的土地上。此次广陵路的保护与更新,恰好给了他一次与故乡亲密接触的机会。

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朱宇晖带领的课题组曾广泛征集、钩沉基础资料,历时四载,十易其稿。为便于研究扬州古城各区域的不同肌理特征,甚至填色绘出古城的总平面图,细致到每一幢房屋。其中已迁移至扬州瘦西湖的二分明月楼“桂花厅”之全套测绘资料系由瘦西湖管理处慨赠。而对地块内贾宅主人贾颂平幼子、九十高龄的贾蝶庵先生,以及二分明月楼主人徐佩卿长子、八十高龄的徐金山先生的走访,则让他们获取了亲历者的第一手口述资料。徐金山先生并潇洒自如地手绘图纸,亲自指点校正他们复原三维电子模型。这些都让旅居沪上多年的朱宇晖非常感动,他觉得扬州人对文化故园是留恋的,有感情的,这更给了他保护的动力。

著名哲学家李泽厚曾说“中国所有艺术形态都是线性的”,而扬州传统建筑也都是饱含线条美感的。像脍炙人口的何园二层楼廊,是由北侧蝴蝶厅的曲折进退,转向东侧楼廊的高低跌落,最后又是南侧楼廊的一线甩直开去;个园则是从“壶天自春”长楼向东延伸出二层楼廊,再延展到秋山之巅的拂云亭,整个屋檐一气呵成,也仿佛一条直线甩过去……这些线条既有挺拔之势,又有宛曲之致,堪称统领全园的“灵魂线条”。前人的造园妙笔,给了朱宇晖极大的启发。

朱宇晖深有感触地说,在国保单位和市保单位之间的修缮与更新,仿佛'螺丝壳里作道场,’只有通过低调的S型线条,形成“串楼”、游廊来“架势”——从广陵小学主楼北侧的二层楼廊,到四岸公所中的单层游廊,首尾贯通。一头衔接广陵路,勾勒出热闹的小广场,一头引向南部四岸公所和东部贾宅,形成深邃的庭院区。这一S型廊道时而挺直,时而幽曲,充分体现了陈从周先生所说的扬州园林的“雅健”风骨。

在建筑形态和时代特征把握上,则以“和而不同”为基本原则,取其神而不取其形,既深层次地回应历史,又与之保持恰当的距离。既避免与历史混为一谈,大造假古董,也不与历史形同陌路,沉醉于自我发挥与创造。就像京剧中的“烘托陪”,巧妙腾挪,穿针引线。

而这一切恰恰体现了常青院士所一贯推崇的“拼贴城市”理论,即充分尊重历史城市中,不同时代的建筑风貌“拼贴”,着力于管控历史城区的进化,而不是阻断其进化。毕竟每一年代的建筑都是有其特殊价值的。

不同时代文化叠加

深层次契合现代城市的功能与精神

扬州是一座古城,一座城市的面貌是由很多时代叠加而成的。扬州城的不同区域更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仁丰里鱼骨状肌理的浓浓唐代里坊味儿,湾子街放射型肌理的晚明腔调,都是人们所熟知的,后者还是朱宇晖首先指出的,他忍不住提醒记者。

广陵有盐街区则是体量巨大的清中晚期高档住居与商业街区。民国年间众多银行、钱庄的入驻,更使其金融功能盛极一时。1951年初左卫街拓宽为广陵路一部,后来扬州中百一店即建设于此,街区的商业功能更获得提升,成为城内主要商业中心,凝聚了一个时代的亲切记忆。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这一街区渐渐衰败为低端居住与商业街区,但传统城市肌理仍然保存较好、大型经典建筑、园林群落保存较多,成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建筑遗产价值较高。

“历史街区往往肌理缜密,院落纵横,却缺乏相对开阔而流动的公共空间体系,从而很难融入到现代城市功能中去。我们的保护与活化,会试图在织补旧有缜密机理的同时,适当留虚留白,努力打造低调而流动的公共空间体系,从而在深层次契合现代城市的功能与精神,为未来的功能提振与精神点亮打下基础。”朱宇晖深有感触地说。

从历史中走来,站在新的起点,广陵古城将扛起应有担当,持续放大扬州“三都”品牌优势,发挥古城引流效应,积极推进四大历史文化街区有机串联、整体提升,加快公房回收处置与活化利用,盘活私家园林、盐商老宅、传统民居等资源,大力发展水经济、夜经济、文创经济等,促进文化、商业、旅游相互赋能,人气、商气、烟火气加速集聚,全力将一座生动立体、可观可感的活力古城展现在世人面前。

广陵有盐街区的更新再生,采用EPC模式承包,体现了管理的先进性,既控制了投资成本,又在运营中时尚性,年轻化的现代元索体现而发挥作用,是一个示范,同时,也呼吁古城保护理念,应从规模与数量上向类型与质量上的转变,既要守住法律底线,又要以传承创新作为出发点,体现更新的投资价值。

编辑:束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