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6年妇人到烈士陵园扫墓,儿子突然说道:妈,墓碑上有你的名字

 奥秘趣闻 2023-11-19 发布于黑龙江

前言

“妈妈,那不是您的名字吗?您的名字为什么会出现在烈士陵园的墓碑上呢?”

1986年,刘法玉老人在儿子的陪同下来到烈士陵园扫墓时,发现了这个惊人的事实。

她明明还活着,儿子却看到了与她的名字一模一样的烈士墓碑,而在这墓碑旁边,一个更加熟悉的名字也出现了。

随着这段经历,刘法玉老人年轻时的奋斗往事也逐渐被大众所知晓。

至于这块碑,那上面的名字的确属于她,不过组织上以为她早已经在斗争时期牺牲,所以才有此一举。

这位千里迢迢来扫墓的妇人,有着怎样光荣的往事?

真实身份曝光之后,她的生活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烈士陵园,发现自己

1985年,家住张金口的老人刘法玉遭受了人生中最大的打击,与她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丈夫不幸离世,留她一人踽踽独行。

虽然他们二人有孩子,但孩子已经长大,不可能时时回家陪伴老人。

因此刘法玉心中时常感到孤寂,且这份悲伤的情绪也无处排解。

儿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计划着等到第二年开春之后,带着母亲出去游玩一番,权当散心。

听说了儿子的这个打算,刘法玉提出了一个地点,那就是江西省兴国县。

那里是她的老家,承载了她许多的记忆。

1986年的春天,春暖花开之时,儿子带着她踏上了前往江西的列车。

一路上,刘法玉老人非常兴奋,心情也是前所未有地放松。

自从丈夫去世之后,她已经很久没有感受过像现在这样的舒畅。

列车走走停停,逐渐到达了目的地,他们的第一站,是江西兴国县的烈士陵园。

刘法玉告诉儿子,在遇到后来的丈夫之前,自己在老家还曾有过一段婚姻。

而且,她和第一任丈夫赖来发志趣相投,两人都是红军战士。

只是在革命时期,赖来发在作战过程中不幸牺牲,这对恩爱的夫妻也就此天人永隔。

虽然刘法玉格外悲伤,但是革命工作更加重要,她只能含着眼泪匆匆和丈夫告别,踏上了新的征程。

在这之后发生了许多事情,刘法玉也和部队失去了联系。

辗转多时,她重新结了婚,有了稳定的家庭,也逐渐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当年在炮火连天的环境里艰难斗争的岁月,对她来说好像恍如隔世。

如今她回到老家,第一件事就是去往烈士陵园,看望她已经去世的丈夫,还有那些牺牲了的战友们。

但母子二人谁也没有料到,这一趟旅程,他们竟然会有意外的收获。

两人顺着墓碑一处处找过去,终于找到了赖来发的墓碑,在儿子的搀扶之下,刘法玉对着墓碑恭恭敬敬三鞠躬。

而后她直起身子,眼睛一直盯着赖来发的名字,好像有很多话想说,却不知如何开口。

就在这时,儿子四处打量,却突然在赖来发的墓碑旁边又发现了一座红军烈士墓碑。

而上面的名字正是他的母亲,刘法玉。

儿子的第一反应是同名同姓,毕竟母亲就在自己的身边好好活着,怎么可能成为红军烈士。

刘法玉感觉到儿子拍了拍自己的肩膀,便顺着儿子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同样看到了那块写着“红军烈士刘法玉”的墓碑。

母子二人感到十分惊讶,马上找到了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没过多久,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也闻讯赶到了现场。

一段关于红军刘法玉的往事,在此时被拉开了序幕。

工作人员查阅了相应的资料之后,告诉老人家:

“这个刘法玉烈士,她也是我们江西当地的战士。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被敌人逮捕,我们虽然实施了营救,但她还是牺牲了。”

看了看赖来发的墓碑,他还特意提了一句,刘法玉和赖来发是一对烈士夫妻。

听到这里,刘法玉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她含着眼泪,哽咽着说:

“刘法玉没有牺牲,我就是刘法玉,我还活着。当年我找过组织,但是几乎没有线索,好不容易等到建国,我又没有材料能够证明自己的身份。”

老人的眼泪,此时显得那么酸楚,但同时又满含着喜悦。

她很高兴,因为她今天知道了,组织上从来没有放弃过她们,也没有忘记过她们。

至于当年关于牺牲的误解,刘法玉也解释清楚了真相。

1933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红军队伍当中负责医护和一部分后勤事宜。

革命斗争的局势非常紧张,刘法玉和赖来发每天都有各自的工作需要忙碌。

赖来发还时常跟着大部队一起上战场,两人虽然在同一处,但相见的机会也并不多。

然而就在一年以后,赖来发英勇作战牺牲了。

1935年,刘法玉和另一位名叫钟三秀的战友接到了一个重要的任务。

她们需要去和附近根据地一位姓曹的医生接头,从对方手中拿到药品,回来给红军治病治伤。

战争年代,药品有多么重要可想而知,刘法玉和钟三秀不敢耽搁,即刻出发朝着目的地赶去。

身份暴露,勉强存活

为了掩人耳目,刘法玉和钟三秀刻意做了乔装,把自己伪装成乞丐的模样。

幸运的是,在到达曹医生的诊所之前,她们两人都没有遇到任何的危险,三人成功接头,拿到了该拿的药品。

然而就在碰面之时,国民党反动派却找了过来。

曹医生为了保护两位战友,主动选择暴露自己,吸引敌人的火力,孤身一人走向了牺牲的结局。

刘法玉和钟三秀没有犹豫,立刻拔腿向外跑去。

她们二人不畏牺牲,但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得把这批药品带回红军驻地。

可国民党反动派还是追上了她们,并且将两人抓入了监狱。

不管经历了怎样残酷的刑罚,两个人都死死咬住牙关,半个字也不肯透露。

她们唯一担心的事情在于,无法准时把药品带回根据地,受伤的红军战士们又得被耽搁了。

与此同时,部队上在积极策划营救行动,当国民党反动派开着扣押她们的车辆前往行刑地点时,一场激战发生了。

刘法玉和钟三秀不想给同志们拖后腿,所以在枪战发生之时,她们非常果断地跳下车辆往前跑,但一不小心摔下了山崖。

在那之后,刘法玉便抵不住连日来的痛苦和疲惫,两眼一黑晕了过去。

等她醒来时,身边已经空无一人,钟三秀也不知所踪,她只能拍拍身上的尘土,爬起来继续往前走。

前路充满了不确定性,她也不知道自己将走向何方,只能凭着感觉一点点寻找,想要联系上党组织。

然而在反围剿斗争时期,红军的行军速度非常快,战略转移策略也十分灵活。

哪怕刘法玉提前得知了一支驻军部队的消息,连夜赶过去,最后得到的也只是部队已经转移的回答。

就这么一路辗转,刘法玉流浪到了张金口,遇到了当地的一位农民。

她被这位好心人接回了家中,受到了体贴的照顾,身体状况也在一点点好转。

与此同时,她也没有放弃过联系党组织,一直在留意周边的消息。

后来她和这位农民结成了夫妻,生下了孩子,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们的日子就慢慢安稳了。

刘法玉不是没有尝试过在建国后联系当地的政府部门,可是凭她的一言之词,政府工作人员也不能确定什么。

于是,她逐渐放下了证明自己身份的执念,选择当一个普通的小老百姓。

如果不是丈夫离世,她可能一辈子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去,也不会知道,原来自己的名字早就已经被镌刻在了烈士墓碑之上。

直到几十年后,她讲出了自己的故事,真相才终于大白。

老友相见,各自安好

这一次在烈士墓碑和种种事实面前,刘法玉证明了自己的身份,她的英勇事迹也终于曝光。

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1987年,刘法玉被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见到了一位同样白发苍苍的老妇人。

而这个人就是她的老战友、老朋友,钟三秀。

她激动地说:

“当年我醒来之后,就一直没有看到你,我还以为你已经牺牲了。真好呀,我们都还活着,都看到了新中国的太阳。”

钟三秀同样也格外激动,两人颤颤巍巍地抱在一起,尽情体会着故人重逢的喜悦。

据她所说,她当年滚下山崖,醒过来之后也没有看到刘法玉。

不过她比较幸运,成功找到了党组织,没有经历长时间的颠沛流离。

建国之后,她被分配到了一家工厂上班,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工人,一直兢兢业业地劳动。

她也以为刘法玉已经牺牲,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还能再见到这个共患难的战友。

因为“活烈士”的身份曝光,刘法玉受到了许多采访,有人问她,有没有想过向政府提一些照顾自己的要求。

她非常果断地回答:

“当然没有想过,也不可能这样想。我们参加革命,那都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可不是为了提什么要求。这些事情,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她还是过着清贫的生活,还是鼓励儿孙们自力更生。

政府提出为她发放津贴,她坚决拒绝,一点好处也不肯接受。

一个老兵的坚持,总是这么令人动容。

不过,她还是向兴国县政府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

她希望在自己去世之后,能够被葬在属于刘法玉的烈士墓碑底下,这块碑,她希望不要被拆掉。

刘法玉以红军的身份为荣,也时常怀念着赖来发。

所以去世之后,她希望能够回到自己心心念念的地方,以自己最光荣的身份长眠。

对于这个要求,兴国县政府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也对这位老英雄由衷敬佩。

结语

机缘巧合之下,刘法玉活了下来,但党组织却误以为她已经牺牲,所以才有了那块烈士陵园当中的墓碑。

她始终铭记着红军的身份,也从来没有忘记过那段峥嵘岁月,这段经历,让所有知晓真相的人都非常感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