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讲课。 上节课我们讲了经络的标本,讲了标本之处的应用,那标本除了前面所说的标本之处以外,还有本输标输,所谓本输,也就是在本处的输穴,所谓标输,也就是在标处的输穴。 那本处的输穴都有哪些呢?从道理上来说,可以说所有在本处的穴位都可以称为本输,而最常用的呢则就是我们所谓的五输穴了。就像我们说人体处处可以说皆是穴位,无一处不是穴,而定下来的穴位呢,则就是经穴,三百六十多个。所谓经穴,一是指经上之穴,另一个意思呢,就是指经常之穴,恒常之穴。再比如我们说中药,可以说无物不是药,但确定下来的药材呢,则是有限的,我们说中药就是特指这些药材。五输穴是最常用之穴位,所以我们一般说本输,也就特指五输穴了。 五输穴,也就是井荥俞经合,每条经有五个穴位,其皆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灵枢本输篇: 肺出于少商,为井木,溜于鱼际,为荥,注于太渊,为俞;行于经渠,为经,入于尺泽,为合。 心出于中冲,为井木,流于劳宫,为荥,注于大陵,为俞,行于间使,为经,入于曲泽,为合。 肝出于大敦,为井木,溜于行间,为荥,注于太冲,为俞,行于中封,为经,入于曲泉,为合。 脾出于隐白,为井木,溜于大都,为荥,注于太白,为俞,行于商丘,为经,入于阴之陵泉,为合。 肾出于涌泉,为井木,溜于然谷,为荥,注于太溪,为俞,行于复溜,为经,入于阴谷,为合。 膀胱出于至阴,为井金,溜于通谷,为荥,注于束骨,为俞,过于京骨,为原,行于昆仑,为经,入于委中,为合。 胆出于窍阴,为井金,溜于侠溪,为荥,注于临泣,为俞,过于丘墟,为原,行于阳辅,为经,入于阳之陵泉,为合。 胃出于厉兑,为井金,溜于内庭,为荥,注于陷谷,为俞,过于冲阳,为原,行于解溪,为经,入于下陵,为合。下陵也就是足三里。 三焦者,出于关冲,为井金,溜于液门,为荥,注于中渚,为俞,过于阳池,为原,行于支沟,为经,入于天井,为合。 小肠者,出于少泽,为井金,溜于前谷,为荥,注于后溪,为俞,过于腕骨,为原,行于阳谷,为经,入于小海,为合。 大肠,出于商阳,为井金,溜于二间,为荥,注于三间,为俞,过于合谷,为原,行于阳溪,为经,入于曲池,为合。 是谓五脏六腑之俞,五五二十五俞,六六三十六俞也。 这六十一个穴位大家是需要记住的,以此为十二经之本,基本上把这些穴位用好,就可以对治大多数的疾病了。 五输以分五行,自井穴开始,顺次而生。阴者,阳化,以木气为始,其井穴皆属木,阳者,阴成,以金气为始,其井穴皆属金。自井而后,阴经木火土金水,阳经金水木火土。故阴经,井木、荥火、俞土、经金、合水,阳经,井金、荥水、俞木、经火、合土。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手足三阴和手足三阳各有六条经脉,每条经上都各有五俞,那阴经应该是五六三十,阳经应该也是五六三十,为什么阴经是五五二十五,而阳经却是六六三十六呢? 这是因为灵枢本输篇在讲阴经五俞的时候,只讲了手太阴肺、手厥阴心主、足太阴脾、足厥阴肝和足少阴肾,而没有讲手少阴心,所以就只有五五二十五俞。后来在邪客这一篇里黄帝问了,说,手少阴之脉,独无俞,何也?岐伯曰:少阴,心脉也。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脉也,故独无俞焉。也就是说心脏呢,它是不受邪的,心脏所受邪皆出于心包,所以心经呢,就没有五输了。 这个五输主要是用来治脏病的,也就是主要是用来治脏腑之病的,而不是用来治经病的。比如一个人胳膊痛,痛在手少阴心经上,那这呢属于是经病,而其脏并无病,所以呢就不是取五输去治,而是取标本之处去治。那手少阴心经之本在哪里呢?在兑骨之端,也就相当于是神门穴,所以就取神门穴去治。 经中,黄帝曰:少阴独无俞者,不病乎?岐伯曰:其外经病而脏不病,故独取其经于掌后锐骨之端。就是这个意思。那五输穴可不可以用来治经病呢?当然也是可以的呀,因为五输本来就属于本输的一部分嘛。后人补充了手少阴心经的五输穴,像神门就是属于五输穴中的俞穴。所以言五输,也就包含了标本在里面了。 那六腑为什么又是六六三十六呢?这是因为六腑除了有五输之外,还有一个原穴。这个原穴又是什么意思呢?原穴其实原本指的是五脏的原穴,灵枢九针十二原篇就只讲了五脏的原穴,而没有讲六腑的原穴。五脏的原穴就是五输中的俞穴,也就是井荥俞经合中的俞穴。五脏之原穴皆以太或大命名,肺原太渊,心原大陵,心这里指的就是心包,大陵是心包经的穴位,肝原太冲,脾原太白,肾原太溪。左右各有一个,这就是十个。然后除五脏之外,还有膏原鸠尾,肓原脖胦,鸠尾在心下,脖胦在脐下,鸠尾、脖胦各一,所以一共是十二个,称为十二原。 而阳经为什么不是以俞为原,而是又单独置了一个原穴呢?这是因为我们之前讲过的人身经络总的来说,足经比手经要大,足经有根结,而手经没有根结,阳经比阴经要大,阳经有根溜注入,而阴经没有根溜注入,经之离合,阴经合于阳经。原穴为真气自三焦之所通,三焦连于五脏而别出六腑,故六阳经者皆各有一原穴。 伐木者,伐其本,我们治病当然也以本输为主,五输穴既包含了脏腑之五行,又包含了标本在其中,所以五输穴的应用就特别的广泛。 那五输穴怎么用呢? 第一种用法,按五变来分。 井主脏,荥主色,俞主时,经主音,合主味。 所谓五变,比如说心脏,它有五种病变。其脏变,也就是心脏本身受伤,取在井,也就是心经之井穴,其色变,心主赤,比如一个人面见赤色,取在心之荥穴,时变,也就是时好时坏,取在俞穴,音变,心音徵,如果一个人见徵之声,治在心经经穴,其味变,心味苦,如果一个人口中发苦,取在心经合穴。其它诸经皆仿此。 故经言,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俞,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是谓五变也。 第二种用法,按外候来分。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经主喘咳,合主逆气而泄。 这个呢,是难经的分法,其和内经五变的分法其实是相通的。井主脏之满实,荥主身热,身热则色变,俞主体重,乍有轻时,经主喘咳,喘咳则音嘶,合主逆气而泄,得之饮食。 第三种用法,是按五行生克来分,有子母本原之用。 五输之穴,其井治脏,荥俞治外,经合治内,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不盛不虚,取其本原。 举例,比如手太阴肺经,肺属金,肺经五输穴分别为少商井木、鱼际荥火、太渊俞土、经渠经金、尺泽合水。经渠穴属金,肺也属金,其属性相同,那经渠就是肺经的本穴。太渊属土,土生金,太渊就是肺经的母穴,虚则补其母,肺虚就补太渊。尺泽属水,金生水,尺泽就是肺经的子穴,实则泻其子,肺实就泻尺泽。其它诸经皆仿此。 这样每条经络都有脏腑对应的母穴、子穴和本穴,取其穴就可以对治脏腑虚实之病。 另外,因为井穴一般都在手指或足趾末端,其穴位比较小,扎上去也比较疼,不方便进行补泻操作,所以一般补井当补合,也就是当需要补井穴的时候就不取井穴,而是取合穴来补,因为合为井之母。而如果要泻井穴呢,就直接点刺出血即可。 这就是五输穴的基本运用,五输穴相当于把整个经络脏腑的补泻都包括在里面了。 故经言,本输者,皆因其气之虚实疾徐以取之,是谓因冲而泻,因衰而补,如是者,邪气得去,真气坚固,是谓因天之序。 针刺之道,其在终始,终始之道,其有标本,标本之外有五输,有根结,有根溜注入,有俞募之治,有会郄之治,有原络之治,有八脉之会,有经脉之交,还有经外奇穴。此外,还有五刺、九刺、十二刺,还有补泻手法等等。我本来想把这些都慢慢跟大家讲一讲,可是我发现如果这样讲下去的话就太多了,估计几十节课都讲不完。我们是基础课,所以就不能再讲这么多了,这些只能等有时间我们专门讲针灸课的时候再讲。大家明白经络的基本结构,明白终始标本,学会五输穴的使用,基本上也就可以慢慢入门了。 我们关于针灸的基础课程就讲这么多。 我说过,我是带领大家从山顶上往下看,当你把我们讲的基础的内容了解了以后,再去看其它的内容,就一目了然了。比如像我们讲的针灸的内容,神针中一个手针、耳针,气针中一个平衡针法,就都足够别人专门开一门课的了。很多人得之一端,便私为鸿宝,以为不传之秘,其实黄帝岐伯都无所秘,我们又有什么好秘的呢?就像很多人所谓的秘方一样,仲景之方哪一个不是秘方?仲景又有什么好隐瞒的呢?医学本是活人之术,不应该有所隐瞒。当然了,我们有些配方属于是国家保密配方,这些是出于保护的需要,为了不被人拿去滥用,这就另当别论了。 好了,今天我们就讲这么多。 归真按:我们基础课程本来一共是八十一讲,寓九九归真之意。第八十一讲已经写完了,是关于如何静心、练气的内容,因其本与医学基础无涉,故舍去,未录入。况灵素难经皆八十一篇,后学之人未当与之比拟也,故基础篇只以八十篇而结。西游玄奘取经,经九九八十一难而取回,后经书于通天河落水,被水沾破而不全,玄奘懊悔,而行者谓之曰,天地本不全,经书不全亦应此不全之妙也。此天地悠悠,凡事皆未可尽也。 以上,归真医学基础篇完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