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一家日本模具企业的设计标准

 龙书意 2023-11-19 发布于广东

回想工作二十余载(模具行业十年,产品研发十一年),算得上是制造行业的一个老兵,科技在进步更是一位新兵蛋子吗,但追求成为一个精兵的目标一直未放弃。粗略计算那些年设计的模具差不多有500套+,基本以外资为主,产品开发经手的有200+左右,在宏强每年新品差不多60+,自己做设计公司又几年,所以累计数量比较多。在一个行业能坚守20年以上基本都是兴趣爱好使然,无关生活,我也没有成为一个意外。

今天分享内容为一家日企的模具设计规范,因内容比较多会分三次分享。虽然时隔10年有余,里面的内容再次读起来依然觉得受益匪浅,正所谓温故而知新,理解和认知孑然不同,希望与君共勉,在产品的路上越走越远,我们都能收获颇多。

目录

图片

1. 成型机台参数:

图片

成型机台参数决定了可以注塑多大的产品以及模具尺寸需要符合注塑机的基本参数,其中与产品相关的参数如锁模力、射出重量等,与模具尺寸相关参数如开模最大距离、模具厚度、模板尺寸、开模行程等,需要在模具设计时充分考量。

2.塑膠模具零件名稱:

图片

图片

3.模具零件命名規則 :

一. 模架

图片

二. 模仁

(1).母模仁命名以“2”開頭,以最大的一塊爲 200,其餘入子按順序排列 201,202⋯⋯ 如果 201 中還有入子,則命名爲 20101,20102⋯⋯,其餘以此類推。 

(2).公模仁命名以“3”開頭,以最大的一塊爲 300,其餘入子按順序排列 301,302⋯⋯ 如果 301 中還有入子,則命名爲 30101,30102⋯⋯,其餘以此類推。 

三. 滑塊

滑塊命名以“S”開頭,按順序排列 S01,S02⋯⋯ S01 上的所有入子及配件(壓塊,耐磨板)均以“S01”開頭,如 S0101, S0102⋯⋯,先入子後配件,其餘以此類推。

四. 斜梢

斜梢命名以“K”開頭,按順序排列 K01,K02⋯⋯ K01 上的所有入子及配件(斜梢座,耐磨板)均以“K01”開頭,如 K0101, K0102⋯⋯,先入子後配件,其餘以此類推。

4.模座尺寸取值原則:

影響因素: 

1. 塑料種類 

2. 生產量 

3. 機構 

4. 靠破面、插破面 

5. 加工方式 

6. 二板或三板模 

7. 成品結構

图片

5.DME(英制)模具設計規格:

图片

1.公母模定位銷;2.導銷裝置在母模;3.於公模導銷襯套底部作排廢料槽 4.快速接頭用 NPT,且須作沉頭並打上 IN #X,OUT#X(如無特殊規定不可使用密封圈);5.回位銷要有彈簧;6.尺寸標注用英制[公制]兩種表示;7.安全鎖塊 兩組;8.銑鎖模溝,公模銑通,母模不銑通;9.使用直束子四組;10.頂出板導銷;11.專用圖框;12.撬模角在母模側;13.剖面線 SECTION X-X;14.Gate 細部放大圖;15.PL 面排氣槽和放大圖;16.各零件材料表請詳細書寫,含尺寸,材 質,硬度,數量;17.模具圖內不可有中文字;18.零件必須使用 DME 規格;19.定位環用Φ3.990〞,灌嘴 R 為 0.5 〞。

6.拔模斜度的選取 :

一.拔模斜度根據產品圖紙確定或與客戶檢討確認。 

二.拔模斜度取法符合最大實體原則,具體如下: 

1. 一般成品的拔模角(α)視成品高度(H)取值 H<50mm α=1° H≧50mm α=0.5° 。

2. 咬花面的取法視咬花等級來選取,具體參見附表 。

3. 加強筋的拔模斜度取法: 

A:有標示筋的端部和根部尺寸,則斜度不是整數,依端部和根部尺寸做,如圖(1)

B:隻標筋尺寸,則依最大實體原則取α=0.25°~1°,注意筋端部不可太薄,要求端部尺寸 ≧0.8mm,如圖(2)

图片

4. 加強筋單邊拆入子,拔模斜度取法:

A:做單邊斜度,如圖(3) 

B:做雙邊斜度,分兩種情形: 

(1):筋斷面是平面,如圖(4) 

(2):筋斷面是斜面或曲面,如圖(5)

图片

5. 斜度的基準點如無特別要求,按可修(最大實體)原則選取,優先滿足外觀面(一般為母 模面,如圖(6)

图片

6. 重要尺寸控制在公差范圍內,如圖(7)

图片

7. 考慮加工的方便性,可以將拔模斜度取一樣,如圖(8) 

图片

8. 對非重要孔,筋,BOSS 等,為方便脫模,可增大拔模斜度,如圖(9)

图片

9. 筋斷面特殊,一般依筋端部根部要求做,如圖(10) 

图片

7.咬花拔模角度確認:

图片
图片
8.入子拆法 :
一. 拆入子的目的 
1. 方便加工與維修 
模具是相當復雜的零件,在加工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結構復雜、特殊的形狀,這 些形狀加工困難,並且不易維修。對於這些形狀,可以以拆入子的方法來降低其加 工與維修難度。 
與之相關的問題點: 
A. 放電:速度慢,要做電極,且做自然不易排氣,難成型; 
B. 線割:成型周邊與筋底沒有貫通,無法加工; 
C. 銑:由於刀具規格受深度限制,加工不到位; 
D. 磨:筋需貫通 
2. 利於成型和脫模 
當成品中有較深的筋或其他不易成型的結構,這些結構在成型時易造成射不飽,燒 焦,接痕等缺陷。拆入子可以相當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入子周邊的間隙不僅可以 利於成品在成型時增加排氣,並且也防止成品在脫模時可能出現的真空粘模情況。 
A. 圖(1)中筋太深且薄,如果不拆入子很難充滿,而且會燒焦 。
B. 圖(2)中若不拆入子,容易出現包風現象,而且在頂出時會因真空而頂不出。
图片
3. 替換入子,增加模具強度 
在模仁或滑塊等成型零件上有小面積插破(或靠破)時,為了增強模具強度,提高模具 壽命,可以把插破(或靠破)部分拆入子後,用較好的材料替代 圖(3)中公模高出 PL 面的部分較薄,且須插破,使用一般材料強度不足,將其拆成入子, 用較好材料替代(比如彈簧鋼),可以增加模具強度 。
4. 節省材料,降低成本 
在模仁或滑塊等成型零件上,當部分形狀高出其他面很多,或者不利於加工時,可以拆 入子來節省材料,降低加工成本 圖(3)中公模高出 PL 面的部分若不拆入子,則公模備料將高出一大截,且加工也費時, 成本將有很大的浪費 。
二. 入子拆模線應注意的事項及拆模要點 
1.原則:在盡可能滿足客戶外觀要求和保証良好的成型情況下,力求簡捷,加工方便,節 約材料,降低成本。 
2.對於大型拼裝模具拆入子,其形狀盡可能規則,且長、寬尺寸盡可能取整,以減少因機 械精度等原因造成的加工誤差,可有效防止組裝偏位造成的合模困難 。
3.公母模入子的靠破面處 a≧2mm,避免因強度不足靠不死造成的毛邊,若圖面尺寸無法滿 足要求,則傳真客戶協商解決方案。
  4.避免入子尖角靠破,入子尖角處靠破易塌角,造成成品有毛邊,可按圖(5)做適當的修改, 可避開在 R 角處產生斷差,又增強了入子尖角的壽命。

图片

5.形狀復雜,加工困難,不易成型,有多處配合需多次修配的地方考慮拆入子(注:需事 先檢討,要不影響外觀)。
6.產品外觀面(母模)盡量不要拆入子,如必須拆入子,則需事先與客戶確認入子的拆法 後方可進行。
7.筋的拆模
A.筋拆入子的確定
1.一般筋較深(≧10mm)時考慮拆入子成型 。
原則:優先考慮研磨加工,可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 。
優點:有利於排氣,易於成型;加工工序可以有機調配,靈活性大,方便編排加工,縮短整套模具的周期;避免放電加工周期長,精度差等不利因素;打光方便 。
缺點:溢料的可能性增大;裝配難度有所增大;增加了模具設計(水路、頂針等)幹涉的系數;模具強度相對降低。
2.筋較淺時(<5~10),可考慮拆整體。
B. 筋的拆模形式 
1.重要筋的 R 角 筋的先端不允許有毛邊時的入子處理,如圖(6)。
2.不重要筋的 R 角 當筋的先端兩側有 R 角時,沿 R 角棱線拆入子,如圖(7) 當筋的先端為直角時,入子拆法如圖(8)。

图片

三. 入子的形式及尺寸取值 
A. 圓形入子(型芯) 
1.對於不需周向定位的型芯,其台階尺寸直接參考頂針標準。
2.對於需周向定位的型芯(頂部有插破,靠破或圓周上有形狀)。
2.1 小直徑(可頂針替代型) 一般用頂針替代,尺寸依頂針而定,如圖(9) R:取規格銑刀半徑 L:保証頂針裝入後取整數。  
2.2 大直徑(非頂針替代型),如圖(10) H:盡量取大,方便車床裝夾,減小配合長度 L W:取值參考頂針標準 D:D=d+2W R:取規格銑刀尺寸 L:大於 D 2~5mm。

图片

B. 方形入子(平面為規則外形)
1.外形尺寸盡量取整 
2.台階尺寸 R:取規格銑刀半徑 H:通常取 5mm W:約 2.5mm,取 L 值為整數 C. 異形入子(平面為非規則外形) 異形入子的外形輪廓一般用線割加工,若有台階,應注意台階方向,並且台階兩 邊盡量留對刀距離,以便台階後加工。

图片

四. 入子定位 

图片

图片

图片

其他章节内容将抽时间陆续上传吗,希望您可以耐心等待,用心看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