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兰西空战利箭:“米卡”空对空导弹

 兰州家长 2023-11-19 发布于甘肃

“米卡”空对空导弹是法国马特拉公司研制的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1996年开始服役,可由“阵风”战斗机、“幻影”2000战斗机和F-16“战隼”战斗机等战机发射。

法兰西空战利箭:“米卡”空对空导弹

基本参数长度:310厘米;直径:16厘米;翼展:32厘米;重量:112千克;最大速度:4马赫;有效射程:50千米。

“米卡”(MICA)是法语Missile d'interception et de combat aérien的缩写,意为“拦截与空战导弹”,是法国马特拉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自行研制并装备部队使用的第四代空对空导弹,以取代“马特拉”超级530F/D中距拦射导弹和R550“魔术”2近距格斗导弹。早在1979年马特拉公司研制成功“马特拉”超530D并改进发展“魔术”R550空对空导弹时,法国国防部开始考虑发展更先进的空对空导弹,以对付先进的高机动战斗机、直升机和巡航导弹。

经过一年多的论证,法国军方确定了采用可互换的雷达/红外导引头、推力矢量与气动力控制结合、中距拦射兼顾近距格斗的空对空导弹方案。1981年年底正式开始研制,1982年10月在法国西南部的朗德试验中心首次进行推力矢量喷气偏转控制系统地面试射,1983年10月进行非制导地面试射,1985年年初完成可行性验证、进入工程发展阶段。

1987年5月法国国防部批准全面工程研制并与马特拉公司签订3.27亿美元的研制合同,1989年1月在朗德试验中心首次进行主动雷达型样弹地面试射并命中CT20靶机,1990年年初开始在“幻影”2000战斗机进行载飞和试射,到1992年1月共进行20多次地面和空中试射。1992年1月9日在“幻影”2000战斗机上首次进行中距拦射迎头攻击并命中CT20靶机,同年进行红外成像型导弹的地面试验,1994年开始红外成像型导弹的空中试验,1995年开始红外成像型空中试射,1997年完成研制工作。

法兰西空战利箭:“米卡”空对空导弹

“米卡”空对空导弹(红外制导型)

“米卡”空对空导弹有雷达制导型和红外制导型,分别在1996年和1998年服役,法国空军和海军总共购买3000枚,两种型号各1500枚。此外,“米卡”空对空导弹还大量外销,如中东的卡塔尔订购雷达型“米卡”导弹,到1995年国外订购总数达2000。1993年的单价为40万美元(雷达型)和17万美元(红外型)。

法兰西空战利箭:“米卡”空对空导弹

“米卡”空对空导弹(雷达制导)

“米卡”空对空导弹的制导方式有主动雷达制导(MICA RF)和被动红外成像制导(MICA IR),其中前者用于中距拦截,而后者用于近距格斗,通过更换导引头即可使战斗机兼具中距拦射和近距格斗能力,进一步扩大了该导弹的战术使用范围。在近距格斗时,可以采用主动雷达型并在发射前锁定目标,也可以采用红外成像型在发射前或发射后锁定目标,从而获得“射后不管”的能力。在中距拦截时,采用主动雷达型,其制导体制为初段惯性制导、中段载机指令修正、末段主动雷达制导,与机载边跟踪/边扫描雷达配合,可以同时攻击6~8个目标。

法兰西空战利箭:“米卡”空对空导弹

法国空军“阵风”战斗机的超强挂载,其中包括4枚“米卡”空对空导弹

“米卡”空对空导弹采用常规气动外形布局,沿弹体配置带矩形边条翼的长弹翼和尾舵,火箭发动机喷口内装有4片转向舵,与空气动力控制舵面相结合,使导弹获得较大的机动能力。两种制导原理的“米卡”导弹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是头部整流罩形状,采用主动雷达制导的“米卡”型装有尖锐的陶瓷制雷达天线罩,被动红外成像制导的“米卡”则是钝头的玻璃整流罩。

“米卡”空对空导弹堪称法国导弹科技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法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主力空战装备,还随着“幻影”-2000战斗机出口到阿联酋、希腊、印度等国。“米卡”导弹以其独特的设计思想、优良的性能成为现役第四代空对空导弹中的佼佼者。

法兰西空战利箭:“米卡”空对空导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