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的传人,可知“龙”有几种?

 乐道子真 2023-11-20 发布于福建
图片

图片

注意警惕西方邪龙

图片
图片

龍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常用来象征祥瑞。

在《礼记·礼运第九》中,龙与凤、龟、麟一起并称“四灵”。它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人的民族图腾。在生肖中,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

图片

青龙

青龙:为“四圣”、“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与“天之四灵”之一,又称为苍龙,代表东方,青色,因此称为“东宫青龙”。

图片

应龙(飞龙)

应龙:又名飞龙,亦作黄龙。背生双翼的龙,据《述异记》记载:“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又千年为应龙。”据说当年轩辕帝有名大将就是应龙,主要功绩有斩杀蚩尤、夸父。而第四次进化,又会经历更大的改变。传说角龙历经千年,会长出一对翅膀,叫做应龙,这是龙的最终形态,又叫老龙。

图片

图片

虺(huǐ)

虺(huǐ):《述异记》载:“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是龙的幼年期。

图片

按照古籍记载的神话和传说,龙一生要进行四次变态,也就是四次进化,每一次外形都会发生变化,名称也不同,幼年和成年,只有成年的才叫龙。对应人来说,就是幼年、少年、成年、中年和老年的区别,五种时期,四次进化。

图片

虬(qiú)

虬(qiú):据古籍记载,幼年形态的龙,叫做虬龙。《说文解字》:龙无角者。各本作龙子有角者。今依韵会所据正。然韵会尚误多子字。李善注《甘泉赋》引《说文》虬,龙无角者。

图片

螭(chī)

螭(chī):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是一种没有角的类龙生物。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螭龙寓意美好,吉祥,招财,也寓意男女的感情。

图片

图片

蛟(jiāo)

图片

蛟(jiāo):虬龙长到500年,就会进行第一次进化,变成蛟龙。关于蛟龙的相貌,古籍记载略有不同,总得来说,蛟似蛇而四足,无角,形态非常接近一般意义上的龙,只是比龙细小一些。传说蛟龙千年才能第二次进化为真正的龙。蛟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水龙,一般栖息在湖渊等聚水处。蛟龙若遇雷电暴雨,必将扶摇直上腾跃九霄,渡劫后可化真龙。甚至成为凌驾于真龙之上的神龙。一般泛指能发洪水的有鳞的龙。

图片

蟠龙

图片

蟠龙:指蛰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龙,龙的形状作盘曲环绕(伏在地上或盘成一团的龙)。但是“蟠”也用来指蚯蚓等地下的虫,所以蟠龙是逊于蛟龙的无角下等水龙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一般把盘绕在柱上的龙和装饰庄梁上、天花板上的龙均习惯地称为蟠龙。在《太平御览》中,对蟠龙又有另一番解释:“蟠龙,身长四丈,青黑色,赤带如锦文,常随水而下,入于海。有毒,伤人即死。”把蟠龙和蛟、蛇之类混在一起了。

图片

云龙

图片

云龙:云雾缠绕的龙。龙和云是结合在一起的,云,是产生龙的基础。而龙嘘出的气便成了云。云龙纹就是云和龙的共同体,将龙的头、尾、脚“打散”又和抽象的云融汇在一起,显示出一种似云非云,似龙非龙的神秘图案。

图片

望龙

图片

望龙:头部呈侧面的龙。

图片

行龙

图片

行龙:传说鲤化蛟,蛟化龙,而当龙达到一定境界时,会化为行龙。

图片

鱼化龙

图片

鱼化龙:鱼化龙是一种龙头鱼身的龙,亦是一种“龙鱼互变”的形式,这种形式古代早已有之。《说苑》中就有“昔日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的记载,民间还有“鲤鱼跳龙门”,龙鱼互变古已有之。

图片

蜃龙

图片

蜃龙:蜃栖息在海岸或大河的河口,模样很像蛟,也有可能是其中的一种。蜃具有不可思议的能力,就是从口中吐出的气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幻影。这些幻影大多数是亭台楼阁,美轮美奂,是谁都没见到过的豪华,从窗口里可以看到穿戴华丽的人们在活动。这就是常说的海市蜃楼。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火龙

火龙:《清史稿》:“浮山有龙飞入民间楼舍,须臾烟起,楼尽焚“、”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七日,葭州赤龙见于张体两川围中。六月初七日,高平火龙见于石末村“、”五十六年六月,莒州赤龙见于龙王峪,先大后小,长数丈,所过草木如焚“。

图片

图片

角龙

角龙:指有角的龙。据《述异记》记述:“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真龙和蛟龙完全是两种层次的生物了,这是龙最大的一次“变态”,而龙还可以继续第三次进化,龙五百年为角龙,即长角的龙。

图片

黑龙

黑龙:传说是黑龙王,是北海龙王的祖先,中国神话中全身墨黑色的龙。《淮南子》中记载: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级,杀黑龙以济冀州。黑龙的实力强到大地之母女娲动手将其斩杀。黑色的角色是坏的,乃为水精,祸乱冀州。后世有“娲皇杀黑龙而定水位,高祖斩白蛇而开火运”一说。

图片

烛龙

烛龙:别名烛九阴,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钟山之神,据《山海经》中记载,《海外北经》云: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大荒北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烛龙”。烛龙是人面蛇身的形象,赤红色,身长千里,睁开眼就为白昼,闭上眼则为夜晚,吸气为冬天,呼气为夏天,又能呼风唤雨,不喝水不进食,不睡觉也不休息。

图片

图片

编辑完毕,又找到一些新内容,作一个补充吧……

上古十大神龙

附:

龙,在古代中国人的信仰中是最神异的灵兽。它神奇、威严、吉祥、灵动,寄托着人们的瑰奇的想像。数千年来,人们在创造和完善龙的形象的同时,还为它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家族。

上古时代,龙有极强的战斗力,呼风唤雨,甚至移星换斗都不在话下。然而到了《西游记》时期,四海龙王的法力,实在有点难堪,不知道有没有愧对他们的先祖。

1祖龙:龙之祖先


混沌中孕育出的神兽,争霸天下,屠戮异族。

据传,盘古开天辟地后,四大混沌元素渐渐演变成金、木、水、火、土五种始元素。

在演变过程中,四大混沌元素互相融合,又孕育出三位混沌神兽:祖龙、元凤、始麒麟。

他们各自繁衍生命······

祖龙诞生出统领鳞甲类生物、执掌海洋的龙族;

元凤诞生出统领飞禽、执掌天空的凤凰族;

始麒麟诞生统领走兽、执掌大地的麒麟族。

于是,三族共同统治洪荒的时代到来了。但是,随着族中成员的增加,大地资源又有限,三族开始了漫长的争斗。龙族因为天生肉身强横,无惧普通攻击,立于不败之地;凤凰族则依靠重生天赋苦苦支撑;麒麟一族繁衍迅速,也可以勉强维持。

但由于龙族繁衍能力太弱,战争伤亡惨重,时间久了,龙族慢慢处于颓势。加之凤凰和麒麟联合,龙族在数量上处于下风。于是,祖龙决定殊死一搏,发动了神兽之战。这一战打得天昏地暗,异常惨烈,洪荒世界被严重破坏,最后纷纷陨落。

战斗也波及甚广,生灵十不存一,各种上古神兽消亡。这段时期,因道教元始天尊年号称为龙汉,故称龙汉大劫。龙汉大劫后,祖龙杀伐太凶、业戾太深,以至于自身气运尽丧,被囚禁在昆仑山下的龙泉洞内,永世不得翻身。

2烛龙:据传为盘古身体部位所化


别名烛九阴,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钟山之神。

据《山海经》中记载,人面蛇身,赤红色,身长千里。睁开眼就为白昼,闭上眼则为夜晚,它的双眼折射出的光芒能照透九幽黄泉下的冥界。吸气为冬天,呼气为夏天,一呼吸,就成万里长风,撼动天地。能呼风唤雨;不喝水不进食,不睡觉也不休息。

3应龙:中央黄帝黄龙王


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

相传,黄帝战蚩尤时,应龙斩蚩尤、夸父,禹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入海。

应龙,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

4青龙:东方青帝,东海龙王祖先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灵兽,传统文化中的四象之一。

《淮南子》卷三记载: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故而青龙或为四象之首。

5苍龙:西方白帝,西海龙王的祖先


苍龙,有三种含义:龙名、马名、黄道东方七宿总称——青龙。

苍龙的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这七宿的形状又极似龙形,从他们的字义上就可以看出来,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而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

6虬龙

古代传说中有角的小龙,一说是无角的幼龙。

《说文解字》:龙无角者。各本作龙子有角者。今依韵会所据正。然韵会尚误多子字。李善注《甘泉赋》引《说文》:虬,龙无角者。

7火龙:南方赤帝,南海龙王的祖先

《清史稿》载:“浮山有龙飞入民间楼舍,须臾烟起,楼尽焚。” 

“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七日,葭州赤龙见于张体两川围中。六月初七日,高平火龙见于石末村。” 

“五十六年六月,莒州赤龙见于龙王峪,先大后小,长数丈,所过草木如焚。”

8黑龙:北方黑帝,北海龙王的祖先


神话中的黑色之龙。

《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鍊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高诱 注:“黑龙,水精也。”

《墨子·贵义》:“且帝以甲乙杀青龙于东方,以丙丁杀赤龙于南方,以庚辛杀白龙于西方,以壬癸杀黑龙于北方。”

唐杨炯《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娲皇受命,杀黑龙而定水位;汉祖乘机,斩白蛇而开火运。”

9云龙、雨龙


传说中云雾缠绕的龙。

《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传说中行雨之龙。

10蟠龙


蛰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龙,龙的形状作盘曲环绕。

《太平御览》:“蟠龙,身长四丈,青黑色,赤带如锦文,常随水而下,入于海。有毒,伤人即死。”

图片
温馨提示、版权说明并致谢书:

​本篇图文内容来自相关书籍或网络收集整理。意在分享智慧、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其中涉及到的版权或所有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侵权即删!

本号小编感谢并致敬所有为中华典籍和传统文化的整理与分享而贡献力量、付出努力的人们,功德无量!

对待古籍经典,吸其精华营养、对其不合适部分亦可加以了解,从中得到启发或警示。愿于君有益!🙏

图片
END


传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欢迎阅读转发,感谢同学关注!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