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校协同,在仪式教育中升格思考,积淀成长的内驱力 | 荐读

 松下舞者 2023-11-20 发布于山西
图片

民小编说

仪式感与仪式不同,与形式主义不同,与刻意营造的僵硬氛围更不同。对老师、家长和孩子们来说,仪式感足以让紧张、平凡的学习生活散发出温和的光芒,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家校协同的仪式教育,能够唤醒孩子们的内驱力,向着自己的理想目标奋力奔跑,也能氤氲出更加和谐的家庭氛围。一起来读一读下面这篇“微笑五班的故事”——

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里有一段对话——小王子问:“什么是仪式感?”狐狸回答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被赋予意义的,由学校、家长协同参与的仪式教育活动,能够丰盈孩子的校园生活,启迪孩子的思考感悟,唤醒孩子成长的内驱力。请听我来讲“微笑五班的故事”。

01

认知力:初逢相识,仪式育人

2018年9月,38名同学拿着封面印有亭亭荷花的初中录取通知书,激动又忐忑地走进教室;作为班主任,我给每一位学生郑重地佩戴上重庆一中的校徽;在召开家长会前,学生和家长拿着“校园手绘地图”去打卡这所百年名校的美景——校训壁、风华路、迎霞湖、尊师亭、项家书院……每一位家长都和孩子拍摄了入学合影,他们在梦想启航的徽标下带着微笑,制定目标,定格期待。

初逢相识的仪式感,让学生、家长和学校建立了共同的目标认知。我们都怀着憧憬,开启了三年的陪伴,也开启了“以爱育爱、育德铸魂”的家校共育之路。

家校协同的仪式教育是用梦想挖掘敏锐的认知力,注重文化育人的价值。

02

情感力:特殊节日,情感沟通

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亲子间的沟通问题也更加凸显。班上的学生还创作了一段喊麦来吐槽家长。

《中学生喊麦吐槽家长》

隆重介绍咱爸妈,气质高雅闯天涯,

只要下班回到家,瞬间变成大奇葩:

念我作业没做完,吵我周末就贪玩,

说我性格太野蛮,总之懒惰又千翻。

你说/我听你说:人家孩子多努力,

作业认真又仔细,周末加餐是学习,

电子产品全抛弃,从不喊着玩游戏。

音乐配上吐槽!喊麦不是牢骚!

学生太多烦恼!爸妈也要思考!

(注:“千翻”为四川方言,意为爱捣乱、爱折腾。)

2019年母亲节,我特意举行了“我会表达爱”亲子沟通主题班会。孩子和家长一起坐在教室里,学生用“吐槽大会”和“超级访问”的方式说出自己对家长的意见。可以想象学生们一吐为快时的欢呼雀跃。家长们则是默默地将亲笔书信递给孩子。教室里安静了,学生和家长开始思考“为何产生亲子矛盾”“如何化解亲子矛盾”,直到双方达成共识。后来,学生分享了写给父母的三行情诗,合唱了自己改编歌词的亲情版《小幸运》,还拥抱了父母。

班会课后,果妈也写了一段喊麦吐槽。请看——

《中学生家长喊麦吐槽学生》

我家小子不省心,体重或抵两百斤,

拖延重症嘴还贫,学业巨坑伤吾命。

主题班会来邀请,内心忐忑半夜醒,

提笔书信畅叙情,静思醍醐来灌顶。

他说/我听他说:从小独立是暖男,

家务劳动全包揽,照顾美妈最甘愿,

学习努力往前赶,细数优点应点赞。

亲子矛盾真奇妙,家家户户都不少,

原生家庭有烦恼,爱的思考很必要。

直面矛盾不逃避,真诚沟通有情理,

换位思考去争议,共同成长要努力。

情感沟通的仪式中,我愿做“诗意的摆渡人”,与家长“合伙人”同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引导孩子直面矛盾,学会换位思考,增进情感交流,共情成长。

家校协同的仪式教育是用沟通构筑丰沛的情感力,书写诗意育人的篇章。

图片

03

行动力:学业节点,鼓舞士气

“叮~您有一封新短信,请查收。”

2021年心理健康节,是中考倒计时18天的时候。我在班级群里发布了一条“525夸夸节”征集令,请家长写一则文字夸一夸自己的孩子,为中考减压,为成长赋能。这一整天,从几十字到上千字的夸夸短信,像弹幕一般不停地刷新着——可以想象出家长是如何满含爱意地敲下一句又一句的话语。

晚自习,同学们看到这些夸夸短信,高兴得合不拢嘴。这时,家委会送来了蛋糕,因为这天是乐乐15岁的生日。蜡烛、蛋糕、歌声、欢笑……在中考前,孩子们从家人身上汲取了奔赴青春战场的能量,用奋斗的汗水定格最美的青春。

鼓舞士气的仪式中,我愿做“筑梦的耕耘者”,与家长“同盟军”合力,在重要的节点、特殊的时空,鼓励孩子调试心态、坚定目标,相信自我、实现梦想。

家校协同的仪式教育是用激励续航坚韧的行动力,铸就生活育人的品质。

04

内驱力:陪伴唤醒,动力源泉

时光灿灿,三年的“家校本”记录着我们的故事。每周的家校本,学生拟定学习计划,记录生活;家长解答孩子困惑,交流亲子动态;我的留言,有时是一句话的点赞肯定,有时是一段故事的鼓励,有时是一封长长的书信……其实,生活中细水长流的陪伴也是一种仪式感。

六月,在毕业典礼上,浩翔妈妈作为家长代表致辞,她说:“感谢老师们,尊重自由、激发自觉,绽放了每一个少年的精彩;感谢可爱的家长,践行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爱无疆;感谢五班的少年们,明礼崇德、求知求真,成就了自己,也照亮了伙伴。”

日常陪伴的仪式中,我愿做“育爱的传递者”,与家长“陪伴团”携手,在成长的路上,用点滴的陪伴,带领孩子自律自省、激起动力、唤醒能量、微笑成长。

家校协同的仪式教育,是用陪伴唤醒成长的内驱力,坚守素养育人的初心。

05

结语

如果班级是一艘梦想航船,班主任就是掌舵人,引领着班级的航向;家长是护航人,陪伴着孩子乘风破浪;学生是旅客、亦是水手,积极参与、向阳成长,在仪式教育的互动中升格自己的思考,积淀成长的内驱力。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是各方密切关注的热点。家校协同的仪式教育,只是其中小小的一环。德育沃土勤深耕,蓄势赋能新征程。我愿做一个与学生和家长共同成长、与时代脉搏一起律动的班主任——奔赴山海,微笑以往,知行以航,求索以昌!

(作者单位系重庆市第一中学校

文章作者|全洪娟

微信编辑|陶玉祥 实习编辑 贾舒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