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网络和信息整合分析(2)

 老葛书房 2023-11-20 发布于江苏
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追求成功,而是为了弥补无知。
学习不会一夜成功,但长时间的学习可以逐渐填满我们的无知。
无知少一分,离成功便间接进一步。
没有绝对导向,但我们要相信概率。

一堆花花绿绿的材料,用图钉钉在墙上,不同的材料之间用线连接起来,用来表示两者或多者之间的联系。

一个睿智的头脑,面对面前错综复杂的信息网络,可以从若干表面上看上去没有价值的信息背后的获得有重要价值的结论。

这个信息呈现或者思考方式,叫推理墙。日常生活中见得很少,在悬疑或犯罪类美剧中经常会出现。

看美剧的时候,有眼无心,单纯觉得这个东西真的很高大上,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没有想着再去搜搜看看,这个东西还能用来干嘛。当然,之后也没再想起来这个东西。

是在2020年,我脑袋里才有了模型或者框架这个概念,来源于B站UP主老蒋巨靠谱的直播,那期直播讲如何提高认知。

我在B站就看过这么一期直播,不过算来来对地方了。

从那以后,我就尝试老蒋讲的提高认知三步法,第一步提升信息量,第二步提升思维活跃度,第三步建立思维框架。

第一步,提升信息量,主要通过读书,其次是看文章,看研报,听说等等渠道,不过最主要的渠道还是通过看书。

第二步,提升思维活跃度,这一步主要通过白板+写文章结合的方式,通过白板实现发散性思考,写文章则是对这些思考分门别类,归纳整理,建立联系,进而建立框架。

怎么提高思维活跃度呢,举个例子。

第一个信息,经济增长取决于五个要素,生产要素、产业结构、技术、制度、交通。

第二个信息,读完《枪炮、病菌与钢铁》,说实话,我被作者对为何欧亚大陆要比非洲大陆更富有这个话题的论证方式吸引和震撼到了,当时就觉得很震撼,很新颖,竟然还能通过这些角度来论述一个如此宏大的命题。

我对这本书的一句话总结是,在不同的文明阶段,掌握了属于本阶段核心资料以及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的组织,则最有可能先行进入下一个文明阶段。

再简单一点,谁最先掌握核心资料和先进生产力,谁发展的最好,谁就最先进化。关于这一点的表述详见《上帝的骰子:得天独厚和命中注定》。

第三个信息,2020年末的时候,《大秦赋》热播,相对于剧情更吸引我的是,秦国为什么能够一统天下,为什么是秦而非其他六国之一?

当我脑海里出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它就和前两个信息碰撞到了一起,这就是思维活跃度。

当你掌握的信息足够多的时候,一些互不关联的信息可能不经意间就会碰撞到一起,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

比如这次,把第一个信息和第二个信息作为理论背景,结合商鞅变法的实践,就可以解释得通为什么秦国最终能够一统六国。

并最终,形成一个分析框架,由此可以预判哪个国家在七国争雄中胜出,这就自然过渡到了第三步,建立思维框架。

这部分的详细内容,可以参见《2020年终总结:年度关键词-模型思维》。
我感受到了这种思维方式所带来的纯精神层面的激励,因此也就身体力行,每读点什么东西,感觉有价值的信息,就摘录于本子上。
起初,看着本子逐渐厚实起来,是有些成就感的,这毕竟是读书之后的记录。但随着读的书多了,烦恼便又渐起。
我意识到,这不是个好办法。虽然本子可以记录超越大脑记忆力限度的信息,但即使是记录上十本一百本的笔记,终究只是书面上的,不存在于头脑之中。
既然大脑装不下,用到的时候可能也记不起来,这样的话,又如何能为我所用。这就等于大量的时间都做了无用功。
知识管理领域,倒是有很多的笔记软件,像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Notion,蚂蚁笔记,OneNote等等,不一而足。
但于我个人而言,这些在线笔记软件只是把线下笔记搬到了线上而已。痛点在于,我还是记不住越来越多的信息,也不会每天去复习一遍。
在2020年的年终总结里,我把对于知识的管理抽象地描述为大脑图书馆,头脑里分门别类的储存着大量的信息。
但失败之处在于,头脑里没有那么大的存储量,也没有办法做到分门别类,因为记不住。
直到碰见这个软件,才算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Obsidian,中文名字黑曜石,这个软件的独到之处是可以把知识用网络接的形式呈现出来,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知识节点之前的连接关系。
这次清晰了,不叫做大脑图书馆,是知识网络。这个时候,我也就明白了芒格说的话,掌握多学科的知识,最终形成知识网络。
凡事用这个网络筛一遍,事情的本质就显露出来了。
这不单单是个重要的知识管理软件的问题,这个软件号称The Second Brain真的没毛病,这是一种更高级的知识管理方式。
把离散的知识网络化,100个价值为1的知识,形成网络之后的价值可能会超越100。
(这么一说,分众干的不就是这个事情吗?思维活跃度的又一真实案例)
知识管理的新模式找到了,还有一个困扰的地方,就是信息分析。
很多时候,回望过去,会发现很多历史大事件都可以找到清晰的发展脉络,但于当时而言,多半是茫然无措。
但这并不妨碍对于当下信息的整合分析,同样的信息,在不同人的认知来看,具有不同的价值。
今天看到一个新名词,叫马赛克理论。意思是,若干非重大的信息或者信息片段,结合起来可以形成具有重要机制的信息。
典型的案例是疫情期间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详细信息可参见《复盘:我们从疫情中学到什么》一文中对大宗商品涨价逻辑的分析。
这些信息都是公开的,但对有的人而言是闻到了财富的气息,对有的人而言只是茶前饭后的谈资。
那个时候我还在负责采购,变压器用到的铜、硅钢片都在大涨,我就想弄清楚为什么这些原材料这么猛涨。
和前面说的一样,事后来看,逻辑脉络很清晰,但事前就是没有注意到,所以我就有了思考信息分析框架的念头。

把这么多的信息一次性摆在面前时,思维再迟钝的人也能推导出点什么了。
所以,信息整合分析的方法论,在平时掌握更多的信息,重要事件发生的时候,通过发散性思维工具思考,利用白板或者Scapple,寻找众多信息之前的关联,最后就有可能推导出一个主线来。
这两个软件代表了一种更高级的思维方式,本意都是对无序的信息进行整合管理。按马赛克理论,有价值的信息就藏在这些看起来毫无价值的一众信息里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