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答小何老师疑: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出现在中国?

 老葛书房 2023-11-20 发布于江苏
要承认的是,这个问题其实很大
首先是,为什么工业革命出现在英国?其次是,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出现在其他国家最后,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出现在中国。
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想必能够把研究结果写一篇论文出来。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绝非一问一答这么简单。
这个问题涉及到陆上丝绸之路、新航路的开辟、美洲大陆的发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崛起、荷兰的崛起、英国的崛起。
这其中牵涉了西班牙与荷兰、英国与荷兰、英国与法国、美国独立战争等多场战争,还涉及在欧洲之外的殖民地、非洲的黑奴贸易等诸多纷繁复杂的因素。
在历史的迷雾中穿行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不过势必也要求对历史事件掌握的颗粒度较高,因此在时间和精力方面需要较大投入。
这里,本意不在对此课题进行详细而完备的系统性研究。相反,从历史的趣味性中,挑取一个观察维度,对此问题做些分析。
近期阅读的书籍中,有两本书可供借鉴,一本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一本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回顾与思考》。
由此从经济学和经济发展的角度,也即从经济的角度来观察工业革命和同时期的中国-明朝,看看二者的差距缘何而来。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一文中提到,社会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分析一切社会经济问题的出发点,它是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生产物质资料的现实力量,是社会变迁的终极原因。
紧接着,书中又提到判断一个国家的实力和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要看社会生产力,因为社会生产力能够全面反映一个国家的实际经济状况。
以这里的关键词,生产力,作为研究英国工业革命的入口。
我们知道,生产力有三个要素,其中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中人的要素,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作为生产力中物的要素。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元素,是物质要素的创造者和使用者。物质要素只有和劳动者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是人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是指人们通过自身劳动对其进行加工,使之具备使用价值满足社会需要的那一部分物质资料,包括未经加工的自然物(森林、矿石、煤炭)和已经加工过的物体(棉花、钢铁、粮食)。
英国的圈地运动使得大量农民失去了田地,这部分农民面临的选择有几种:进入工厂成为产业工人、租赁贵族土地、承包土地成为老板、移民美洲。
在当时的英国,做农夫每周收入6-8先令,一名纺织厂工人的收入是每周8-10先令,技术工人的收入是每周十几先令。
因此,相对而言,进入工厂做产业工人成为绝大部分农民的必然选择。
英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主导地位也使得国内制造业获得发展,尤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因此,制造业有能力吸纳在圈地运动中失去土地的农民。
第一,劳动者的条件具备了。
此外,英国在海外的殖民地源源不断向英国输送原材料,其中就有很关键的一类-来自美国南部的原材料-棉花。这些原材料在英国加工成成品后再销往其在海外的殖民地。
第二,劳动对象的条件具备了。
按照经济学原理,有需求就有供给。
英国旺盛的国内外贸易拉动了国内的经济发展,但当时的生产力产出已经难以满足贸易需求。因此,相关行业在积极寻求技术革新提高效率,提升产出。
棉纺织行业作为新资产阶级贵族主导的行业,受到传统的限制因素和束缚很少,因此成为技术革新领域的领头羊。
我们从历史课本上学习的工业革命,大概是从纺纱行业的珍妮机开始的,纺纱行业和织布行业互相促进,到后来的骡机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
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但机器的动力本质上并没有变化,还停留在人力、畜力、水力的水平。
即使水力设备已经大大提高了效率,但工厂建设方面则受到了很大制约,因为必须要建设在临水的地区,这个条件限制了工厂的发展。
由于水利设备不好用,瓦特受资助改良蒸汽机,直到成功这才意味着一场动力革命的时代到来了。
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交通运输领域出现了蒸汽机车和蒸汽船。蒸汽机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至此,生产力提升的第三个因素,劳动资料的条件也具备了。
三个条件都齐备了,英国的社会生产力便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后人把这场革命性的技术进化称为工业革命,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具备革命性意义。
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驱动力在于贸易需求,同期稳定的政治环境(君主立宪制已经确立)作为制度因素保障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发展。
同期的中国处于明朝时期,封建王朝的根本任务是维护封建阶级的统治地位,因此一系列的制度设计也就不会使得资本主义获得发展。
重农抑商的政策倾向和闭关锁国的统治维护,让这个古老的帝国渐渐同西方拉开差距。
没有了贸易需求作为驱动,这个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国自然也不会内生出多少资本主义萌芽。即使出现,也不会获得发展或者被扼杀。
中华民族是不缺奋斗精神与创造力的,以我泱泱中华作为唯一延续至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以及四大发明的诞生地,只要有机会,中华民族这头睡狮终将会被唤醒。
所以,当1978年改革开放,国门打开,几十年里高速的经济发展拉动了国内社会生产力的极大飞跃。在明朝的时候,我们所遗憾的可能就是一个对开贸易的机会。
这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局限性,与谁是皇帝无关。聪明如乾隆,也是自认天朝上国,看不起海外蛮夷,采取闭关锁国的策略。
所以,从经济和贸易的角度来看,政治体制的差异决定了两国在对待贸易或者资本主义萌芽的态度不同而最终选择了不同的历史道路。
至于,为什么英国能够推翻专制统治确立君主立宪制,这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