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节、奇经八脉之督脉

 花无缺3myj1j3d 2023-11-20 发布于江苏

针刺穴位治病原理:利用人体的排异性,当金属针刺入人体后,人体就会调动经气或元气前来破除异物,当金属针拔出以后,汇聚来的经气或元气就会灌注于针刺的穴位中,从而达到调理疾病的目的。

督脉: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针灸大成》)。

图片
督脉是人体阳经之海,是诸阳之会。脏腑在督脉上都有反射区,所以,调督脉就可以调节五脏六腑的平衡,对于颈椎,腰椎,脊柱弯曲的问题也都有改善作用。面对复杂疾病时,需要通过对督脉、任脉和十二正经的诊断相互参照与印证来进行综合辨证选穴治疗。
如果督脉不通,会出现怕冷,手脚冷,疲劳乏力,颈椎痛,腰椎痛,阴阳失调等现象。
人体出现异常时,可以通过循推或点压督脉(特别是十七椎至大椎处)的某一段进一步确认十二正经经络对疾病的诊断,也可以通过相关经络的背俞穴来参考诊断结果。
比如:外感风寒或风热,可用陶道至大椎位置来验证;肺的问题可通过身柱到大椎来验证;胃脘有问题(胃胀、嗳气、消化不良等),可通过悬枢到至阳位置进一步诊断;腰部或下焦有异常,可通过十七椎至悬枢来验证;腰痛伴肾虚症状,可通过命门和肾俞验证;盆腔有问题,泌尿系统疾病或者妇科问题,可通过骶骨处,双侧的八髎、膀胱俞来进行验证等等。
督脉对疾病的诊断位置分部:
神庭至人中:神志病症
哑门至风府:脑血管病。
脑户至后顶:颈椎病,腰背痛,头晕,项强等。 
十七椎至悬枢:腰部疾病,腰痛等。
脊中段:脾胃病,如消化不良、便溏等。
至阳至神道:胸膈病症,如胸闷、心慌、泛酸、呃逆等。
腰骶(腰俞段):盆腔疾病,尿急,腰骶痛等。 
命门段:肾虚,腰酸、冷等。
中枢至筋缩:肝胆病。
注意:①循推整个脊柱时,力量要均匀,风府至神庭位置以按压法为主;
②头部穴位主要是摸脊椎各骨沟、骨的突出和凹陷处,察看有无异常,有无酸痛,松软(像按压海绵垫)、增厚等情况;
③整个督脉都有可能出现异常变化,脊柱双侧、棘突的双侧,棘突下,棘突本身都要仔细察看是否有结节、酸痛、松软凹陷、增厚等异常情况。

督脉穴位主治病证:

长强穴:足少阴、少阳之会,在肛门与尾椎骨中间。

主治:内外痔(内痔:先血后便,不痛;外痔:先便后血、痛、肿大),便秘等。

斜刺0.5-1.0寸,引气到即可。

腰俞穴:三角尾椎骨上端第二十一椎处。

主治:月经不来,下肢痿痹等。斜刺0.5-1.0寸。

腰阳关:命门下两椎即第十六椎下,可治腰痛,腰骶痛等。直刺0.5-1.0寸,可灸。

命门:生命之门,第十四椎下,肚脐正对面。练功夫之人在关元和命门间观想成一条线,吸气时线往下沉,吐气时线往上升,升到顶时再吐出最后一口气(吐到气快没时同时提肛门)。

主治:剧烈头痛、角弓反张即脑膜炎,完谷不化,月经不调等。可针可灸。

悬枢:第十三椎下,三焦经过。

主治:腰痛,完谷不化等。直刺0.5-1.0寸,可灸。

脊中:第十一椎下,脾的后方

主治:黄疸、便血,腰脊强痛等。

直刺0.5-1.0寸,禁灸。

筋缩:第九椎下,在肝的后方,肝主筋。

主治:癫、痫、狂(精神上的问题,多有便秘症状),胃痛、抽筋,吐白沫,发狂奔走等。

可针可灸。

癫、痫、狂之眼诊图:

图片

消渴穴:第八椎下,经外奇穴,诊断糖尿病

至阳:第七椎下,两肩胛骨底端连线中点,手肘垂直上举取穴,血会处,辅助诊断血癌。

主治:腰脊痛,腰脊痛有两种:①脐上横痛是阳维脉(取至阳),脐下痛是带脉(取阳关)。可针可灸。

灵台:第六椎下,标准诊断血癌穴。禁针。

神道:第五椎下,心的后方,诊断心脏病(有压痛)

主治:健忘,惊悸,心痛等。多汗,不灸。

身柱:第三椎下

主治:灸身柱(强身健体,不易感冒),脊椎骨受伤引起的瘫痪(只要身柱不裂,笫二、四、五椎有问题,可救),咳嗽,气喘,外感疾病(风寒、风热感冒)等。

★如果一个人不喜欢看到人、火是阴症,可以灸此穴和至阳。

可针可灸。

陶道:第一椎之下,是头椎和胸椎的区分点(头椎动,胸椎不动)。

主治:脊强,头痛,热病等。可针可灸。

大椎:转头不动的第一胸椎之上,在动骨与不动骨之间;手三阳,足三阳,督脉之会。

主治:退烧(感冒发烧三棱针放血),外感疾病(风寒、风热感冒),头项强痛,热病,脊背强急等。

可针可灸。

哑门:风府下半寸,督脉阳维之会。

主治:失声,中风舌强(+正面下廉泉),项强,后头痛等。

下针向舌根方向,到脊椎骨旁(不可深刺),禁灸,灸则哑。

风府:后脑督脉上,脑骨下半寸,足太阳、督脉、阳维之会。

主治:头痛,中风,头项强痛,癫狂等。

下针向舌根(不可深刺),禁灸。

脑户:后脑枕骨凸骨之下。

主治:痫证,头晕等。不灸。

强间:枕骨凸骨之上。

主治:头痛,目眩,癫狂等。不灸。

后顶:百会穴往后一寸半,辅助百会穴,加强治疗头痛效果。不灸。

百会:两耳耳尖连线中点向后半寸,诸阳之会,头部无阴经。

主治: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癫痫,中风必取大穴,百会前后左右各一寸半下针,加强百会治疗效果,昏厥,脱肛等。可针可灸。

前顶:百会往前一寸半。

主治:痫证,头晕,目眩等。可针可灸。

囟会:囟门,前顶往前一寸半。

主治:头痛,目眩,小儿惊痫等。

小儿前囟未闭者禁针,可灸。

上星:顖会往前一寸半。

主治:鼻窦炎和鼻炎用米粒灸,会麻到鼻子,灸单数,头痛,目痛,鼻腔疾病,流清涕、鼻塞等。

小儿前囟未闭者禁针,可灸。

神庭:上星往前半寸。

主治:痫证,失眠,头痛,眩晕等。

不针,灸较多。

头部穴大部分治精神类疾病(近取穴嘛)。

素髎:鼻头正中间。

主治:昏厥,鼻塞,放血治酒糟鼻、鼻窦炎、鼻息肉等,不灸。

水沟:即人中,鼻下至兑端的上三分之一处。

主治:癫痫、不识尊卑、胡说八道、面肿,牙关紧闭,昏厥等。可针不灸。

兑端:上唇结节中点。

主治:癫狂,齿龈肿痛等。不灸。

龈交:下针时拉开上嘴唇,上牙肉正中间。

主治:消炎,治牙痛、牙周病、牙龈肿、腐烂等

下针捻捻,点刺出血。

​温馨提示:此为学习笔记,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材、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针灸人士交流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试方,否则后果自负!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文中引用的内容若涉及版权,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