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绝大部分的奉天MS黄铜币都是赝品?

 馱夫 2023-11-20 发布于福建

奉天黄铜币不少藏友都爱极了MS状态的,但我从来不碰。奉天癸卯MS的,我见了就跑;奉天癸卯伍谱的A面和B面不少版式我至今都未见真品。——奉天黄铜币为何原光真品极少,外面MS的赝品极多,这是与东北的土壤有关的。

虽然传世的铜元基本上很少和土壤有接触,但依然避免不了。比如直接堆放在地窖等等。


东三省黑土地上的“五花草塘”和腐殖层

这种气候条件下,草原草甸植被非常发育,俗称“五花草塘”,夏季植物生长旺盛,地表有机物积累量非常大,而秋末植物枯死后残留于地表,由于温度较低,有机质来不及分解便掩盖于雪下,第二年温度升高时,微生物将植物残体转化成腐殖质在土壤中积累,如此往复,便形成了含有大量暗色腐殖质的黑土。

腐殖质对元素的迁移主要表现为有机胶体对金属离子的表面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作用,以及腐殖酸对元素的整合作用与络合作用。在腐殖质丰富的环境中,Cu、Pb、Zn、Fe、Mn等元素可被有机胶体吸附。

简单地说,东北黑土地主要指有腐殖层的土地,腐殖质呈黑褐色。铜元在东北接触黑土地的泥土后,会在外形成包浆层——即腐殖质吸附于铜元外。同时原光也会快速褪去。


一个做包浆的小试验

早年有泉友告诉我一个做巧克力包浆的小试验,只要1-2个月巧克力包浆就可以做成了:需要雨水、多量的腐烂树叶,将铜元放入其中。

我想这个小试验,应该就是类似于腐殖层快速形成包浆的原理。所不同的是,1-2个月出的包浆“不牢”,几十年形成的包浆不会一擦就掉。


吉林铜元与奉天黄铜币的极度反差

吉林和奉天所处地理、气候等都相似,按理说吉林铜元的保存状态应该和奉天黄铜币有很大相似性,但实际是吉林铜元几乎不见原光币,而奉天黄铜MS原光币,一打打出,只要有钱随时可买。

大概是6、7年前,就有不少老一辈的藏家对奉天MS黄铜原光币提出质疑,理由是通货里挑出的奉天黄铜币,品相都极差,流通痕迹非常明显,怎么现在出来打了盒的都是完全未流通的MS状态?“通货里都挑不出过渡品相,中间品相是跳跃的”——这是好多年前,好几个老一辈藏友和我说的原话。


黄铜评MS比红铜难多了

一般情况下,红铜只要带点残光,基本都在AU58+,稍处理就是MS62,而黄铜带点光的,是AU53起步,有时觉得那光不错,结果却只有AU58。也就是同样的MS62,黄铜的原光光度要求比红铜高很多。



日本回流的故事

早年日本是有回流了品相不错的东西,但近几年、或者说近十年以后,日本回流的铜元资源基本是枯竭的,不少所谓的日本回流,实际是一股“乱流”。

包括早年的奉天机器局造MS原光币、以及奉天各种黄铜MS级铜元。

我曾听一个玩古钱的说,看到什么“回流”的就害怕,直接退。他说古钱圈里“回流”约等于“赝品”。

——铜元圈里的藏友,似乎骨头更软一些,见了“回流”欢欣鼓舞,就像80年代见了老外一般,觉得好羡慕。

再说一次,日本回流的铜元真品,在十年前就开始逐渐枯竭了,现在出来的不少原光币,是有问题的。


周谱上的存疑奉天黄铜币

2018年5月再版的《中国机制铜元目录》,作者周沁园,上面的奉天黄铜币,基本是原光+三全+深打。我个人没有一枚是看得懂的。


周谱上是这样的:


这样的:



而我自己收藏的奉天黄铜币是这样的:

奉天黄铜币在5-6年前是有选择空间的,但我过手的和我见到的,奉天甲辰十文黄亮的基本都不如这枚的打制。奉天乙巳十文,早年过手过一枚名家旧藏,3点位置龙鳞也有模糊。奉天丙午十文,有三全,但三全真品极少,不有少赝品。







奉天甲辰、乙巳、癸卯二十文,我都换过好多次藏品,过手过一套怀特旧藏品不如这3枚,都被陆续换掉了。奉天癸卯二十文真品打制都浅。







奉天癸卯十文里品相可以达到AU的只有最常见的K10和J9(伍谱编号)两个版,J9据说是秋友晃旧藏。





其他略少见点的奉天癸卯版,品相最好能达到XF+三全,我就很开心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