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述百练: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中华工匠精神品格

 一中大语文 2023-11-20 发布于福建

古人很早就用“正”来为工匠官职命名,如车正、陶正、木正等,显示出中华工匠精神的本源属性。早期中华匠人心系百姓,持中守正,以工正精神铸成了早期中华匠人的守正精神品格。

至西周,《周官》记载有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的工官“司空”。所谓“司”,即管理之义,表达了工官对国家事务的承担与掌管;所谓“司空”,含有“闭藏”“空无”之义,工官的信条与宗旨是藏富于民,反映出工官以民为本的精神品格。周代工匠在司空制度体系下逐渐形成属于时代的工匠精神,即民本精神。

汉代,政府改“司空”为“少府”,以统管国家物资调配、器物生产以及山川田赋等。“少府”概念沿袭了“司空”的精神追求,在文化鼎新发展的汉代,工匠“争芳斗艳”,如将作大匠萧何、弃官专漆艺的隐士申屠蟠、革新造纸技术的尚方令蔡伦、长安“机关达人”丁缓、“学者型”水工徐商、地动仪发明者张衡等。这些汉匠勇于创造、敢于创新,他们在中国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光彩耀目。汉代开创了工匠文化的新定向,诞生了近乎后世所有的工匠行业、部门与手艺品类,演绎出较为齐备的工匠文化体系性结构、要素和内容,也孕育出具有民本特色的汉代工匠精神品格。

隋唐时期,以工部制度为前提,以劳动人民的创造为依托,已然产生了与时代相适应的中华工匠精神。大唐的文化气象建立在辉煌的物质文明基础之上,唐三彩、唐金银器、唐刀、唐镜等折射出唐代工匠精神的神采与光芒,唐物的定名及其意指也蕴含丰富的时代特点与社会信息。唐代诗人皮日休笔下的“库路真”漆器显示了中国南北民族工匠文化的交融态势;史料上记载的东南亚市场上的“唐货”是唐代与海外工匠进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唐代和亲政策中的陪嫁工匠以及蜀地工匠被大量掠入南诏的历史事件也反映出唐代工匠的国内流动;李皋发明“车轮船”体现了唐代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雕漆与金银平脱的创新发展显示出唐代工匠技术的进步;唐代的工匠已经开始用诗文、书法装饰器物,进而形成了工匠派绘画新风格;“端午节制镜”“上梁祭祀鲁班”等反映出唐代工匠的文化习俗与日常精神;“物勒工名”的流行以城市“行”的出现显示唐代工匠行业制度逐渐成熟。显然,唐代工匠的创新精神品格使得工匠文化走向历史新高,标定唐代工匠精神的新方向。在国家统一和文化大融合中,唐代工匠在诸多领域展现了超越、尚大、创新、开放等精神,彰显出唐代国家制度对工匠精神品格的涵养与推动。

宋代,中华工匠开创了转型时代的新精神品格与风尚。活字印刷、航海罗盘、火药等得到发明或应用,“中国科学史的坐标”——《梦溪笔谈》面世,还涌现出成千上万的中华名匠,共同锤炼出独特的宋代工匠精神品格。宋代工匠在精雕细琢、极简主义和职业敬畏等方面表现出工匠精神品格的新气象。当然,他们也没有丢掉传统工匠一如既往的创新精神。譬如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昇,在宋刻雕版一片繁华中窥见“死板”的缺陷,开始进行“活板”试验,最后改进了雕版印刷工艺,展现了宋代工匠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总体来看,宋代工匠精神已然朝向理性精神和美学精神迈进,这无疑是中华工匠精神品格走向成熟的显著标志。

伴随明代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对工匠制度的不断调整,工匠群体的处境也在不断变化与调适。明早期的工匠制度主要是承袭元代,工匠群体以世袭匠户为主,处境极其困苦;明中期国家对工匠制度有所调整,工匠群体以轮班匠、住坐匠和军匠为主,工匠处境略有改善;明晚期的工匠制度较为松散,工匠群体中文人或知识分子突起,这类工匠的处境较为宽松。明代工匠精神的人文传统具有历史进步性,能够主动适应日常化和人文化社会的发展需要,诞生了漆工黄大成、木工蒯祥、玉工陆子冈、瓷工童宾、军匠杨埙、雕工鲍天成等一大批具有人文精神追求的出色工匠,他们的创造及其作品展示出明代工匠精神至善的人文化美学倾向。或者说,在明代,大量文人参与工匠造物活动,由此铸就了具有世界影响的明式工匠精神的人文品格,形成了中华工匠精神的人文精神典范。

至明清之际,顾炎武、王夫之、魏源等一大批思想家大力提倡致用实学,崇尚求真的科学精神。在此背景下,清代的工匠也在造物中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淬炼出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出现了样式房雷金玉、督陶官唐英、罗盘匠吴鲁衡、针神沈寿、巧匠徐寿、发明家黄履庄、巨匠邹伯奇等一大批中华名匠,他们秉持家国情怀,在创新实践中不断追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共同铸就了中华工匠的科学精神品格。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多少独具匠心的中华瑰宝,就有多少不可磨灭的精神传承。中华工匠精神根于工正、立于司空、臻于工部。在制器尚象中发轫中华工匠的守正精神,在制度涵养中铸造民本精神内核,在人文情怀与崇尚科学中冶炼出至善求真的精神典范。中华工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承载者、实现者、体现者,他们的精神品格是中华民族精神品格的重要体现。

(摘编自潘天波《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中华工匠精神品格》)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部中华工匠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中华工匠精神史诗,中华工匠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B.无论是工正,还是司空、少府,虽时代不一,但其职责反映的精神追求一脉相承,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

C.汉代诞生了几乎后世所有的工匠行业、部门和手艺品类,汉代工匠的创新精神在中国文明史上的作用非后世可比。

D.宋代工匠精神品格表现在精雕细琢、极简主义和职业敬畏等方面,体现了宋代工匠对美学精神和理性精神的追求。

2.对原文中有关明清工匠精神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代文人参与工匠造物活动,改善了工匠处境,形成了明式工匠精神的人文品格。

B.明代工匠精神的人文传统具有历史进步性,能够与时俱进,主动顺应时代的发展。

C.清代求真务实的工匠精神,与明清之际倡导的致用实学和求真科学精神密不可分。

D.明代工匠的人文精神和清代工匠的科学精神,共同推动中华工匠精神品格的发展。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早期中华匠人“守正精神”的一项是(3分)

A.公亶父勤于营建匠事,胸怀周原,礼让豳地。

B.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已成,用之以攻宋。

C.奚仲造车,引重致远,行速物轻,四海便利,五洲畅通。

D.墨子为车辖以利人,须臾斫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

4.影响中华工匠精神形成、发展、完善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4分)

5.当今时代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工匠精神?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

1.(3分)C(“非后世可比”错。)

2.(3分)A(明代工匠处境的改善,是因为国家对工匠制度的调整。)

3.(3分)B

4.(4分)①国家制度(工匠官制)的规范与涵养;②文化内涵的丰富与融合;③时代精神的发展与吸纳;④匠人智慧的传承与创新(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6分)①树立正确价值观,不忘初心:正确认识把握工匠精神,明确其历史渊源、精神内核和典范意义。②弘扬工匠精神,身体力行:在学习和工作中自觉践行工匠精神,求真务实、不断创新、追求卓越。③完善相关制度,提供保障:与时俱进,改善用人制度,培养时代工匠楷模,不断开创和丰富工匠精神。(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