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民挖出俩石碑,上刻许多古怪文字,学者:此民族果然没有被杀绝19

 唯我英才 2023-11-20 发布于河北


1962年,一个彪形大汉的河北保定农民正在自家田间耕种。他握着锄头在田地里辛勤劳作,锄头刚插入土壤,就触及了什么坚硬的物体。农民好奇心起,便四周掘开一块地,慢慢露出土壤下的两块大石碑来。这两块石碑个头不小,表面刻满了奇特的文字。这些文字常人一看就知不是汉字,可谓古怪非常。起初,保定本地的农民们见过这神秘字迹后,都认定这是些道士写下的符咒,于是也不再在意。直到一个北京来的学者听闻此事,前来一探究竟。这学者看过石碑上的文字后,顿时兴奋不已,立刻断定这是失传已久的西夏文字,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发现。这一发现,拉开了学界对西夏族研究的大幕。

西夏族,又名党项族,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也是当年西夏王朝的建立者。党项族与当年的羌族同宗,也与吐蕃族血缘相近。在中国历史上,党项族曾与中原王朝也就是唐朝发生过多次战争冲突,给唐朝王室带去极大的麻烦。唐朝曾用重金招抚党项族,让他们迁入陇右地区居住,也曾设立定难军节度使,由党项族首领管理河西五州。到了宋代,党项族首领李元昊背叛了宋朝,建立了独立的西夏王国。从此,西夏在文化上有意与汉族区分开来。李元昊厉行头面梳发,改革,下令党项男子不得留发髻,女子不得穿汉服,与汉人有所区别。在文字上,李元昊又利用汉字创制了西夏文字,作为党项族专属文字使用。自此,党项族的西夏王国在文化上获得独立,并曾与宋辽金三国鼎立,国力极盛。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13世纪,成吉思汗崛起,西夏沦为其征服的第一个目标。党项族虽然人口不多,但战斗极为凶猛。他们善于骑射,全民皆兵,拥有当时最尖端的铁制武器和骁勇善战的重铁骑兵。成吉思汗曾与西夏大战六次,虽然基本取胜,却也付出极大代价。在第六次决战中,蒙古军队几乎占领了西夏全境,只剩下兴庆府一城未破。党项族誓死保卫故土,成吉思汗军损失惨重。老纠将到此不让,成吉思汗遂在病重之际下达了一个残忍命令:兴庆府破城后即屠城,灭绝党项族。

成吉思汗去世后不久,河西地区发生大地震,兴庆府城墙崩塌。蒙古军趁势攻入城中,进行了空前绝后的大屠杀。无论皇室还是百姓,统统惨遭杀戮,宫殿、陵墓、民居、寺庙悉数焚毁。自此,西夏灭国,党项族几乎灭绝,西夏文字失传。由此,许多人认为党项族已经在成吉思汗屠杀下灭亡,不再存在。从元开始,党项族的记载越来越少,被认为已经同化于汉人与蒙古民族之中。

然而1962年,保定一处农田中的发现,却打破了这一固有看法。那两个出土的石碑,就刻满了失传已久的西夏文字。这证明在明代中期,党项族作为一个独立民族还存在和发展。石碑的内容是80多人向佛祖许愿,说明当时保定地区党项族人的数量不少。学界对此感到震惊,原来成吉思汗的屠杀没有将这个古老民族消灭。

党项族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思考。一个民族的文化与历史不能被轻易湮灭,即使经历巨变和融合,其根基还会在子孙身上延续。我们需要珍视不同民族的文化多样性,也需要审视历史上残忍的种族灭绝。只有包容与学习彼此,不同族群才能和睦共存,构建一个多姿多彩的大家庭。党项族兴衰变迁的历史,成为我们宝贵的启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