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感、国际关系与日常:个人对国际组织的情感依恋 | 国政学人

 国政学人 2023-11-20 发布于天津

情感、国际关系与日常:个人对国际组织的情感依恋

作者:Anne-Marie Houde,牛津大学布拉瓦尼克政府学院公共政策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涉及国际关系、政治心理学和欧盟情感研究。

来源:Anne-Marie Houde, “Emotion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the Everyday:  Individuals’ Emotional Attachments to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3, 2023, doi:10.1017/S0260210523000554.

导读

近年来,金融危机、英国脱欧、新冠肺炎疫情等一系列危机凸显了民众对国际组织的态度。尽管公民对国际组织的支持至关重要,但公民个人与这些组织的联系仍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通过探索普通个人对国际关系的日常情感及其对世界政治的影响,跳出了国家或社群层面来研究公民如何实际体验国际政治,为国际关系的情感研究做出了贡献。文章通过将个人对国际组织的情感依恋理论化,并展示他们如何塑造感知和偏好,以影响国际组织的未来,并倡导使用焦点小组作为研究国际关系情感的研究方法。文章以欧盟为案例研究,分析了来自四个不同国家(比利时、法国、意大利和葡萄牙)的21个焦点小组的个人情感,为国际关系情感研究的“日常转变”做出了贡献。

引言

近年来,国际组织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机,公众对其支持的问题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例如,全球金融危机、2019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都揭示了公民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经济保守主义、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权力(缺乏)、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的必要性(或不必要性)等问题的不满。本文认为最好通过一个特定的方面——情感来理解这种关系。

以既有研究为基础,文章重点关注情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研究它们。首先,通过探索和理论化日常情感依恋(个人与政治实体的情感联系),将分析的重点从宏观层面转移到情感在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上。其次,文章采用了一种迄今为止在国际关系情感研究中尚未充分利用的方法:焦点小组。通过使用焦点小组和调查他们的敏感时刻,我们不仅可以在个人层面上揭示一些日常情感,而且还可以在这样做的同时捕捉到它们的社会维度。

最终,文章发现情感依恋通过对欧盟共同价值观、道德和责任的情感共同体的体验和理解,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在小组讨论中出现“敏感时刻”时,情感依恋变得尤为明显。

日常情感依恋

本文的主要焦点是情感依恋,它指的是个人与一个对象或一个群体,或与政治实体之间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情感联系。因此,依恋是直接针对特定对象的,与情感性投入相反。在本文中,情感依恋指向的对象是各类国际组织。

情感性投入与特定问题中的各种身份、话语或兴趣有关,从而给予其政治化的可能性。依恋在时间上也表现出比投入更大的稳定性,波动性更小,并且往往会经历重大变化以应对有影响的事件。

就像投入一样,依恋也与集体记忆交织在一起。通过“情感熟悉”,依恋与过往的因素相结合,这意味着重大事件能够被社会所熟知,叙事被内生化而且得到公众的认可。这些叙事包含着情感意义,并且当与一个政治实体联系在一起时,可能会助长公众对它的依恋。就树立对国际组织的依恋而言,这尤其重要。因为许多国际组织都是在危机或危机解决期间创建的,因此这些叙事可能极具分量——人们可能通常会将围绕欧盟或联合国创建的叙事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随后的和平联系在一起。反过来,这些依恋会导致政治结果:当考虑到领导人对一个目标的依恋时,依恋越大,政治领导人在制定针对该目标的外交政策时就越不灵活。

情感依恋具有不同的特征。首先,它们可以被显性或隐性地表示。其次,依恋的表达的强烈性取决于个体所处环境。第三,个体是多样化的:他们对政治实体的情感依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将取决于国际组织的特征。

这里有两个高度相关的维度:邻近性和时间。邻近性可以从地理和空间的角度来理解(例如,非盟成员国在同一个大陆上),也可以从社会的角度来理解(例如,共享利益和目标)。邻近性在一个从亲近(与积极的依恋有关)到疏离(与消极的依恋有关)的范围内表达。不仅取决于个体之间的远近,还取决于个体与政治实体的远近,以及政治实体在公众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程度。

随着一个政治实体越来越融入公民的日常生活,依恋倾向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例如,一个国家成为国际组织成员的时间越长,这一情况越容易被视为“理所当然”,情感熟悉就越容易产生,也就越有可能对国际组织产生依恋(积极或消极)。这个过程不一定是线性的:当个体所依恋的组织面对引发个体情感的事件或物体时,情感可能会被激活、挑战或强化。

情感依恋的分析使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它揭示了个人确实与国际组织存在情感联系,这种联系可能在强度和复杂性上有所不同,但仍然具有重大影响。其次,它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公民与国际组织之间的联系,因为依恋可能是潜在的、无意识的,但却至关重要。第三,情感依恋也是理解个人对未来结果倾向的一个有价值的视角,因为它们缩小了其国家加入国际组织的选择。在评估公民对国际组织未来的偏好时,这一点至关重要:积极的情感依恋可以降低公民希望退出组织的可能性,而弱情感依恋或消极情感依恋则会让这种选择更具吸引力。

到底是不确定性或是焦虑带来了留在组织内的强烈感受,还是希望促使人们渴望更多的融合,还是雄心追求离开组织开辟新道路,关于最近事件如何影响组织的情感也有助于理解公民对组织的看法。

通过焦点小组捕捉和分析日常情感

1.研究设计

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政治实体,欧盟比其他组织更容易产生情感依恋:它在邻近性和时间上的位置使它成为一种“理想类型”。数据是在2019年春季在四个城市收集的,这四个城市是比利时的新鲁汶、法国的格勒诺布尔、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和葡萄牙的里斯本。选择这些城市是因为它们具有可比性。这四个国家的人口结构相对相似,都位于西欧国家,在一开始就加入了欧盟(或者在葡萄牙的情况下相对较早),但对欧盟的公众舆论水平不同,政治背景也不同。

在这些国家内部,一些变化是可取的,以便能够解释对欧盟的更广泛的情感反应。欧盟研究文献表明,公民对欧盟的看法往往因国家背景和社会经济背景而异。因此,一些社会经济背景变异性被纳入研究设计:选择不同的共同体来反映不同的年龄水平、教育程度和就业情况。最后,作者安排了大约3个小时的小组讨论,参加者来自5个社会经济和人口群体,分别是学生、失业青年、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职业人士、白领和退休老人。参与者被问及有关政治和欧盟的一般性问题,包括他们在一场假设的欧盟成员国公投中的投票,他们对谁是欧洲一体化的赢家和输家的看法,以及他们对代表欧洲危机的两极分化的反应。

2.个体话语中的日常情感

为了分析这些数据,文章主要关注语言的作用——同时也考虑到了非语言行为可以说明敏感时刻或强烈情感反应的情况(例如点头、摇头、用拳头敲桌子等),因为它们可以帮助强调一种情感的显著性。语言是不可分割的情感,可以证明说话者对一个问题的感知。因此,研究情感话语不仅有助于捕捉有意识的和明确的情感,也有助于捕捉内在的,也许是无意识的情感。

作者研究了与欧盟情感相关的两个主要方面:整个讨论中暗示的情感依恋,以及传达这些依恋的情感语言。

首先,作者观察参与者如何或明或暗地暗示对欧盟的情感依恋。在日常讨论中表达和识别情感的一种方式是通过所谓的“敏感时刻”,或可能不舒服的时刻,充满紧张的时刻。通过对特定主张的强烈反应,包括“犹豫和尴尬,惊讶或震惊的反应,个人防御或试探性的集体探索”,可以观察到人们日常互动的不严谨性和脆弱性。

其次,作者观察了情感交流的三种形式:情感术语、情感内涵以及隐喻、比较和类比。情感术语指的是明确提到的感觉,无论是名词、形容词、副词还是动词:而情感内涵是指带有强化情感的语气的词语,包含“传达”说话者的情感态度的词语,如“种族灭绝、恐怖分子、流氓国家、不法之徒和大屠杀”:以及比喻、类比和比较等使用象征性图像来传递情感的修辞手法。例如,在欧盟的语境中,任何提及比较或“堡垒欧洲”、“过滤器欧洲”以及类似的表达都应被视为情感交流。

比利时、法国、意大利和葡萄牙对欧盟的情感依恋

数据显示,所有的焦点小组都存在着对欧盟的隐性情感依恋的痕迹,无论他们的国家或社会经济背景如何,几乎每个参与者都或多或少地暗示了对欧盟的归属感。文章最终发现,依恋并没有因国家或社会经济背景而有很大的差异,但一些细微的差异暗示了这些环境如何调节情感。

在讨论过程中,依恋通常是在距离和时间的背景下表达的。首先,参与者坚持亲近而不是疏离,数据中被欧盟描述为参与者所属的亲密情感共同体。其次,当提及或讨论影响欧盟的事件时,会出现一些与时间维度有关的依恋。一般来说,当话题涉及与欧盟的亲密关系,并提及欧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时,公民的隐性依恋会更强。

1.邻近性和作为亲密情感共同体的欧盟

亲密情感共同体的第一个表现,欧盟被描述为一个拥有共同历史、价值观、目标、责任和情感的共同体。这可以从参与者用共同体内/共同体外的话语取向中找到。在讨论过程中,参与者坚持欧洲人应该是“我们”,并偶尔将这个“我们”与非欧洲的“其他人”对立起来。参与者经常使用“共同体”这个词来指代欧盟,这种团结的理念在许多敏感时刻也无处不在。更常见的是,当参与者将欧盟的影响力范围与其他国家(例如中国、俄罗斯或美国)进行比较时,亲密性被主要地提出来(“欧盟必须存在,以制衡美国、中国等国家。”)。

情感共同体的第二种表现形式是,欧洲人相信作为内部共同体的一部分,他们拥有共同的价值观、责任或道德准则。参与者认为,没有公民和各国政府的同意,欧盟无法采取行动,这使得每个欧洲人都对欧盟的决定负责。当欧盟的共同价值观受到质疑时,一些敏感时刻就出现了。

因此,公民表达依恋的方式多种多样,并不总是像一些调查显示的那样直截了当,明确表示他们“对欧盟感到依恋”。

2.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脱欧和时间

与邻近性调查的情况一样,参与者依靠时间来表达对欧盟的情感依恋。在整个一体化历史中,欧盟及其前身一直与为欧洲带来和平的叙事紧密相连。因此,个人在表达情感依恋时,会提到欧盟的历史意义也就不足为奇了。

老年人依靠他们过去的个人或家庭经验——以及通过提及子女和孙辈的未来——来倡导支持欧盟,并表现出对欧盟的积极依恋。即使在年轻参与者的共同体中,集体记忆的提及也存在,尽管没有老年人分享的那么个人化。与经历过饱受战争蹂躏的老人相比,年轻的参与者则经常对欧盟的现状表达积极的情感。

对历史的提及,有时也被固定在国家背景下。这种集体记忆也经常与当前发生的危机有关,比如英国脱欧和民粹主义的兴起,以及它们对未来的影响。

考虑到目前的危机已经影响到欧盟,并可能引发情感反应,有必要承认英国脱欧的重要作用。一般来说,英国公投被用作一个警世故事,传递恐惧或焦虑等情感,并作为负面行为典范。

不管他们对英国脱欧的优点持何种立场,英国脱欧无疑引发了欧洲公民的一些情感反应,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在许多情况下,与会者以英国脱欧的具体案例作为警示,警告另一个成员国选择离开的潜在后果。这种充满感情的语言诠释了对任何考虑离开欧盟的人的劝阻,他们将英国脱欧描述为不受欢迎的,是“可耻的”。

情感依恋的另一种表现出现在讨论未来的不同可能性时。由于欧盟被许多参与者描绘成一种日常体验,一个没有欧盟的欧洲的替代方案对他们来说听起来既陌生又陌生,最终也是不受欢迎的。

正如在讨论中观察到的那样,谈论英国退欧引发了一些情感反应。这些情感促使参与者(重新)考虑自己国家与欧盟的关系,因为一个成员国的离开无疑会让他们思考如果自己的国家离开会发生什么。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它排除了离开的选择,限制了未来的选择。因此,情感依恋被这些事件加强或挑战,它们可以是隐性的,需要触发来表达。然而,它们仍然是不可否认的:

结论

从焦点小组的数据来看,我们可以观察到对欧盟积极情感依恋的不同痕迹,欧盟被描绘成一个拥有共同价值观和道德的情感共同体。一般来说,情感依恋越强烈、越积极,一些选择就越难以想象,比如让公众离开一个有意义的组织。这并不意味着某种特定程度的情感联系必然会导致一种特定的整合偏好,而且这样的认识将完全忽视情感和个体的复杂性。然而,坚实的积极依恋确实会降低解体等选择的可能性。

过去几年,欧盟的合法性危机暗示了情感在公民与欧盟关系中的作用。当然,欧盟的情况在很多方面都是独特的:它比其他国际组织更具整合性,具有特定的历史和共鸣,并且可能更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本文的见解与其他环境或组织无关。这些实证研究结果可能最适用于“更紧密”的组织,如非盟或东盟,可以说它们与欧盟更相似。

在试图理解公民与国际组织的联系以及它们将如何塑造他们的未来时,情感变得越来越重要,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都需要考虑到这一点。随着俄乌冲突再次引发围绕北约的争论,支持多样化国际组织的问题可能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个人对此的日常情感无疑会发挥作用。也许人们并没有真正爱上共同市场,或者更普遍地爱上国际组织。然而,这也不意味着公民对他们没有感情,或者这些感情可以忽略不计,在政治上无关紧要。

词汇整理

情感依赖

Emotional attachment

情感投入

Emotional investment

焦点小组

Focus group

情感共同体

Emotional community

译者:龙健欢,国政学人编译员。就读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兴趣为国际关系理论、欧洲政治等。

校对 | 陈扬 夏菲

审核 | 李源

排版 | 李鑫雨

本文为公益分享,服务于科研教学,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