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松霖 | 《姑妄言》研究简述

 殘荷聽雨 2023-11-21 发布于北京

《姑妄言》是十几年前新发现的一部前清世情小说。上世纪九十年代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在台湾演讲时介绍了他于1964 年在列宁格勒图书馆图发现的清代小说全抄本《姑妄言》一种。随后,陈庆浩、王秋桂、陈益源将其编撰整理并出版了足本排印本。对这样一部无论从来历还是从内容上都“不小”的小说,中国学者才开始得以窥其全貌。其成书时间应为1730 年中元节。问世于《金瓶梅》成书一百多年之后,略前于《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作者署名为“三韩曹去晶”,主要评点者署名为“古营州林钝翁”。全书共有二十四回,正文九十多万字,加上评点有一百多万字。其泼辣的语言风格和创新的小说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向。同时小说内容包罗万象,利用艺术的真实,还原了晚明到清朝社会的各个社会阶层的原貌,并且还较明显地隐含了作者特殊的政治倾向。

此书的出现为明清小说史带来了崭新的研究空间。无论从成书时间、篇幅容量、思想内容以及人物塑造艺术成就来说,这部小说都应该是明清小说史的一个重要节点。近年来,对《姑妄言》的研究逐渐升温。目前研究现状成绩较为可喜,已经涉猎的研究范围覆盖了版本、作者、横向比较、纵向考察、语言、创作素材等多个领域。现对重要研究成果做一个梳理 。

《姑妄言》版本的具体情况比较简单。台湾学者陈益源在大英百科出版的全抄本出版序言中,对该小说的发现和整理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姑妄言》的最初发现,是在民国时期藏书家周越然的藏书书目中。全抄本的问世则一直到1997 年才有陈庆浩、王秋桂得俄罗斯列宁图书馆授权,由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与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出版。中国文联出版公司随后出版了有删节的所谓洁本。一些出版社也有质量不高,多有错漏的删节本和改写本。如金城出版社的《<姑妄言>.传世孤本经典小说》等。

在《姑妄言》的语言研究中。王长友发现《姑妄言》运用的语言,并不是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中常见的文白相杂的语言,而是交互并存的两种不同的语言: 一种是文言,另一种是几乎口语化的白话语言①。 小说的创作语言是“雅”与“俗”并存的。总的说来,“雅”的部分价值不大,如曲词、诗歌、游记等等,运用多有牵强。

(在明清小说创作中,作者惯于借小说传播来表现个人才华和广知博闻,其典型如才学小说《野叟曝言》,《姑妄言》正是受此潮流的影响。) 而“俗”的部分——甚至是粗俗的性描写部分,都无不活泼跳脱,诙谐有趣,具有强烈的独特风格。《姑妄言》与时代相近的其它小说的比较研究,一直比较热门。在这种小说对比研究中,学者们还是形成了一些有益的看法。周越然早就提过《姑妄言》和《金瓶梅》比较起来两者内容相近而语言风格不一③。

另外,学者们认为《姑妄言》虽然以喜剧的手法“重点描写下流社会”,《林香兰》以悲剧手法描绘上流社会贵族和官僚生活,并且在“思想和艺术上大异其趣④,但是两部小说都同属继承了《金瓶梅》创作方法的典型作品。美国哈佛大学黄卫总认为《姑妄言》与《醒世姻缘传》有许多相似之处,认为两部小说的布局相似而风格不同。王长友,王永健等最早期《姑妄言》研究学者也认为《姑妄言》可能受到了《醒世姻缘传》“两世姻缘”的启发所以对“怕妻”现象有极多的表现,两者有同源的关系。黄卫总还发现《姑妄言》与《红楼梦》之间有值得注意的联系。王长友甚至说《姑妄言》是与《红楼梦》关系最直接的长篇小说。《姑妄言》与《红楼梦》的对比研究,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陈辽,王永健认为曹去晶极有可能与曹雪芹发生交集,两书“渊源极大”⑤。此外,《姑妄言》对《儒林外史》等作品的出现很可能有启迪作用。

对于《姑妄言》的思想内容,傅憎享认同《姑妄言》在明清小说思想史乃至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他认识到,应该从对整个封建末世失望的伤感文学这一背景上去理解曹去晶以因果轮回来建构小说框架,企图重建道德信仰体系却无力把因果轮回贯彻到底这一创作过程。《儒林外史》、《红楼梦》等批判现实的小说巨著,也正是在这一伤感主义之潮的基础上产生的⑥。

关于《姑妄言》的作者研究,与《红楼梦》的作者研究一样,也受制于作者生平历史资料的缺乏,目前还仅仅起步。结合已取得的成果,笔者认为,对于作者曹去晶与评点者林钝翁,极有必要事先厘清说明以下几点:

首先,“曹去晶”不一定为真名。虽然,傅憎享等学者查检到丰润曹氏族谱中,确实有去字辈,如曹潜字去非、曹洁自去尘等等,依此类推,曹去晶应该为曹寅的子侄辈和曹雪芹的父辈,其真名可能也是水偏旁的某字⑦。 王永健认为曹寅、曹去晶、曹雪芹乃是“一门三文豪”,可以同魏晋时期的“三曹”相媲美,称“后三曹”“清三曹”⑧。王长友也认为曹去晶应当是丰润曹氏家庭中的一员。但是,明显值得思考的是,这类古典小说作者多有不用真名的习惯。比如《金瓶梅》作者就署名“兰陵笑笑生”。当时社会舆论对小说创作的看法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虽然明清是小说大行的时代,但是那时的文人最看重的是称为“制艺”、“举业”的为了参加科考而作的八股文,其次是有助官场交际的诗和词。而小说,特别是白话小说,充其量是一种业余爱好。甚至有人认为写小说是作孽。明代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馀》中就说,罗贯中编《水浒传》会得到“其子孙三代皆哑”的报应。清代铁珊更在《增订太上感应篇图说》说:“ 施耐庵作《水浒》,子孙三代皆哑。袁于今(按: .明末清初小说、戏曲家)撰《西楼记》,患舌痒症,自嚼其舌,不食不言,舌尽而死。高兰墅(按:即高鹗)撰《红楼》,终生困厄。王实甫作《西厢》,至“北雁南飞”句,忽仆地,嚼舌而死;金圣叹评而刻之,身陷大辟(按:指其因“哭庙案”而被杀事),且绝嗣。” 明初颇有才气的官员李昌祺,因写《剪灯馀话》被人嘲笑,死后被取消入家乡庐陵乡贤祠的资格,成了告诫读书人不要写小说的反面教材⑨。 这种风气下,小说署名的真实性当然值得怀疑。何况是《姑妄言》这样一部“诲淫”又有政治倾向的百万言小说,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作者敢署真名无异于将自己头颅送到断头台下。在分析《姑妄言》不传于世的原因时,王长友指出:“《姑妄言》既涉及明末历史,有大量违碍语,又有出格的淫秽描写,是双料禁止对象,嘉庆、道光以后当然难以存活”⑩。由此可以推断作者署名难以为真。以上这些情况也是古典小说作者考证难的重要原因。

其次,作者曹去晶与评点者林钝翁很可能是一个人。陈辽提出,《姑妄言》的作者和评者应该为同一个人⑪,他陈述了四条理由:一是“三韩曹去晶”与“古营州钝翁”中,“三韩”与“古营州”本是一地。二是考察“曹去晶”与“林钝翁”这两个的名字。根据古写法,篆书里的曹字,上为两个 “東”,下为 “日”(按:核对清抄本书影,《姑妄言》前传回目之前署名“三韩曹去晶游戏编为知者道不共俗人看”,确为此“曹”),此“曹”除去“晶”,剩下的正是一个“林”字。“去晶”、“钝翁”字面寓意上也有较明显关联。三是林钝翁总评大有可推敲之处:“予与曹子去晶,虽曰异性,实同一体。自襁褓至壮迄老,如影之随形,无呼吸之间相离。生则同生,死则同死之友也。曹子偶以所著之《姑妄言》示予,予初阅之,见其中多杂以淫秽之事,不胜骇异。曰:曹子生平性与予同,愚而且鲁,直而且方,不合时宜之蠢物....”⑫。同胞兄弟也只称为“手足”,“一体” 之说令人生疑;“如影之随行,无呼吸之间相离”形容友情也太过;更何况四十四个字三个大句子只用来交代友情,也缺乏必要,不够凝炼;钝翁对曹去晶的评点往往切中要害,每每为作者笔法恣肆,用语诙谐和语言不拘一格击节赞赏,两人的行文风格也无“愚鲁”,“直方”之处。四是林钝翁二十一回前评所骂“毛羽健”并未在二十一回出现,而是出现于二十三回。除了陈辽,傅憎享⑬也考证:“三韩曹去晶”和“古营州林钝翁”实际上应是:“名虽两地,实是一方”、曹去晶与林钝翁则“虽曰异姓,实属一体”。同时,笔者认为,《姑妄言》成书时间和评点时间未偿不可深究。假定曹去晶与林钝翁是两个人,曹去晶自序标注为“时雍正庚戌中元之次日”,林钝翁总评标注为:“庚戌中元后一日古营州钝翁书”。那么,这个总评应写在作者曹去晶作自序的同一天。钝翁只可能是在作者边创作时就边评注,否则一日之内如何作此总结全书的总评?然而若这个说法成立,在前评夹评之中,林钝翁却多次对剧情走向进行跳跃回目的“剧透”,如二十一回前评言及“毛羽健”事⑭。 同时,其他回目也多有“此处伏下,以观后文”等等多处评语。这些显然是“作者一边著, 评者一边批”的模式下不可能做到的,何况总评中也言“曹子偶以所著之《姑妄言》示予”云云。所以,对于小说创作和评注的实际情况,将出现两种判断: 第一种是曹去品成书后示书于林钝翁,林钝翁作评。最后曹去晶作自序,林钝翁作总评,则实际全书写成时间还必须前推一到两年甚至更早。第二种即曹去晶和林钝翁为一人,作者在成书后自加评点并作自序和总评。显然,第二种推断有其合理性。

最后,作者的身世与曹雪芹曹氏相仿,且很可能有交集。主要依据是:两位作者在小说中的所体现出的对南京北京的熟悉程度;两部小说中都使用北方方言与南京方言;两部小说的场景细节描写有大量相同之处。陈辽推断,如果曹去晶为真名,那么曹去晶祖上为“三韩”人,曹去晶祖上随清兵入关,虽然与曹寅一系分离。然而都居于南京。《姑妄言》成书时,曹雪芹已是少年,虽然曹雪芹后来迁居北京,却极有可能接触过《姑妄言》⑮。这种推断暂无确证。

以上对《姑妄言》作者考证,对于《姑妄言》与《红楼梦》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学者在《姑妄言》研究中不能单纯地由林钝翁评语的字面意义来理解曹去晶的创作意图。研究者在拨开“曹去晶”大段色情描写的迷雾的同时,还应该跳出“林钝翁”评语的“陷阱”,才能正确理解小说的创作意图。同时,以对《姑妄言》作者和评点者的考证来对照思索红学研究中的一些现象,可以引起对研究方法的反思。对于《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现在基本无人提出异议。但是对于《红楼梦》的重要评点者——脂砚斋却一直众说纷纭。脂砚斋和曹雪芹是何关系?脂砚斋和《红楼梦》小说人物形象有何深层次联系?还没有人得到真相。对“脂砚斋”真实身份的猜测和考证,有“曹脂一人说”、“叔父说”、“后人敷衍说”以及目前周汝昌提出的“柳湘莲说”。脂砚斋是否直接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是否是小说世界中的重要人物的原型,在此无法评断。但是,一些学者太过于看重脂砚斋的评点,或者说只看脂砚斋的评点,结果在研究中慢慢背离了小说审美价值的探索之路,以牵强索隐和盲目比附为手段,走向所谓“真相”的探寻,这是值得反思的。

虽然《姑妄言》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但是由于研究材料的限制,小说版本稀少(大陆甚至至今没有出版小说足本), 作者与评论者生平难以考证,所以面对《姑妄言》的大多数问题,学者们只能蜻蜓点水,泛泛而谈,还没有出现全面系统的专门著述。特别是在《姑妄言》在明清小说的发展到底有多大影响这一问题上,学界还没有统一意见。又因为《姑妄言》被发现的晚,与众多得到充分研究的明清经典小说的对比研究还未全面展开。许多值得探讨的现象,只出现了一篇期刊论文。还因为作者生平不详,一些观点只能建立在证据不足的揣测上。

综合来说,所谓的将成为显学的“姑学”⑰ 还仅仅刚起步。


本期   数据采集:郇震    编辑:郇霆     

编按:原文是作者学位论文绪论部分,题目为编辑酌加。


注释:

①王长友.《姑妄言》的语言特色[J].明清小说研究,1999(4): 41.

②王长友.《姑妄言》的语言特色[J].明清小说研究,1999(4): 41.

③王长友.关于周越然与《姑妄言》残抄本和残刊本[J].文献,2000(4): 33.

④王永健.略论《姑妄言》在明清章回小说史上的地位和影响[J] .闽江学院报,2003(6):10.

⑤王永健.略论《姑妄言》在明清章回小说史上的地位和影响[J] .闽江学院报,2003(6):10.

⑥傅憎享.雪芹脂叔去晶《姑妄言》[J]. 保定:保定师范专科学校,2004(7): 14.

⑦陈辽.奇书《姑妄言》及其作者曹去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0)42.

⑧王长友.《姑妄言》的语言特色[J].明清小说研究,1999(4): 41.

⑨陈洪,孙勇进.漫说水浒[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55.

⑩王长友.从历史演义到演义历史一《姑妄言》对《三国演义》的继承和发展[J].孝感职业技术学院报,2002(1]): 50.

⑪陈辽.奇书《姑妄言》及其作者曹去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10)42.

⑫[清]曹去晶著.陈庆浩,王秋桂主编.思无邪汇宝●《姑妄言》[M].台北: 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7:3.

⑬傅憎享.雪芹脂叔去晶《姑妄言》[J].保定: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7):15.

⑭[清]曹去晶著.陈庆浩,王秋桂主编.思无邪汇宝●《姑妄言》[M].台北: 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7:3.

⑮陈辽.奇书《姑妄言》及其作者曹去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0) :20.

周汝昌.周汝昌点校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年:4- -5.

⑰王长友.《姑妄言》的人物塑造(J)明清小说研究.2002(3):6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