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物馆旅游时尚热潮中的海南动向

 昵称69584090 2023-11-21 发布于海南

昨晚,一向具有新闻敏锐触角的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直播节目《今日新闻汇》,

博物馆旅游热潮中的海南动向话题进行专题评论,引发广泛关注。

本期节目美女主持人文琪主持,

邀请特约评论员海洋教授,对此作出专题评论。

主持人:

11月15日,是海南省博物馆开馆15周年纪念日,引发了媒体关注。

评论员:

15年前,2008年11月15日,海南省博物馆一期落成并对外开放,成为当时国内最年轻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

15年来,海南省博物馆在常设展外,积极策划原创展、引进展、合办展等,丰富了海南以博物馆为载体的文化生活。

特别是,海南省博物馆以提升和塑造海南文化影响力为己任,以丰富的馆藏文物、系统的展览体系和新颖的展陈方式,深入挖掘阐释海南地方文化内涵,生动讲述着海南故事。例如,

“大海的方向——华光礁I号沉船特展”。“华光礁I号”是我国首次在远海发现并成功打捞出水的一艘南宋木制沉船,也是我国第一艘在远海采用分解打捞的方法打捞出水的古代木船。

2008年,华光礁I号”出水时,残长约20米、宽6米,最终被拆解为511块构件,分批运至海南省博物馆进行保护修复。除了船体修复,上万件出水文物的修复也是重头戏。对“华光礁I号”沉船的保护处理是国内第一例,为我国海洋出水文物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2023年,“华光礁I号”二期修复工作启动。值得一提的是,海南省博物馆已给“华光礁I号”建立三维模型,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复原“华光礁I号”主体的真实色泽、几何形态及组装结构。

又如,海南省博物馆17号展厅的清代《琼黎风俗图》。《琼黎风俗图》一本一尺见方,共15开页,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描绘黎族人建屋、编织、耕种、对歌、嫁娶、渔猎、贸易、涉水等社会风俗。清乾隆中期,朝廷发起绘制《皇清职贡图》,引发绘制民族图画的风尚,《琼黎风俗图》应时而生。

又如,海南省博物馆收藏的珍品——汉代弦纹双耳铜釜。此釜为汉朝军队平定海南时遗留的炊具,是汉代中央政权经略海南的重要物证。

其他如“回望大明——海瑞生活的时代”、“碧海丹心——解放海南岛文物史料展”、“海南稽古 南海钩沉——海南考古七十年”、“木魅——海南黄花梨艺术展”、“天涯觅珍——海南省博物馆征集成果展”等一批有代表性的原创展览,也都引发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15年后,海南省博物馆馆区总面积达4.45万平方米,展厅面积约1.2万平方米,拥有馆藏文物2.62万件/套,文物库房2000平方米。

海南省博物馆已成国家一级博物馆,4A级景区,累计举办各类展览500余场,开展社教活动150多场接待观众1000多万人次,成为海南重要的文化地标和文化展示窗口,成为引领海南博物馆旅游的热门打卡地。

主持人:

你刚才提到“博物馆旅游”,全国的情况怎么样?

评论员:

2022年8月24日,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官网公布博物馆的新定义:为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它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向公众开放,具有可及性和包容性,博物馆促进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博物馆以符合道德且专业的方式进行运营和交流,并在社区的参与下,为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提供多种体验。

博物馆旅游,则是以博物馆为载体的旅游活动方式。博物馆旅游是近几十年来国内外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兴旅游形式。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旅游”作为体验式文化教育与旅游跨界融合的新业态,是文旅市场的新蓝海。

从融合发展的角度来看,“博物馆+旅游”以博物馆场所和博物馆内容为依托和载体,以文化为核心,将文化活动和游览观光有机结合,让普通的旅游观光上升为高品质的文化体验。

当前,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跟着博物馆去旅行”成为一种新风尚。线下打卡、线上“云逛”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社交新方式。有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国内博物馆旅游热度环比上涨超过4 倍,年轻人越来越爱逛博物馆了,正成为博物馆游的中坚力量。

有专家指出,年轻人博物馆旅游热,可概括为“三新”

其一,精神生活的新追求。

当前,青年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仅局限于物质生活领域,而是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青年的文化素养获得普遍性提升,本身就对博物馆这所充满“文化营养餐”的“大学校”充满向往。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青年群体更加渴望欣赏“文化之美”,感悟被遗忘或被忽略的“历史之美”。他们已不限于翻阅书籍上的照片和观看影像资料,更想实际走进人类文明的殿堂——博物馆。

其二,社交活动的新场景。

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青年一代的社交理念发生新变化,呈现出鲜明的代际特征:不热衷吃吃喝喝的所谓“酒桌文化”,而是基于思想文化领域的共同爱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迈向更高层次的交往。博物馆为其提供了一种高雅别致的社交场景。

从社交成本看,大多数博物馆是免费开放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青年群体的经济成本。

从社交环境看,我国人文历史类博物馆建设日趋成熟,其硬件设施、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环境设计充满文化韵味。

从社交平台看,近年来,青年在网络平台的分享内容悄然变化,不少青年从晒美景、晒美食等向“晒文化”转变。通过博物馆的“看展式社交”,寻找文化和情感共鸣,以巩固或拓展人际关系。

其三,科技赋能的新体验。

科技进步尤其是数字技术赋能,让文物“活”起来,为广大青年参观学习博物馆提供了全新体验。

近年来博物馆不断尝试运用前沿科技,充分利用AR、VR等数字技术,综合运用红外感应、AOA定位、3D光雕、XR空间副舞台等数字化手段,开发数字IP、制作小程序与APP,提供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高清直播等新型文化服务项目,努力摆脱以往的静态陈列与粗放讲解,更好地契合青年群体的体验偏好,使得更多年轻人被“圈粉”。

有旅游攻略向年轻人推介了中国不同地区值得一游的十大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山西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主持人:

全国各地不少博物馆持续提升魅力,以各种形式出圈。你能否也推介一下海南值得一游的博物馆呢?

评论员:

今天的海南,博物馆群逐渐扩大,全省共备案博物馆43个,其中国有博物馆19个,行业和非国有博物馆24个。

我认为,从特色旅游的视角而言,除了海南省博物馆外,下面几家海南的博物馆亦值得一游。

首先要推荐的是位于琼海市潭门镇的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该馆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70593平方米,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于2018年4月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是旨在展示南海人文历史和自然生态,保护南海文化遗产,促进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的综合性博物馆,主要藏品为南海出水文物、历代外销文物、南海历史相关档案资料等。

目前,馆内设有陈列展览8个,包含“南海人文历史陈列”、“南海自然生态陈列”、“八百年守候——西沙华光礁I号沉船特展”、“探海寻踪——中国水下考古与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做海——南海渔家文化展(海南)”、“故宫·故乡·故事——故宫博物院藏黄花梨沉香文物展”、“源同流异—馆藏清代外销艺术品展”、“南方有佳木——海南黄花梨沉香体验展”等。

其中,“南海人文历史陈列”荣获第十六届(2018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精品奖”,并入选国家文物局2019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征集推介项目,“做海——南海渔家文化展(海南)”入选国家文物局2020年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其次要推介的是海南省民族博物馆。海南省民族博物馆位于五指山市,1981年秋筹建,1986年10月1日建成对外开放。前身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海南建省后,更名为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全馆占地面积52亩,展区面积3000平方米馆舍依山面城,具有中国传统四合院式建筑,风格别致,宏伟壮观。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以考古挖掘、征集、收藏、研究和陈列海南民族文物为主,研究海南岛历史和黎、苗、回等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宗旨的综合性博物馆,是海南省民族学、民俗学重要的研究基地,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曾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优秀地县级博物馆”。

收藏民族文物是海南省民族博物馆一项重要任务和职能。目前该馆有馆藏文物33000多件套,其中,一、二级文物750多件套,展出文物1300多件(套)。所收藏的民族文物可分为历史、革命、宗教、民俗、工艺美术等四大类,以民俗文物和工艺美术类文物占数量最多。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有《琼州民风》,分海南民族历史文化陈列、海南民族纺织文化陈列、海南民族艺术陈列三个展馆,两个专题展——书画展和陶瓷展。展览融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为一体,让国内外宾客和博物馆同行了解海南历史、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主持人:

有游客在网络上推介海南的几家特色专题博物馆值得一游,请问评论员怎么看?  

评论员:

海南确实有些特色专题博物馆值得一游。例如:

海南铁路博物馆,位于东方市八所镇滨海南路,由原海南铁路总公司(海南铁路有限公司)旧址改造建成的博物馆。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

海南铁路博物馆园区总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展馆面积约2000平方米,分为室内1、2、3号馆和室外车辆展览区,展出了包括解放前海南铁路诞生史、解放后海南铁路艰苦创业史、海南环岛高铁发展史等内容。

室外馆展出的是高大威猛的蒸汽机车,绿皮车厢,老式内燃机车,特别是1939年日本制造的K3矿石车、1940年日本制造的吊车、1965年武汉制造的S11守车、1970年齐齐哈尔制造的抓煤机、1984年罗马尼亚制造的ND2型内燃机车、1986年山西大同机车厂制造的建设型蒸汽机车及遗存下来的各类珍贵铁路文物。

海南铁路博物馆里最有名的当属一节特殊的公务专列:1941年日本制造的GW97380公务车,誉称“美龄号”。“美龄号”曾是原国民党元首蒋介石的专用车辆,因蒋夫人宋美龄曾乘坐过此车,故名。

该车长约12米,宽3米,高5米,钢制结构列车内部格局简洁大方,功能区间分布明确。首先是个约12平米的会议室,两盏欧式壁灯花纹清晰可见,靠窗一侧有通道可往尽头,随后可见办公室,会客室,卫生间。会客室内两侧配有沙发,上方是卧铺。如此大的内部空间及格局,在当时,可谓是豪华奢侈。

1945年抗战胜利,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将其收缴并加以改造使用,列为公务车之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龄号”公务车原用于内陆,约上世纪70年代其从广州被调拨至海南。“美龄号”公务车现在成为海南铁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今年9月才开馆的海南疍家博物馆,坐落于陵水新村镇潟湖水岸,总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建筑外观形似“疍家帽”,侧立面表现的是“编织”效果,4座场馆簇拥相连,寓意团结。

海南疍家博物馆以“浮槎南海 水上疍家”为展陈主题,打破传统静态展陈模式,在实景布展基础上,采用数字技术、5D影院等手段,将博物馆与现代空间艺术、新型展演技术和创新活动模式跨界融合,为古老的疍家文化赋予崭新活力,带给观众震撼与遐想。

海南疍家博物馆从人文疍家、时尚疍家、魅力疍家、美育矩阵、博物馆群、艺博同构、国际视野七大板块入手,分为序厅、主展厅、临展厅、文创区、互动区以及多功能报告厅、5D影院、文物库房和其他配套空间。

海南疍家博物馆每年将围绕疍家文化,推出海洋文明展、疍家文化摄影展、国际海洋艺术作品展等五个大型展览。同时,也将打造成集旅游观光、文化保护与文化创新为一体的综合体,既保护传承疍家文化,又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产品与服务,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位于海口市滨海大道103号海垦博物馆,2011年建成开馆主馆为“海南农垦博物馆”,副馆为“天然橡胶博物馆”和“海垦知青博物馆”。展馆面积4800多平方米,共分为序厅、丰碑颂、军垦志、赤子心、知青情、海垦魂、改革潮、关怀篇和科普窗九大展厅。

海垦博物馆真实地记录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复转军人、归国华侨、知识青年、社会民工、科技工作者为主要代表的英雄群体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历史,艺术展现了海垦人创造北纬十八度以北大面积成功种植天然橡胶、建成中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奇迹。

位于国家5A级旅游区三亚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内的三亚自然博物馆,2007年9月9日正式对外开放,是海南省唯一的自然博物馆。

三亚自然博物馆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由北京自然博物馆承接设计博物馆采用高科技声、光、电技术,再现了1.4亿年前的世界。展馆由序厅、热河生物群厅、三亚翼龙厅与化石厅组成。许多标本在国内、国际上都堪称孤品

馆藏珍品如镇馆之宝三亚翼龙。翼龙是最早飞上天空的脊椎动物,属于飞行爬行动物,它是中生代的空中霸王,生活于2.5亿年前,灭绝于6500万年前。三亚自然博物馆收藏的属翼龙中的新属种,在国际上是首次发现,同时也是目前为止发现最完整的翼龙化石,其完整度和观赏性都堪称一流,在国际上属于孤品,因此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被称为世界上第一朵花的 “辽宁古果”,距今已有1.45亿年,它是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即是现在鲜花的“祖先”,也是迄今为止有确切证据的全球最早的花。由于它的出现,古生物学界创造出了 “古果科”,解决了古生物学领域一直存在的被子植物起源时间、地域的争论;解决了达尔文所认为的 “讨厌之谜”。

最古老的母爱证据——恐龙胚胎化石。目前在全世界有200多个地方曾经发现恐龙蛋,但很少在其中发现完整的恐龙胚胎。而保存在博物馆内的完整无损的恐龙胚胎是非常罕见的,它存有即将出壳的胚胎,让人类体会到几亿年前恐龙母亲的伟大。

(本文依据节目播出稿编写,内容有所完善;部分专业说明参考媒体公开报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