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文化】南充西山牌坊湾巴蜀古道遗迹‖李万斌

 方志四川 2023-11-21 发布于四川

南充西山牌坊湾巴蜀古道遗迹

李万斌

 南充市顺庆区西山风景区内牌坊湾,系巴蜀境内南充界尚存之古道遗迹。这里是古代南充县到成都府的一条必经之路——牌坊湾古道,横贯其中的这条古道,基本上是石板山路。

 癸卯年十月初七,是日冬阳融融,我们早早去牌坊湾访古寻幽。经问询当地老人,寻得上山路径。过西河古溪桥(系明代大学士陈以勤重建之溪桥,当时定名广恩桥),转入上山路。不久,经过金泉山水涧上的“会仙桥”,此桥石栏已长满青苔,显露岁月沧桑感。站在桥头石阶上,举目可望见不远处的一片崖壁。老乡说,那块崖壁下就是陈寿少年时隐居读书处。原先崖壁上刻有浮雕菩萨像,后漶漫模糊,现崖壁被水泥浆涂抹,以防垮塌。

 史书载,晋著作郎陈寿(233—297),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人。三国蜀汉时至西晋官员,史学家,著传世之作《三国志》。乡邑老少皆传此处遗址乃陈寿儿时之“读书台”,后人修建陈祠“万卷楼”。明人曹学佺《蜀中名胜记》载:“《方舆》云,果山,郡以得名,陈寿隐居于此,有祠。志云:陈寿有万卷楼在山之麓。”1990年,南充市人民政府决定在果山之南玉屏山东侧,选址重建万卷楼,精塑陈寿坐姿展卷铜像。

南充市西山万卷楼陈寿铜像(图片来源:《巴蜀史志》编辑部)

南充西山陈寿著三国志塑像(图片来源:《巴蜀史志》编辑部)

南充市西山万卷楼(图片来源:《巴蜀史志》编辑部)

 蹬行长长的石条山路,随处抬头可见山路右手侧崖壁上镌刻的汉唐明清石刻文字,依稀可辨的石刻文字如“德洽果州”“忠义之邦”,比较清晰的有“万家生佛”(楷书)、“鸟道”(行草)等。原古道旁水涧中有巨石耸立高约数丈,人称“会仙石”,今已不见,唯见水涧两边崖壁上杂树森森。一处临近水涧边斜倾生长着一株老黄葛树,树枝弯曲如虬,树叶茂密,阳光穿过树枝间隙,洒下数道金色光柱。

 在一段较为平坦的古道旁,尚残存竖立着一座明代建的老牌坊,石牌坊上的花纹图案已不可辨,仅能看到一两处云纹线条。此牌坊处有一间老屋,木门紧闭,据传曾是一小店铺。距此不远处,亦存有一座老旧的木结构青瓦房,篾笆编制涂抹泥巴的土墙,此屋木门坎仅剩半截,屋檐下有一通旧石磨。估计此旧屋有百年历史。
 沿牌坊湾古道,经当地老人指点,在金泉山水涧另一侧,经过一缓斜坡山路,在靠石壁高台处寻找到“天罡庙”。此庙四排三间,已十分破旧,梁上青瓦多处缺失,屋梁多已坏损,墙壁多处垮掉。庙后有一石洞,传言系唐代袁天罡在此静息修道所开之洞。此庙门前左右各蹲有石狮,庙门两侧木立柱放置石狮背上,代替磉磴石。据住在此庙旁的一位老人讲,她一直在此居住,“文革”中,造反青年用炸药炸了洞中的石像,还准备砸石狮时,她提醒如果砸坏石狮,房屋就会垮掉,也会把她家的房子拉垮。结果造反的人就没有砸石狮,旧庙得以保存至今。

 距天罡庙不远处,有一口“金泉井”,民间传说是唐代李淳风与袁天罡斗法时,李淳风欲试袁天罡道行,故意在来的路旁埋一金钗。袁李见面时,袁告诉李,你埋的金钗已化成水了。李即去埋金钗处刨开一看,一股泉水汩汩冒出。从此,人们修了“金泉井”,每逢月圆之夜,天上一轮明月,井中月明如盘,由是成为古果州八景之一曰“金泉夜月”。1994年,该井被南充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南充市文物保护单位”。

 当地流传一句民谣:金泉山顶有座“赛云台”,乌龟山腰有口“金泉井”。过金泉井,继续登行山道,可见一高处平坝,名曰“赛云台”。1943年至1848年,蓬安籍名士伍非白先生在此处租民房开办“川北文学院”,延聘来川名流学者讲授经典文化,传承中华文脉。1948年,川北文学院与三台川北农工学院联办“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私立川北大学落户南充,更名为(公立)“川北大学”。赛云台“川北文学院”旧址改为今南充市顺庆区新建三小”校园。

 据地方志载,西山一带,自古就栽植大片广柑树,满树广柑入冬经霜后,色泽金黄,放置石洞土窖保存,到来年酷暑天食用,味甜汁丰。因此,果州广柑历来作为贡品,享誉京都。旧志记载,三皇时此地“有果氏”,古有果山,“多黄柑”。唐武德四年(621)设果州。果州古八景之一“果山秋色”,名闻遐迩。

 沿山路古道前行,则可至山顶蒙子垭;继续沿古道西行,则可到达成都府。据当地老人讲,1950年,川北行署决定修西山盘山公路,胡耀邦同志曾督促要求保质保量,建好盘山公路,彻底改善南充出行交通瓶颈问题。1951年,西山盘山公路修通。从此,经果州西山牌坊湾石道登山道西行之人就不多了,仅可见当地人行走或少许外地游客走走。

 牌坊湾的古迹,或为当时官府、商家所建,或为百姓所立,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这些古迹,无论是石刻、碑文还是建筑,都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可让我们后人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当笔者向当地一位年逾八旬的赵婆婆请教此地名胜古迹时,老人家随口道来一段顺口溜:七洞桥,八通碑,九棵黄葛树下摆龙门阵成堆堆。随后她解释了一下:七洞桥,是指西溪桥(西桥)有七个桥洞;八通碑,是说牌坊湾古道上曾有八座石牌坊;九棵黄葛树,是说过去从西桥头到牌坊湾会仙桥共有九棵上百年的大黄葛树,老乡最喜欢在黄葛树下摆龙门阵。

 望着悠悠千年古道,自然会感到这牌坊湾古道的山山水水石径牌坊,一定见证过无数商旅学子官吏奔波往来,迎来送往那无数的悲欢离合。因此,牌坊湾理当成为人们研究巴蜀古代交通史、社会生活史和石刻艺术的重要资料。
 游览牌坊湾,笔者不仅领略了这里古老的历史遗迹,也感受到了牌坊湾历史的厚实和文化的丰富。牌坊湾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充满了历史的韵味和文化的气息。笔者深感自己的渺小,但也坚信在历史的长河中,自己会继续学习和探索,不断丰富内心世界和文化素养。

 在离开牌坊湾的那一刻,我们更加深深地感叹于这里的深厚历史和自然生态。这是一片历史文化厚重的土地,也是人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笔者仿佛觉得,在未来的日子里,人们将带着在这里感悟到的东西,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去探索更多的历史和文化遗迹。

癸卯年孟冬木兮于果州牌坊湾古道


作者系列文章

1.【历史文化】李万斌:薪火相传 回望先贤——访果州西山书院·川北文学院旧址

2.【记忆】燕儿窝:南充工业文明的见证 四川石油工业的骄傲‖李万斌

3.【历史文化】川北行署礼堂及其门厅立柱基座石刻鉴赏‖李万斌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万斌〔四川阆中人,1982年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中文系(现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文理学院原党委书记,西华师范大学原党委副书记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作者李万斌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