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盛泽名人轶事: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亲历者张耀德

 吴越尽说 2023-11-21 发布于浙江

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亲历者张耀德

这张图片,是张耀德收藏的“孙总理国葬纪念邮票”,上面加盖了“总理奉安临时邮局”的邮戳,日期是民国十八年(1929)五月三十日,即在南京中山陵举行孙中山先生国葬的前一天,邮政部发行,全套四枚,计壹分、肆分、壹角、壹圆四种。邮票图案为南京中山陵祭堂。这枚珍贵的邮品是张耀德1986年给同事展示的,也就是他去世的前一年。据张耀德说:“这套邮票刚一出售就被抢购一空,我曾把这些邮票,在四页宣纸上粘贴成'总、理、奉、安’四个大字,并盖了邮戳珍藏留念,当初还写了专文记载此事,后来找不到发表的原文了。”
张耀德全程参与了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他除了珍藏这枚邮票外,还获得过一枚“总理国葬纪念章”,见下图。纪念章呈圆形,黄铜铸造,直径七十六毫米,厚四毫米。正面是孙中山先生浮雕正面头像,双目炯炯有神,威严庄重。背面是中山陵祭堂缩影,祭堂以花岗石建造,正面三拱门,装置了紫铜双门,门额顶端分别用篆体书写三民主义的“民族”“民权”“民生”字样。中门顶端镌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地正气”直额一方,堂前石阶辟为三道。图案上方周边镌有“孙中山先生安葬纪念”和“中华民国十八年三月十二日”字样。纪念章图案和字体古朴凝重,庄严肃穆。

▲左背面,右正面

孙中山先生1925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停柩于西山碧云寺。1929年中山陵竣工,于5月28日移榇至南京浦口,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后安葬于中山陵墓。奉安日期实际是6月1日,纪念章上却为3月12日,是因为纪念章事先委托美商制造,以至日期上出现如此严重的失误。
张耀德,名字陌生,他是民国初期立志于推翻军阀、改造旧俗的盛泽青年,最初追随柳亚子先生,参与筹建国民党吴江县党部和盛泽分部,后因政见不合与亚子先生分道扬镳。他曾参加过北伐,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任职于文官处。

▲张耀德发表在《江声》上的评论,1923年第4期

1929年1月18日,国民政府成立“总理奉安委员会”,由国民党中央委员、国府委员和特任官组成。委员会设办公处,办公处总干事是孔祥熙,下设秘书处,张耀德任文书组收发股主任干事。自1月30日办公处正式办公起,至6月1日奉安大典告成止,收发股共收文2028件,发文1277件,平均每天收发文件18.5件。所有收件都要摘录提要、编号分类,按日登入总收文簿,送交主任秘书处理。所有发件由各组主任核阅后,交总干事签字,收发股分送相关部门。

▲《总理奉安委员会(办公处)职员名录》

《奉安大典写真》记载奉安大典的盛况:本年五月廿八日,灵榇安抵首都,沿途执绋与觐观之盛,礼节之隆,为空前所未有。在中央党部举行公祭三日,至三十一日封棺,六月一日移灵,庄严肃穆,与礼民众十余万,各国使节亦恭参殡,泊午灵抵紫金山陵,举行祭礼如仪,下圹安葬,党国要人及总理故旧亲友,绕圹瞻仰后,由孙夫人及孙科等将墓门严闭,此手创新中国之唯一领袖,普天荣哀之奉安大典于是完成。
收发股还负责核发进入中山陵观礼证章,据张耀德回忆,在典礼现场,他看到这样一幕:新闻记者与负责保卫陵墓的一个宪兵营长发生冲突。核发的新闻记者采访证分普通和能入陵地的二种,后一种证件上有“准许进入石级采访”几个字。当时《申报》的沈九香、《京报》的石信嘉、《三民导报》的胡大纲、《新闻报》的廖寿昌、《中央日报》的王公弢、《中央通讯社》的冯有真等进行采访时,被营长拦阻在中途平台附近,不准继续前进,虽然冯有真再三说明,并出示写着“准许进入石级采访”的证件。但这位营长依旧不允,引起了这几个名记者的忿怒,争吵不休。但是“秀才遇着兵,有理讲不清”,最后还是被宪兵驱下石级。

▲奉安大典证章

后来国民党中宣部向记者作了道歉,而参军处并未处分那个营长。所以,在第二天各地报纸的新闻中,此一事件只作为一般性报道,未被渲染,故知者不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