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肿特效方,全身上下、内外水肿都可用!

 空谷幽兰80 2023-11-21 发布于广东

江湖名,中医道,中医的江湖愿你我砥砺前行

引子

中医历史悠久,自成体系,看病讲究四诊合参(望、闻、问、切),辨证论治。即在收集了基本的证据(症状、体征)后,审症求因,依证选方,加减用药。正如《论衡》所言:“医之治病也,方施而药行”。好的中医就像一个私家侦探,而疾病就像一桩桩案件,需要在收集有效证据(病情)的基础上,合情演绎,抽丝剥茧,找到罪魁祸首(病根),然后才能更快地将元凶缉拿归案(治好疾病)。 

中医的学习并不难,难在坚持,难在入门,为了帮助大家打好中医基本功,练就一身治病本领,本公众号特推出“跟我学中医”板块,前方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功在当下,每天坚持十分钟的学习,打牢基本功。

今天要介绍的就是号称能治全身上下、内外水肿的方子——疏凿饮子。

本方主治水湿泛溢表里所致遍身水肿之证,融发表、泻下、利水三法于方,犹如夏禹疏江凿河,俾壅盛之水湿从上下、内外分消,故有疏凿之名。在此方之前,古人治疗水肿,或宜肺利水,或健脾利水,或温阳利水,或攻下逐水等,各具特色,然对表里下水湿壅盛者,则非以上一种治法所能顾及。疏凿饮子的创制,弥补其不足,是对水肿治法的丰富与发展,有很大的临床使用价值。

[组成]

泽泻(12g),赤小豆炒(15g),商陆(6g),羌活去芦(9g),大腹皮(I5g)椒目(9g),木通(12g),秦艽去芦(9g),槟榔(9g),茯苓皮(30g)各等分

[用法}

药捣碎。每服四钱(12g)水盏半,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本方所治证候,乃水湿壅盛,泛溢上下、内外的阳水实证。

水湿壅盛,泛溢肌肤,故全身浮肿

水迫于肺,肺气上逆,故呼吸气急;

水壅于里,三焦气机闭阻,肺气不降,腑气不通,则二便不利;

水壅气结,津液不布,故口渴。

因此,本方攻逐水湿,具上下表里分消之功,用治水温壅盛,表里俱病的阳水实证以遍身水肿气喘,口渴二便不利脉沉实为证治要点。

本方主治为水邪泛溢上下、表里,邪盛气实之证。根据《素问.汤液醪醴论》“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莖……开鬼门,洁净府”;《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等法,治宜上下、表里分消。

商陆苦寒有毒,主泻水饮,疗“水肿……流五脏,散水气”(《名医别录》卷3)盖因“其性下行,专于行水”(《本草纲目》卷17),功同大戟、甘遂,可通利二便。

茯苓皮、木通、泽泻、椒目、赤小豆渗利在里之水湿。

其中

茯苓皮专为利水祛湿要药

木通“利小便……主水肿浮大”(《药性论》)

椒目“主水,腹胀满,利小便”(《新修本草》卷14)

赤小豆“其性下行,通乎小肠,能入阴分,冶有形之病。故行律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本草纲目》卷24)“凡水肿、胀满、泄泻,皆湿气伤脾所致小豆健脾燥湿,故主下水肿胀满,止泄,利小便也”《神农本草经疏》卷25)。

泽泻气寒味甘而淡,最善渗泄水道,专能通行小便。

以上诸药合用,导在里之水湿从二便而出。

以羌活、秦艽、生姜疏泄发表,开泄腠理,使在表之水,从肌肤而泄

湿为阴邪,最易阻遏气机,故伍以大腹皮、槟榔行气利水,使气化则湿亦化。

诸药合用,上下内外,分消其势,以消其水。

本方名“疏凿饮子”者,是取夏禹疏凿峡,以利水势之意。晋·郭璞《江赋》说:“若巴东之峡,夏后疏凿。”本方证为水湿泛溢上下、表里,而见遍身水肿,故用疏表攻里,外散内消之法,亦夏禹疏凿江河之意,故名。

[方论选录]

吴谦,等“小青龙汤、真武汤、越婢汤、五苓散、疏凿饮子五方,皆治有水气兼表里证之药也。小青龙汤治表里寒实,中有水气真武汤治里有虚寒,中兼水气。二证俱内不作胀,外不作肿,故一以麻、桂辈散寒以行水一以姜、附辈温寒以制水也。越婢汤治表里实热,中有水气五苓散治表里虚热,中有水气。故一以麻黄、石膏散肤之水,清肌之热,以消肿也一以桂、苓、术、泽解肌表热,利所停水以止吐也。疏凿饮子治表里俱实,不偏寒热而水湿过盛,遍身水肿,喘胀,便秘者,故以商陆为君行诸水,佐羌活、秦艽、腹皮、苓皮、姜皮行在表之水,从皮肤而散,佐槟榔、赤、椒、泽泻、木通行在里之水,从二便而出。上下、内外分消其势,亦犹神禹疏凿江河之意也。”(《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5)

朱良春,等:“本方是发表、泻下、利尿等药复合组成的方剂。它是根据《内经》“平治权衡,去菀陈莖”,“开鬼门,洁净府”的理论创制而成。方中用羌活、秦发汗解表,以开鬼门(汗孔),使水从汗而出用腹皮、姜皮、皮辛散淡渗,消散皮肤之水用商陆、槟榔破结攻积,以去菀陈,使水从大便排出更用椒目、赤豆、通、泽泻利水道以洁净府,使水从小便而出。其泻水之功,有如疏江凿河,分减泛滥之水势,所以叫做凿饮子。可见本方是为阳水实证而设。如属阴水虚证,那应该采取温肾化气、健运脾土以利水湿的方法,切不可误投本方,造成虚虚之过。”(《汤头歌诀详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