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末~民国初:中国留美学生获博士一览

 中中小馆 2023-11-21 发布于山西

中国百年留学全纪录

中国留美学生,较之于留日学生,在1900年之前,少之又少,可以忽略不计。只有个别自费的中国留学生,著名的人物有,孙中山、宋耀如及几位子女,以及1895年受教会帮助下去美国留学的颜惠庆。1900年,中国学生留美学生开始多起来,先是英国传教士傅兰雅带陈锦涛、王宠惠等9人赴美留学,然后官费派学生留学美国也开始了。1903年,湖北派出10人留美,1905年,两广和上海分派10余人,1906年,北洋大学派22人,山西派出30余人,同时直隶普通中学堂也派出一些女子赴美留学。

据1903年到美国作“新大陆之游”的梁启超统计,当时留美中国学生仅40余人,这与同期留日学生总数超过千人,形成巨大反差。

至1906年已有数百人,至1910年,由《留美学生年报》统计,每年约有五百人去美国留学,就此也形成了留美高潮的起端。而真正推动留美高潮的直接动力,则是庚款留美生的选派。1908年美国通过庚款留美生的议案。从1909年开始,最初四年每年向美国派出100名留学生,自第五年起,每年至少续派50名留学生。

从1917年和1918年所汇编的《游同学录》来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留美生获得学士学位,还有不少人获得硕士和工程师学位,有35人获得了博士学位。

  获博士学位的中国留美学生的统计表   摘录于《清代留学运动史》

另有竺可桢、赵元任、胡适、茅以升等人也获得了博士学位,他们的博士学位稍后便取得了。竺可桢在哈佛大学学习气象学时就初露锋芒,在《科学》杂志上经常发表关于中国寸量和台风的论文,同时还为美国的气象、地质地理刊物撰写文章。赵元任在美国读书时便小有名气,在他191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美国多所大学要聘请他任教,同时中国的好几所名牌大学也邀请他回国任教。

“庚款生”对中国近现代科学发展的贡献,应该说是相当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在以后几乎整整半个世纪中,中国科技界差不多每个领域都有庚款生扮演学科带头人(包括后来英国与其他国家效法美国退款资助的留学生)。而由庚款生们回国培养出来的第二代科技精英,许多直到今天还奋战在科研第一线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