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通鉴】52 冉魏帝国(四):后赵帝国灭亡,石虎终被灭族

 衣赐履读通鉴 2023-11-21 发布于北京

【当《通鉴》遇见纪检干部】

读通鉴文字版目录

读通鉴音频版目录


衣赐履按:上一回,我们讲到,公元251年,后赵皇帝石祗,在大魏皇帝冉闵的军事高压下,取消了帝号,自称为赵王,向前燕王慕容儁(读如俊)求救,慕容儁欣然应允。
早在石虎在世时,后赵和前燕就发生多次冲突,打遍东西南北中的石虎,动不动就会在前燕这里吃瘪。随着前燕政权不断地发展壮大,他们挥军南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公元349年,四月,后赵皇帝石虎去世。五月,前燕的平狄将军慕容霸向燕王慕容儁上书,说:

老大,机会来了!石虎暴虐,老天把他收了,他的儿子们不但跟他一样残暴,而且自相残杀,中原大地,一片混乱,士人百姓,无不渴盼仁义之君。现在,只要老大您率军南下,兵锋所至,他老石家的士卒,一定会望风归顺。

前燕政权北平(河北省遵化市)太守孙兴也上书表示,石氏内部大乱,应当趁机进取中原。

慕容儁考虑到老爹去世不久,就没有答应。

衣赐履说:公元348年,九月,慕容儁老爹慕容皝(皝读如晃,去声)去世。慕容儁和慕容霸是哥儿俩,慕容儁是老二,慕容霸是老五。

【你道这位慕容霸是哪位?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慕容垂】

慕容儁一直不肯下决心,慕容霸急了,赶回首都龙城(辽宁省朝阳市),面见慕容儁,说:

老大啊,难以得到却容易失去的,就是时机。万一石氏衰而复兴,或者冒出一个英俊人物取得权柄,对我们而言,就不仅是失去一次机会,而可能给今后留下后患。

慕容儁说:

邺城虽已大乱,但邓恒(后赵帝国征东将军)镇守乐安(河北省乐亭县),兵强粮足。我们如果攻打赵国,就不能走东线,只能经卢龙(卢龙塞,河北省迁西县)走西线。卢龙山险路狭,敌人只要占居高处,就可将我军拦腰截断,到时首尾受敌,该怎么办?

慕容霸说:

据我了解,邓恒这个人,大约是愿意为了石氏而死战的,但是,他手下那帮将士,都思念亲人,都想回家,只要我们大军一到,他们必定土崩瓦解。老大,你要是不信,我愿意当前锋,东出徒河(辽宁省锦州市),秘密行军,直扑令支(后赵营州州政府所在县,河北省迁安县),出其不意。等他们得到消息,一定胆都吓破了,即使没有弃城逃跑,也只能闭城不出罢了,岂敢抵抗我们!到时老大您,完全可以从容前进,不会碰到任何危险。

慕容霸讲得汹涌澎湃,慕容儁依然犹豫不决。

慕容儁又去询问五材将军封奕、从事中郎黄泓、折冲将军慕舆根等人的意见,这哥儿几个就跟商量过似的,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出兵攻打后赵的可行性,以及取得胜利的必然性。

【这个慕容儁可是够潮的】

慕容儁终于下定决心,任命慕容恪(慕容儁的四弟)为辅国将军,慕容评(慕容儁的叔父)为辅弼将军,左长史阳鹜为辅义将军,称之为“三辅”。任命慕容霸为前锋都督、建锋将军,遴选精卒二十余万,进行战前动员,加强战备训练,随时准备开拔。

到了公元351年,冉闵围攻邺城,石祗向慕容儁求援。

冉闵听说之后,便派大司马从事中郎、广宁(河北省涿鹿县)人常炜出使前燕。慕容儁让记室封裕责问常炜说:

冉闵是石家养大的,才能平庸,却又恩将仇报,做出叛逆之事,他凭什么胆敢称帝呢!

常炜说:

商汤放逐夏桀,建立商朝;武王讨伐商纣,振兴周朝大业,他们都得到孔子的赞誉。曹操被宦官养大,他的真正出身,根本没人知道,这样一个人,竟然率一支不咋样的人马,建立了魏朝的基业,如果不是天命所在,又岂能成功呢?由此推之,我不知道你们到底想问什么呢?更何况,胡人暴虐,苍生惨遭屠戮,寡君仗剑而起,诛除胡虏,拯救百姓,其功可报皇天,勋业不让高祖,他承天受命,有何不可!

封裕说:

石祗去年派张举来求援,说玉玺在襄国,他说的是实话吗?他还说冉闵初立的时候,曾用黄金为自己铸像,用来占卜成败,然而像却没能铸成,你怎么能说他上应天命呢?

常炜说:

诛杀胡人时,邺城的胡人全部伏诛,玉玺怎么可能跑到襄国去?张举这么说,只不过怕你们不肯救援罢了!传国玉玺,就在寡君手上。黄金铸像之事,我是没听说过的。

封裕说,从南方来的人都这么说,你又何必遮掩呢?

常炜说:

奸伪之人,往往想利用天命迷惑人心,他们假借祥瑞的征兆,伪托占卜的结果,用来加重自己所说的份量。寡君手握传国玉玺,占据中州之地,受命于天,这还有什么疑问?难道还需要弄个金像来画蛇添足吗!

封裕说,传国玉玺究竟在哪?

常炜说,就在邺城。

封裕说,张举说在襄国。

常炜说,我啐他张举一脸!

慕容儁想要玉玺啊,当然希望张举说的是真话,他着人堆起柴堆,表示要把常炜烧成烤串儿。点火之前,慕容儁让封裕再去做做常炜的工作,封裕对常炜说:

老常啊,你再考虑考虑,我是真不忍把你烧了诶。

常炜厉声道:

石虎贪婪残暴,曾经亲率大军进攻你们的国都,虽然没有攻克,但他志在必取。此后,他们不断向东北地区运送钱财粮饷,难道是给你们扶贫来的吗?错!他们一直想干掉你们!寡君讨伐镇压石氏,虽然不是为了你们燕国,但你们听到仇敌被消灭的消息,从道义上讲,你们应该有什么反应?现在,你反而替石氏来责问于我,你们脑回路是不是转反了!我听说,死去的人虽然骨肉埋在地下,而灵魂却升到天上。老封啊,啥也别说了,赶紧点火,把我烧死,让我能到上帝那里去诉说冤屈!

常炜就是茅坑的石头——又臭又硬,所有人都请求把他烧死。

幕容儁说:

常炜愿意为他的君主去死,可谓忠臣。何况,冉闵有罪,与他的使臣有什么关系呢!

随即下令,安排常炜住在招待所,当夜,又派常炜的老乡赵瞻,去跟常炜叙叙旧。赵瞻见到常炜,说:

老常啊,我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你为毛要替冉闵说谎呢?一旦大王发怒,把你流放到千里之外的不毛之地,你不是就全毁了吗?

常炜说:

老赵,你说的什么话!我自成年以来,连老百姓都不曾欺骗过,何况是面对君主呢!违心地苟且迎合,我做不到;是什么就说什么,就是我的性格,哪怕被扔到海里喂王八,我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说完,常炜面朝墙壁躺下,不再搭理赵瞻。赵瞻向慕容儁汇报,慕容儁下令,把常炜囚禁在龙城。

本年正月,苻健在长安登基,自称天王、大单于,国号大秦,大赦,年号皇始。后赵帝国并州刺史张平,向秦国投降,苻健任命他为大将军、冀州牧。

衣赐履说:苻氏建立的大秦,史称前秦,是十六国中第六个建立的,前面五个是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

三月,后赵骠骑将军姚襄(时驻滠头,河北省枣强县东北),以及后赵汝阴王石琨,分别率军救援襄国。大魏皇帝冉闵派车骑将军胡睦在长芦(河北省新河县境)阻击姚襄,将军孙威在黄丘(河北省辛集市境)阻击石琨,哥儿俩败得一塌糊涂,将士死伤殆尽。

冉闵打算亲自迎击姚襄和石琨,卫将军王泰劝谏说:

如今襄国尚未攻下,而他们的外援不断增加,如果我们出战,一定会腹背受敌,太过危险。现在,我们应该固守营垒,拒不出战,挫伤他们的锐气,等到他们出现裂痕,我们再挥军掩杀,一战可破。更何况,陛下亲自上阵,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可就全完了。

冉闵认为王泰说得在理,打算放弃出征,随军道士法饶进言说:

陛下包围襄国已有一年之久(公元350年的十一月,进攻襄国,至今小半年了),寸土未得。如今敌人来攻,咱却做了缩头乌龟,陛下打算今后怎么带队伍呢!小臣我夜观天象,太白进入昂宿,正是诛杀胡王的征兆诶,只要出征,必将大获全胜,万万不可错失良机啊!

听了这话,冉闵挽起袖子,大声道:

我意已决,干他们丫的!再有敢出言反对、扰乱军心的,斩!

于是,冉闵率全部兵众出发,与姚襄、石琨决战。正在此时,前燕救援后赵的大将悦绾恰好赶到,离魏军不过数里。悦绾下令,骑兵分散奔驰,拖着树枝扬起漫天尘土。魏军以为燕军不计其数,骚动不安、惊恐万状。姚襄、石琨、悦绾三面夹击,后赵王石祗也从冉闵后面发起冲锋,魏军大败,死伤无数,冉闵率十来个骑兵逃回邺城。

之前,冉闵任命自己的儿子冉胤为大单于,又给他配了一千名投降过来的胡兵。此番,冉闵兵败,胡人栗特康等人挟持着大单于冉胤,以及左仆射刘琦等人,向后赵投降。后赵王石祗下令,斩冉胤、刘琦。

此战,司空石璞、尚书令徐机、车骑将军胡睦、侍中李綝、中书监卢谌、少府王郁、尚书刘钦、刘休等,全都阵亡,将士战死者十余万。

冉闵逃回邺城,没好意思声张自己回来了。邺城官员百姓,都以为冉闵已经战死,人心动荡。冉闵听从射声校尉张艾的建议,组织了一次祭天活动,民心才逐渐稳定。

冉闵着人,把法饶父子剁成碎块儿,追封故光禄大夫韦謏(读如小)为大司徒。

衣赐履说:上一回,我们讲过,韦謏认为,胡人随时可能叛变,留在身边太过危险,应该全部诛杀。当时,冉闵为了收揽异族,不但没听韦謏的,反而把韦謏父子都给杀了。现在追封韦謏,算是某种补偿。但实际上,“杀胡令”之后,冉闵与胡人成为死敌,而他又不愿向东晋称臣,他已经死定了。至于杀不杀韦謏,追不追封韦謏,那都是“郑大官人剁肉馅——多一刀少一刀,都是无球所谓的事儿”。

衣赐履说:当初,姚弋仲派姚襄去救援后赵时说,弄不死冉闵,你就别回来见我。姚老爷子,还真是有点儿可爱。

当初,冉闵主政赵国的时候(闵之为赵相也),把国家仓库里的粮食、财物等,全都散发给官员百姓,以此树立个人的恩誉。与羌人、胡人,几乎每个月都要打仗(与羌、胡相攻,无月不战。讲真,不太理解此句何意)。后赵从青、雍、幽、荆四州迁徙过来的百姓(胡三省注:石虎破曹嶷,徙青州之民;破刘胤、石生,两次徙雍州之民;破段匹磾,以及为前燕所败,徙幽州之民;石勒南掠长江、汉水,徙荆州之民),有汉人、氐人、羌人、匈奴人,等等,达到数百万人,现在,后赵帝国分崩离析,法令不行,这些人要回老家去,他们归途交错,互相抢掠残杀,最终能回到家乡的,不过十之二三。中原大乱,饥荒遍野,瘟疫流行,无人耕田,又陷入人相食的悲惨境地。

衣赐履说:怎一个“”字了得!

后赵王石祗派将领刘显率军七万,攻打邺城,驻扎在距邺城二十三里的明光宫。冉闵恐惧,叫卫将军王泰来商量对策。之前,老王同志坚决反对冉闵和后赵决战,冉闵不听,以至惨败,这口气,一直没顺下来,就以伤势严重为由,不接诏命。冉闵亲自前往探问,老王一口咬定,自己伤得太重,没办法率军出征。

冉闵震怒,对身边儿人说:

巴奴,你老子(乃公)难道还要靠你活命吗!我要先消灭群胡,然后再杀你王泰!

衣赐履说:胡三省注说,王泰大概是巴蛮,因此,冉闵称其为巴奴。

冉闵率全军出战,重创刘显军,一直追击到阳平(河北省馆陶县),斩杀三万多人。刘显恐惧,密派使者,向冉闵请降,表示自己可以杀掉石祗,向冉闵效忠。

冉闵于是率军返还。

有人报告说,王泰打算归附前秦。冉闵二话没说,夷了王泰的三族。

衣赐履说: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刘显没有食言,回到襄国之后,立即斩杀后赵王石祗,以及乐安王石炳、太宰赵鹿(一说赵庶)等十多人,将首级快递到邺城。冉闵在邺城的通衢大道上,焚烧了石祗的首级,任命刘显为上大将军、大单于、冀州牧。

衣赐履说:石虎一共十三个儿子,石祗、石炳被刘显所杀,就剩下汝阴王石琨了。公元352年,石琨带着妻妾逃奔建康,东晋朝廷下令,将其斩于市中。石家手上,沾满了司马家的血,这个深仇大恨,无从化解,石琨投奔东晋,脑子大概是有问题的。

总之,石虎绝后了。

有时候,不禁会想,叱咤风云一生,绝后;平平淡淡一生,子孙绵长,哪个更可取?

不同的人,自会有不同的选择。

石虎们,依然会选择叱咤风云,因为他们绝不认为自己会绝后。他们大权在握,他们主宰万民,他们决定国运,他们嘲笑前代的无能,他们沉湎于权力带来的快感,他们唯独想不到,或者,他们拒绝相信,弥留之际的无奈。哪怕给他们一百次机会,他们始终会作同样的选择。

【一切尽在掌握吗?】

后赵帝国,建立于公元319年,灭亡于公元351年,历七任君主,立国三十三年。在十六国之中,第三个建立,第三个灭亡,前两个灭亡的是前赵、成汉。

目前,不算冉魏,中国大地上并存四个政权:东晋、前凉、前燕、前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