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心传递:为何冬天适合做艾灸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3-11-21 发布于北京

进入冬季天气寒冷闭藏,根据中医整体观念,人体与自然界相呼应,冬季人体阳气逐渐内敛下降,闭藏于内。现代人普遍阳气不足,冬日养生应温散寒邪,提升阳气,补充正气。

艾灸疗法是一种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等,通过燃烧产生的热力和药力,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艾灸作为中医临床治疗疾病常用的特色疗法,具有“温”“通”“调”“补”四大功效,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对全身功能进行调整,提高机体抗病祛邪的能力。

艾灸疗法的作用原理

1、艾草的药效应

艾草在中医药里面属于温经药,能够温运气血,透达经络,起到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作用。《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中“艾叶味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

2、艾草燃烧产生的热效应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邪气外犯所引起,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虚寒之症,内气虚也,脏腑寒也”。因此,当外邪(如风寒湿邪)趁体虚进入人体就会引发疾病。而艾灸治病的过程刚好是反过来的:通过艾灸纯阳之火产生的热效应,激发机体的扶正功能,把体内的邪气不断地排泄出去,这就是艾灸治病的机制。

现代研究表明: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物理因子红外线,主要为近红外线,其热力穿透性强,易被机体吸收,具有促进细胞代谢、增强免疫的能力。

艾灸的功效及适应症

1、温经散寒

艾灸应用其温热效应,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因寒证、阳虚证引起的骨科疾病,如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痛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脘痛、腹痛、腹泻等;呼吸系统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咳嗽、哮喘等;妇科生殖系统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宫寒不孕、性功能不足等。

2、扶阳固脱

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中风脱症、久泻、久痢、崩漏、遗尿、脱肛等。

3、消瘀散结

艾灸能使气机通畅、气血调和,从而起到散瘀结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气血凝滞导致的关节疼痛、陈旧性损伤、顽固性肿痛等。

4、防病保健

适量艾灸可以提升人的阳气,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避免外邪的干预,起到保健作用。临床上常用于调理失眠、免疫功能失调、慢性疲劳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等亚健康问题。

艾灸禁忌

1、禁灸的疾病:皮肤创口未愈、溃疡者;糖尿病患者;严重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癫痫患者;精神类疾病患者;烈性传染病患者禁灸。

2、禁灸的状态: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高热、惊厥、昏迷、大汗淋漓、情绪不稳者;妇女经期、孕期禁灸。

3、对艾叶过敏者禁灸。

艾灸注意事项

1、艾灸过程中需及时与医生沟通,选择最佳的艾灸温度,避免过热引起皮肤灼伤。

2、艾灸后需要多补充水分,如温开水、淡盐水或者姜茶。

3、艾灸后忌食生冷、寒凉、辛辣、油腻食物。

4、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艾灸后再次受凉。


供稿:田菊升 | 初审:曲崇正

文字编辑:王校宇 | 校对编辑:李龙浩

审核:施佳平 | 审定发布:陈冠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